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8-12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農民日報
莊嚴承諾書寫在大草原上
——內蒙古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紀實
李昊 本報記者 馬曉剛
2018年基本消除絕對貧困,自治區重點貧困旗縣全部摘帽;
2019年實現國家重點貧困旗縣全部摘帽,重點貧困嘎查村全部出列,現行標準下農村牧區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2020年全面鞏固提高,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確保全區與全國人民一道建成全面小康社會。
這是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決勝全面小康的信心和決心,更是對全區農牧民群眾作出的莊嚴承諾。
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由2013年底的157萬人減少到2017年底的37.8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4.7%下降到2.62%。31個貧困旗縣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9852元,增幅達到9.4%,高于全區農牧民收入平均增長水平1個百分點。
這是內蒙古遞交的一份精彩的民生答卷。
內蒙古地區集民族地區、革命老區、偏遠地區、生態脆弱區等特點于一體,全區有一半以上的旗縣戴著貧困的帽子,有8個國家集中連片特困片區縣,內蒙古脫貧攻堅戰注定艱苦卓絕。
天下順治在民富,天下和靜在民樂。黨的十八大以來,內蒙古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把抓好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采取超常舉措,拿出過硬辦法,動員社會各界力量,橫下一條心,擰成一股繩,擼起袖子,精準發力,一場如火如荼的脫貧攻堅戰在祖國北疆扎實推進。
責任越壓越實脫貧使命扛在肩上
2017年11月11日,四子王旗庫倫圖鎮朝克文都村迎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走村串戶,來到貧困戶家中,坐在炕頭與群眾親切交談,詳細了解他們的致貧原因、家庭收入等情況,鼓勵他們堅定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決心。
他就是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李紀恒,四子王旗是他的脫貧攻堅聯系點。他強調,要進一步“擰緊責任螺絲”,認真落實精準要求,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切實凝聚工作合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
同月,內蒙古自治區政府主席布小林來到阿爾山市調研脫貧攻堅工作。她說,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動員各方面力量,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真脫貧、脫真貧。
自治區主要領導深入脫貧攻堅一線,率先垂范發出明確的信號:增強脫貧攻堅使命擔當,采取更精準的舉措、超常規的力度,確保自治區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
自治區成立了由黨委書記任組長的自治區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新成立脫貧攻堅指揮部和推進組,專項推進脫貧攻堅工作。自治區36位現任省級領導“一對一”聯系36個貧困旗縣,409名盟市級領導、1852名縣處級領導、15.2萬名黨員干部分別聯系貧困蘇木鄉鎮、貧困嘎查村和貧困戶。
圍繞打贏脫貧攻堅戰,自治區出臺了20多個政策性文件,有關部門圍繞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產業就業、生態建設、社會保障等領域,出臺了行業扶貧政策文件,形成“1+21”精準扶貧配套政策體系。
自治區本級財政扶貧專項資金從2012年底的10億元增加到2017年的37.37億元。截至2017年底,各級財政投入扶貧資金達323.6億元。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五級書記抓扶貧,最后都到嘎查村!眱让晒抛陨隙聦訉雍炗嗀熑螘、立下軍令狀。為了給這個責任體系加一個“保險”,內蒙古建立健全扶貧監督體系,制定脫貧攻堅督查巡查實施意見,對重點地區、重點項目開展專項督查和不定期巡查,解決突出問題、推動工作落實,實現了12個盟市、57個貧困旗縣督查檢查全覆蓋。
施策越來越準產業扶貧扶到根上
“現在,家門口有了服裝‘脫貧車間’,我也可以上班掙錢了,最近剛發了2000多元的工資。”烏蘭察布市化德縣德善村貧困戶謝振麗欣喜地說。
謝振麗所說的服裝“脫貧車間”,就是國家級貧困縣化德縣發力精準扶貧所采取的新模式。
2017年以來,化德縣實施了“車間+N”扶貧模式,即政府撥付引導資金,動員服裝等優勢特色企業在貧困村建設服裝車間,就近吸納貧困人口在車間打工、增加收入,同時統籌推進其他產業扶貧項目。
化德縣目前已在6個鄉鎮人口相對集中、交通條件較好的中心村建設扶貧車間62個,占行政村總數的71%,已建成投產扶貧車間50個,吸納貧困家庭1260戶,覆蓋貧困人口3962人,占全縣貧困戶的35.6%,每個貧困戶家庭年均純收入增加1.4萬元左右。
這幾天,阿拉善右旗阿拉騰敖包鎮駝鄉永泉生態養殖農牧民專業合作社正式投入運營,工作人員正忙著馴化駱駝,為駝奶生產做前期準備。合作社通過托養貧困戶駱駝,再向貧困戶分紅的方式,解決貧困群眾缺少生產資料和發展資金的困難。目前已有23戶貧困戶的31峰駱駝在合作社里托養。
“這種做法既給嘎查帶來了穩定的集體收入,又能夠帶動全鎮的貧困戶脫貧。每個貧困戶在合作社托養3峰駱駝,每年分紅2000元,3年后為貧困戶返還母駝和當年駝羔。”巴音塔拉嘎查嘎查長楊振元說。
“駱駝全身都是寶,駝乳更是寶中寶”。在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沖鋒號吹響后,阿拉善右旗主動將駱駝產業置于產業扶貧最前沿,作為“造血”扶貧的主力軍,持續加大產業發展扶持力度,已建立“合作社+貧困戶”“公司+基地+貧困戶”“科研+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農牧戶”等農企利益聯結方式,實現互利共贏。同時,為確保貧困戶利益不受損失,還為每峰母駝繳納意外保險,形成“公司發展產業+貧困戶受益+保險公司擔!钡膶m椃鲐毎l展模式。
目前,全旗已有農牧民專業合作社86個,家庭農牧場103家、專業大戶8個,累計帶動100余戶貧困戶增收。
興安盟將產業扶貧作為重中之重,積極探索“旅游+扶貧”模式,鄉村旅游、紅色旅游、民俗旅游成為貧困人口就地脫貧的有效途徑。目前,全盟貧困人口減少到8.1萬人,貧困發生率由41%下降到7.3%。
產業是發展的根基,也是脫貧的主要依托。利用肉牛養殖基礎發展肉牛產業,依托豐富的農牧業資源發展節水農業和特色種植業,在農村牧區家庭發展綠色庭院經濟,幫助貧困戶與農牧業新型經營主體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關系……一系列宏觀架構轉換成實實在在的成效,全區共有33.5萬貧困人口通過產業幫扶獲得收益,14.6萬人通過產業帶動實現脫貧。
動力越來越強上下同心鉚在點上
2017年12月5日,林西縣向赤峰市扶貧開發辦公室提交了退出國家級貧困縣的申請,這也是2017年內蒙古第一個喊出“人脫貧、縣摘帽”口號的國貧旗縣區。
林西能夠脫貧摘帽,原因是多樣的。但其中有一條,就是黨員干部沖在第一線、干在最前列。
在脫貧攻堅過程中,全縣共組建103個駐村工作隊,3200名黨員干部下到基層、干在一線,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協同作戰的脫貧攻堅工作格局。實施“能人強村”工程,著力打造一支有思路、敢擔當、善作為,能夠引領、推動脫貧攻堅的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和農村黨員隊伍。深入開展“三培兩帶”行動,把1362名黨員培養成致富能人,把820名致富能人培養成黨員,把122名黨員致富能人、合作社負責人、復轉軍人、大學生村官培養成村干部。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脫貧攻堅的火車頭就是基層黨支部。脫貧攻堅戰打響后,內蒙古廣大基層黨員干部把職責扛在肩上,把任務抓在手上,奮力拼搏,戰斗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帶領群眾向貧困開戰,形成了一支支“不走的扶貧工作隊”。
“百姓富不富,關鍵看支部;產業強不強,黨建來幫忙。”這是呼倫貝爾扎蘭屯市產業扶貧的工作思路。在達斡爾鄉滿都村,村“兩委”班子為貧困戶提供有針對性的扶貧產業“菜單”,貧困戶自主選擇脫貧產業,經驗收符合建設標準的,給予扶貧資金補助。這種“支部+貧困戶”先建后補模式,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有效激發了群眾脫貧的內生動力。
內蒙古國土資源廳駐村干部李陟宇成為群眾交口稱贊的好“村官”。4年來,他一頭扎進扎賚特旗阿爾本格勒鎮白辛嘎查,和群眾一起苦、一起干,一起改變貧困面貌。他用真情暖民心、以實干贏信任,留下了改進作風、脫貧攻堅的堅實腳印,同時也把當地群眾脫貧的夢想,融入了自己的血液。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奈曼旗扶貧辦金融扶貧股股長斯琴必力格十幾年如一日,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每次上級文件下達后她都第一時間拿到手里認真學習研究,把政策掌握透了才下去指導工作。她不僅能一一解答老百姓提出的問題,還能做駐村工作隊和包聯干部的業務培訓工作。
在內蒙古脫貧攻堅戰場上,活躍著一大批像李陟宇、斯琴必力格這樣的扶貧干部。他們行走在草原深處的崎嶇小路上,奮戰在廣袤平原的田間地頭。他們的干勁、他們的精神激勵著越來越多的貧困戶奮發圖強,決心依靠自己的雙手擺脫貧困,創造美好的未來。
林西縣貧困戶付久金雖然年事已高,但身體硬朗。作為幫扶單位的林西縣編辦,針對老人的實際情況,為他在德青源公司找到了一份做飯的工作。閑不住的付大爺在做飯之余還領著另外幾名貧困戶在工地上打工,每天150元的收入讓老人非常滿意,2017年實現了脫貧。
巴林左旗十三敖包鎮房身村村民顧向麗通過黨支部的幫助,在網上銷售掃帚。如今天天經營著自己的網店,她對未來脫貧充滿了信心。
立下愚公志,啃下“硬骨頭”。現在,內蒙古脫貧攻堅激戰正酣!拔覀円泳o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汗往一處流,精準發力,持續用力,以超常規舉措打贏脫貧攻堅戰,把祖國北部邊疆這道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眱让晒抛灾螀^黨委書記李紀恒表示。
相關標簽:內蒙古古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