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8-18 作者:佚名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石家莊8月18日電(記者 白明山)“豬舍內使用物聯網技術,下料、飼喂、控溫……所有飼養環節都實現了自動化。”說起自己的“智能豬舍”,苗凱航興奮地告訴記者,下載專用手機軟件,可以遠程查看豬舍內的光照等情況,需要喂食時,在后臺設定好具體數量,在手機上就可一鍵搞定。
“眼前這個智能化養豬場,幾年前還是一片沒人愿意種的荒坡地。”河北磁縣磁州鎮徐家溝二街村主任徐朝清說,他們村地處太行山丘陵區,土地貧瘠,農作物收成普遍偏低,很多荒坡地因此被擱置荒蕪。
“流轉俺家土地5畝,村里不僅給了流轉費,俺還在養豬場上班,一月工資將近4000元呢!”正在智能養豬系統屏幕前操作的徐家溝二街村民李鑫鵬自身殘疾,家有年邁的奶奶需要照顧,外出打工不方便,通過培訓掌握了智能養豬系統,現在年收入4萬多元,實現了脫貧致富。
徐朝清說,為了盤活“沉睡的”荒坡地,該村將農戶和村集體的閑置荒坡地以流轉的形式入股給企業,流轉土地的農戶在拿到土地流轉費用的同時,進入企業工作,獲得第二份收入。豬舍負責人苗凱航與村民們采取了“企業+村集體+農戶”的形式,先后安排周邊村群眾80余人實現就業增收,帶領全村和周邊群眾40余戶貧困群眾發展種養殖脫貧致富。
一個豬舍實現了“三贏”,磁縣林業局退耕辦主任劉曉寧說,這個豬舍既智能又生態,利用沼液作為有機肥,在林下間作谷子、花生、冬油菜、中藥材等耐旱作物,形成了“地上核桃成行,地下作物飄香”,實現經濟、生態、社會三重效益。
相關標簽:磁縣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