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8-16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
中國農業新聞網記者 王壹
近日,中國社會扶貧網“扶貧眾籌”平臺上線的“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項目,在四川省涼山州昭覺縣正式啟動。據了解,該項目處于試點階段,之后將進入全面推行階段,這意味著推廣普通話脫貧將迎來新篇章。
中國有56個民族,七大語系,80多種不同的語言和地區方言。由于語言環境差,當地教育師資力量薄弱,很多邊境地區少數民族貧困兒童不會普通話,導致兒童入學后上課聽不懂、學習跟不上,這樣的境況直接影響了他們與外界的溝通,更是制約了孩子們后續的受教育空間以及成長發展。少年強則國強,孩子成長教育的每一步都至關重要。學前學會普通話項目與民族語言研究、弘揚民族文化不沖突,是脫貧攻堅的重要工作之一。
該項目試點工作已遍及涼山州11個深度貧困縣和安寧河谷縣市的民族鄉鎮“一村一幼”試教點,涼山州目前50萬兒童,有26.5萬不會說普通話,試教點覆蓋了其中的12.5萬孩子。下一步中國社會扶貧網將繼續推動民族地區“學前學會普通話”項目在全國進行開展。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中國社會扶貧網致力于將“扶貧眾籌”平臺與教育扶貧進行深度結合,圍繞教育扶貧開展更多眾籌項目, 讓每一個孩童都能感受到社會各界給予的關懷大愛,接受良好的教育,讓中國社會扶貧網走進更多需要幫扶的人群中。
在談及此項目的意義時,中國社會扶貧網相關負責人表示,“學前學會普通話,重點面向貧困地區兒童的教育幫扶需求,制定解決方案。通過在全國范圍推廣學前學會普通話,實現少數民族兒童在接受義務教育前能夠使用國家通用語言進行溝通交流,形成國家通用語言思維習慣,實現聽懂、會說、敢說、會用。讓更多貧困地區的孩子享受到良好的語言教育,為未來學業之路打下堅實基礎。”
據了解,“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與“光明扶貧行動·白內障復明”均為中國社會扶貧網“扶貧眾籌”平臺重點眾籌項目。中國社會扶貧網是國務院扶貧辦指導建設的“互聯網+”社會扶貧網絡平臺,旗下“扶貧眾籌”平臺是經民政部審核通過,也是全國僅有的20家獲得民政部頒發“慈善組織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資質的平臺之一,平臺將以這兩個項目為突破口,整體謀劃,頂層設計,致力打造規范、有序、務實、高效的眾籌平臺。
“中國社會扶貧網扶貧眾籌平臺將社會分散的愛心力量在中國社會扶貧網匯聚,積少成多,聚沙成塔,變小愛為大愛,同時接受社會監督,讓愛在陽光下連接,將中國社會扶貧網打造成為全國最具公信力的平臺。”相關負責人還介紹,“上線后的‘扶貧眾籌’平臺將與‘愛心幫扶’相輔相成,讓貧困群眾和貧困地區普惠性需求也能夠通過中國社會扶貧網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
相關標簽: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