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8-21 作者:佚名 來源:山西新聞網--山西日報
電商扶貧,就是把“互聯網+”納入政府扶貧工作體系中,通過一戶帶多戶,一店帶多村的精準扶貧帶貧機制,對接城鄉廣域的大市場,以此拉動貧困戶的就業增收,促進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實現共贏。
近年來,隰縣積極推動農村電商發展,企業踴躍參與布點,農民觸網熱情高漲,有力地帶動了“網貨下鄉”和“農產品進城”,轉變了貧困地區的發展理念,激發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對貧困地區實現鄉村振興起到了助推作用。
搭建銷售網絡——增強電商競爭力
隰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地處偏遠,交通不便。曾幾何時,藏在山里的土特產,常常因為賣不出去而爛掉。現如今,這里的許多農戶做起了電商,互聯網帶著特產飛向全國各地,老百姓不再為土特產賣不出去而犯難。
王明明是隰縣陽頭升鄉竹干村人,在村里開設了網店,戴著一副深度近視鏡的他對記者說:“我依靠政府搭建的電商服務站,不用東奔西走,在家里就能輕松地把各種土特產賣出去。”去年,他銷售各種農產品200萬元,幫助貧困戶銷售58萬元,帶動貧困戶50余戶,戶均增收2500元。
隰縣是我省的玉露香梨生產示范基地縣,同時也是我省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2015年9月,隰縣創建了玉露香梨溯源體系和原產地電商平臺,初始的農村電商由此誕生。縣長王曉斌率隊帶著玉露香梨輾轉全國各類展會,“掃二維碼、發朋友圈、品玉露香、贈一個梨”,在互聯網的裂變效應下,隰縣玉露香梨逐漸走紅互聯網。
2016年起,我省把電商扶貧納入全省八大工程二十項行動,隰縣農村電商布局也進入了快車道,依托“隰縣在線”門戶網站、上線網站和微站,開啟PC端和APP。與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商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實現全縣村村網絡全覆蓋。與順豐速運等公司合作設立了物流分揀中心,建立了通村第四方物流公司,實現了農村快遞的全覆蓋。
2017年,隰縣共建立1140個電商創業團隊,其中農村電商服務站166個,專業合作社8個,各類電商公司39個,個體戶842個,根據淘寶網的基礎數據,目前在淘寶網銷售玉露香梨的網店達到132家,產品SKU532個。
記者點評:
做好農村電商必須在內因和外因上都下功夫,尤其是內因。作為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政府的推動必不可少,渠道對接、支點覆蓋、產業培育、補貼優惠,培訓、幫扶等等這些外因,這些年我們做了很多工作。廣大農民則是農村電商的主體,是農村電商興盛的內因,讓廣大農民在電商中得到實惠,能夠有更多的獲得感,這是我們農村電商所有工作的落腳點。在農村電商發展過程中,就是要讓群眾真金白銀賺錢,能夠讓其增收,能夠讓其脫貧,才能實現農村電商精準扶貧的初衷。
狠抓技能培訓——鼠標輕點特產銷四方
在推進電商扶貧過程中,干部群眾觀念、方法及技能掌握程度成為制約發展的首要瓶頸。2016年11月,隰縣電商扶貧培訓基地應運而生,聘請魏延安、莫問劍、賈梟、等全國農村電商行業頂級專家60余人,配備專職講師和顧問120余人,形成農村電商人才培養的堅實陣地。
通過“培訓+實操+跟蹤指導+孵化”的模式,電商扶貧培訓基地合計培訓7200余人次,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620余人次、全省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544人次,為我省培育了一批服務于本地電商扶貧的骨干力量。
王平是隰縣青宿村人,母親常年生病住院,家里負債累累,王平一蹶不振,沉迷于網絡游戲。“與其打游戲,不如賣東西。”2016年,王平開始嘗試在網上銷售自己果園的梨果,靠打網游積攢的人脈,再加上當地梨果的好品質,讓他的信譽評級不斷提高,生意紅紅火火。當年即收入6萬余元。
被電商激活的不只王平一個人,今年31歲的王園芳是午城鎮人。這些天,她正忙著為自己開發的“白蒿”茶注冊商標。王園芳對記者說:“白蒿可以泡水喝,也可當野菜食用,能預防各種肝病。我就召集了十來個跟我差不多的貧困戶注冊合作社一起做起了‘白蒿’茶電商生意。”
在隰縣,像王平、王園芳這樣的電商層出不窮,農民電商隊伍由2015年的260人,增長到現在的2萬多人,農民從事電商的人員占到了全縣電商從業人員的90%。這些達人鼠標輕輕一點,各種特產就會銷往全國各地。據了解,從2015年至今,通過電商平臺,隰縣有6533戶,14794口貧困人口依托梨果產業,實現穩定脫貧。
記者點評:
隰縣交通不便,山大溝深,自然條件惡劣,具有中西部貧困地區共性特點,但電商扶貧成效明顯、電商扶貧有特色,可圈可點。實踐證明,電商扶貧不僅扶窮人,而且促發展、富企業,集政治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于一身,創造了貧困地區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導了貧困地區干部群眾思想觀念的轉變,激發出了內生動力。
強化品牌意識——好產品賣出好價格
“前些年沒電商時,玉露香梨1公斤只能賣四五元,現在我們的梨貼著商標賣,一顆梨能賣到10元。”51歲的貧困戶張新平對記者說。去年,他光梨果收入就達10萬元。如愿以償地摘掉了貧困的帽子。
近年來,隰縣十分重視“隰縣玉露香·稀有好梨”的區域公共品牌體系建設,通過玉露香梨采摘節的網紅直播、杭州太極禪院高端推廣、長沙果品大會線上展示等一系列推廣活動,玉露香梨在產品知名度和網絡影響力方面取得新突破。去年玉露香梨榮膺“山西好網貨”第一名,不僅為隰縣玉露香梨繼續夯實了梨果行業“中國第一梨”的地位,更是成為了電商渠道的“新寵兒”。
玉露香梨溢價迅猛,銷量不斷增長,也帶動相關行業的發展。隰縣九鑫農業專業合作社的王海萍,通過電商學習建立了果筐廠,每天正常生產果筐可以達到1.4萬多個,需要20個工人,在玉露香梨成熟的季節,工人數達到50多人,其中貧困戶占一半左右。
隰縣的農村電商加快了農產品外銷量的急速增長。2016年,農產品上行銷售1.13億元,2017年,農產品上行銷售達到2.18億元。
記者點評:
現在,90后互聯網網民逐漸成為消費主角,農產品品牌在線上線下形成不同的認知體驗分層,阿克蘇蘋果、新疆枸杞、遂昌豬肉、成縣核桃等案例證明,農產品區域品牌未來會被互聯網重新洗牌,互聯網品牌的構建將會使區域優質特產成為造福一方的無形資產。
在農村電商實踐中,不少是地區直接整合區域所有農產品擺上網銷售,然后“眼淚流下來”的說賣不動。一個地方如果缺乏對區域農產品供應鏈改造的能力,建議還是選擇一兩款產品,做極致,單點突破為上策。
相關標簽:隰縣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