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8-18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農民日報
五美融合促振興
——山東青島高標準、多層次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紀實
8月上旬,在位于黃海之濱、膠州灣畔的山東省青島市,記者走進膠州市李哥莊鎮紀家莊村村民丁淑杰的庭院,在原是農村“短板”的廚房和衛生間,見識了這里新農民的新生活:天然氣管道、取暖用的壁掛爐、現代化的灶具、干凈的馬桶和淋浴房。“以前就因為廁所臟和洗澡不方便,兒子一家三口不愿意回來。現在好了,十天半個月的就回來一趟,回來了還不想走呢。”丁淑杰說。
同行的青島市農委工作人員張守杰告訴記者,改廚改水改廁、雨污分流、弱電入地、天然氣入戶、村美業興……這都是青島“高標準、多層次”建設美麗鄉村的題中之義。
2016年以來,青島按照生態美、生產美、生活美、服務美、人文美的“五美融合”發展要求,堅持“全域統籌、科學規劃,整合投入,分類施策”建設美麗鄉村。今年以來,青島以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五美融合”美麗鄉村建設為統領,統籌推進鄉村生態振興、產業振興和文化振興等,實現了美麗鄉村的科學建設、系統建設、互動推進、融合發展。
頂層設計——
既要“高標準”,還要“多層次”;既要“讓農村更像農村”,又要“讓農民過上城里人羨慕的日子”
自2006年開始推進新農村建設以來,“地處沿海、經濟發達”的青島,就一直是山東在這一領域的老典型:2006年-2011年是“五化”建設階段,瞄準農村基礎設施這一短板,實現“硬化、綠化、美化、亮化、凈化”;2011年-2016年為生態文明鄉村建設階段,瞄準的是公共服務、管護運行和社會保障等短板,重點推進了以城鄉環衛一體化、污水處理無害化和管理服務社區化,以及城鄉居民養老、醫保和低保的“三并軌”。
2016年,山東《關于推進美麗鄉村標準化建設的意見》出臺,青島如何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市農委主任由翠玉的認識頗顯理性:“基于沿海經濟強市的客觀定位,基于農村現實狀態和未來發展趨勢,青島建設美麗鄉村,既要‘高標準’,還要‘多層次’;既要‘讓農村更像農村’,又要‘讓農民過上城里人羨慕的日子’。”
“高標準”,就是瞄準制約生活質量的短板,提出更高的建設要求。比如,污水方面,既要推進改水改廁,還要實現雨污分流和科學處理;取暖方面,在全部鎮街通天然氣的基礎上,推進燃氣管道進村入戶或探索新的清潔取暖方式……
“多層次”,就是堅持全域統籌、分類施策。對規劃改造的中心村,加快建設集聚類農村新型社區;對歷史文化名村、傳統古村落等特色村,加強保護,創建美麗鄉村示范村;對未來10年內暫不集聚改造的村莊,進行達標村建設。
為實現“讓農村更像農村+讓農民過上城里人羨慕的日子”,青島的訣竅是處理好三個關系:既要保留生態、庭院、民俗等“村美”因素,又要培育現代農業、就近就業等“業興”因素;既要打造好示范村這些“點”,又要兼顧達標村和普通村這個“面”;既要注重基礎設施、環境改善等“物”的投入,又要注重農民素質、鄉村文明等“人”的提升。青島要求到2020年,全域85%以上村莊達到省級美麗鄉村標準化建設要求。
規劃設計——
聘請38家甲級資質機構參與規劃設計,做到“無規劃不建設、先規劃后建設”和“一張藍圖繪到底”
在秀美的鐵山水庫邊,鐵山街道后石溝村坐落于此。走進村莊,電視劇《孫光明下鄉記》拍攝場景打造、舊房保護修繕、青石板路鋪設等建設工作正在有序進行。
在村委會辦公室,記者見到了南京典筑設計公司為該村編制的美麗鄉村建設規劃。規劃執行人員劉駿告訴記者:“基于該村‘光影新農村、山水生態村、歷史人文村、特色民俗村’的發展定位,規劃做到了與城鄉總體規劃、村莊發展現狀、村莊產業情況、村莊文化民俗和未來發展走勢的‘五個結合’。”
“明確市縣兩級規劃局村鎮規劃處的主管職能,強化編審結合的人員保障和技術支撐,做到‘無規劃不建設、先規劃后建設’和‘一張藍圖繪到底’。”市委農工辦主任竇宗君說,“青島已啟動的美麗鄉村示范村全部完成規劃,村均規劃設計投入超過30萬元,有浙江大學、上海麥塔設計等多家甲級資質機構參與。”
青島要求,規劃要突出不同鄉村的差異性和多元化,著重處理好“拆除與保護、硬化與綠化、特色與系統”的關系,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韻、一村一景。在依法有序推進危房改造、治理村莊環境的同時,保護好傳統村落的水系文脈、田園特色、古居老宅、古樹名木、古墻古井、傳統工藝等,實現“看山望水記鄉愁”。
整合投入——
著力建立健全“財政主導、項目整合、村莊主體、企業助力、社會參與、建管并重”的長效投入機制
走進即墨區靈山鎮西姜村,宛如走進公園一角。510戶的村子,建有兩處公園、一處廣場和兩條沿河棧道。“地上如此,地下也投了大錢。你看,雨污分流的管道,有線電視、電話、寬帶等電線都入了地。”村黨支部書記王世福說。
據介紹,該村美麗鄉村建設已累計投入約3000萬元。其中,各級財政獎補資金1600萬元,整合街巷硬化、改廁、農業綜合開發等項目資金900萬元,企業幫建折合200萬元,社會捐助120萬元,村內資源利用折合50萬元,村民投工投勞折合130萬元。
在黃島,已有5家國有企業參與到美麗鄉村建設中來。“充分發揮國有企業的政治擔當作用,引入現代管理理念,提高建設效率,助推村企融合發展。”該區農工委主任李春榮說。
“建設美麗鄉村,投入是關鍵。投多少錢、怎么投錢、怎么花錢都有學問。青島的經驗是處理好政府主導和農民主體、政府投入和社會參與、建與管這三個關系,建立健全‘財政主導、項目整合、村莊主體、企業助力、社會參與、建管并重’的投入機制。”竇宗君說。
強化政府主導,拿出真金白銀。青島市設立了美麗鄉村標準化建設專項資金,采取以獎代補方式,示范村按照平度、萊西400萬元/個、其他區市200萬元/個的標準給予獎補。各區市也出臺了相應政策,即墨區示范村建設標準高達1500萬元,黃島區確定4年拿出10億元支持示范村建設……
青島統籌各類進村建設性項目資金,適當集中投入到美麗鄉村建設;打好鄉情牌、親情牌,調動國有企業、集體企業、民營企業、社會團體、個人等力量,通過村企共建、公益捐助、參股園區、投工投勞等方式參與建設。
科學建設——
按照“五美融合”要求,整合18項舉措,實現美麗鄉村的科學建設、系統建設、互動推進、融合發展
在西姜村,村內建設美麗鄉村,村外流轉土地打造了玫瑰小鎮產業園區,村民孫中強抓住機遇,開辦了一家“美麗鄉村酒店”,僅2017年一年,銷售收入就超過了30萬元。
村民顧洪亭的“麥香包子鋪”面積不大,生意卻格外紅火。“多了不敢說,一年能掙個四五萬吧。現在咱就像住在公園里,來這兒的城里人都羨慕咱。”顧洪亭笑言。
村里保留下來的古屋古樹、民俗文化等,也都煥發了光彩。在膠州市膠北街道玉皇廟村,玉皇廟、革命歷史紀念館、民俗文化館、剪紙藝術館、尼山書院、千年銀杏樹、一輪磨古法豆腐坊……讓人目不暇接。“古樹古屋成了景點,剪紙、雜糧成了搶手貨,村里的豆腐坊,每天的銷售收入都在千元以上。人文美讓咱村發展旅游有獨特優勢,帶動人均年增收近3000元。”村黨支部書記郭志紅說。
“這都是美麗鄉村科學規劃、系統建設產生的衍生效應。”青島市農委社區處處長王東岳說。圍繞“什么是美麗鄉村、怎樣建美麗鄉村、建什么樣的美麗鄉村”,青島總結提煉出了《關于在美麗鄉村標準化建設中正確處理好十個關系的通知》《青島市提升美麗鄉村標準化建設示范村品質“二十條”》等政策意見,從理論和操作層面對美麗鄉村建設進行精準指導,提升了建設實效。
圍繞生態美,青島整合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山體和水生態保護與修復、農田生態保護與修復和鄉村綠化4項舉措;圍繞生產美,推進了產業融合發展、發展生態農業、建設現代農業園區等3項舉措,推進美麗鄉村與產業園區同建;圍繞生活美,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培育美麗鄉村示范村、建設美麗庭院和基礎設施提升,打造美麗宜居鄉村;圍繞服務美,聚焦提升農村基層組織為民服務水平、推進農村社區化服務全覆蓋和促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3個方面;圍繞人文美,以實施鄉風文明行動為抓手,繁榮鄉村文化、倡樹文明鄉風、推進民主管理和建設法治農村。
相關標簽: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