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8-17 作者:佚名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蘭州8月17日電題:甘肅白銀:西北山村的“花樣”之變
新華社記者王銘禹、胡偉杰
三伏天里,顧峻源不顧烈日,彎著腰在自家小花園里忙前忙后,悉心照料園內的花苗,上千株九月菊生機勃發,為農家小院增添了光彩。
“過不了多久,這些花就全開了,到時候一定能賣個好價錢。”顧峻源看著花苗欣喜地說道。
顧峻源是甘肅省白銀市白銀區顧家善村人,這里瀕臨黃河,三面環水,一到夏季樹木蔥蘢,一派“隴上江南”風光。然而,雖有好山好水,顧家善村過去的村容村貌和經濟發展卻并不像它的風景那么“美麗”。
該村黨支部書記王維富介紹,像很多偏遠農村一樣,顧家善村此前基礎設施落后,垃圾成堆,短短幾年前還是一個“走爛泥路”的村子,經濟上產業結構單一,人均耕地不足1畝,村民大多靠外出務工或種地為生,收入普遍較低。
近年來,甘肅省結合各市州特色,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并提出今后三年統籌安排3億元專項資金進行扶持。一些過去不被重視的自然風景、民俗文化等旅游資源不斷被開發出來,成為帶動偏遠鄉村脫貧致富的抓手。
在白銀區政府規劃下,顧家善村將眼光瞄準了自身優越的自然風光和花卉業,打造“花村”旅游品牌,同時整合各類資金,把發展鄉村旅游和提升基礎設施建設、整治環境衛生結合起來,由此迎來了“花樣”之變。
“歷史上顧家善人是從江南一帶遷徙而來的,幾百年來一直延續了祖先的生活習慣,有種花、養花的傳統,而且這里距離白銀市區近,有很大的消費市場。”王維富說,過去村民養花只圖觀賞,但要把花卉當成一項產業去發展,很多村民還是心里沒底。
為此,當地政府專門選派種植能手去寧夏、天水等花卉基地參觀學習,同時邀請專家進村入戶指導種植。去年10月,顧峻源嘗試用溫室大棚培育了5000余株郁金香,到今年3月,花苗全部綻放。“通過本村裝飾、外地游客購買、批發銷售等,上市不久就銷售一空。”
目前,顧家善村培育花卉盆景3萬多盆,種植各類花草30多畝。“下一步我們計劃流轉土地300多畝,成立花卉合作社,發展訂單種植和網上銷售,帶動更多農戶增收致富。”顧峻源說。
記者近日走訪顧家善村看到,村里房前屋后花團錦簇,三角梅、橡皮樹等花草生機盎然,巷道內小橋流水,居民房青磚藍瓦,宛如一幅“景在村中、村融景中”的鄉村田園畫。雖值盛暑,卻感受不到暑氣逼人,微風卷起陣陣花香,令人陶醉。
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游客接踵而來。截至目前,顧家善村累計接待游客35萬多人,旅游收入320多萬元。不少在外務工的村民返回家鄉,辦起了農家樂,吃上了“旅游飯”,曾發財就是其中之一。去年,他結束了常年在外跑運輸的活兒,回鄉創業。“旅游旺季每天能接待200多人,平均每月營業額上萬元,守著莊戶院就能奔小康。”
據了解,“花村”顧家善只是白銀市近年來打造的鄉村旅游品牌之一,此外,白銀市還打造了“石村”萱帽塔、“鄉坊”強灣村、“水村”大川渡等多個鄉村旅游品牌,無不是結合當地特色,充分利用農村的“土氣”“老氣”,讓昔日百姓眼中習以為常的花花草草、田園河流、農特產品、手工技藝等“活起來”,帶動白銀鄉村旅游的大力發展。(完)
相關標簽:甘肅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