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8-26 作者:王慧敏 來源:人民日報
寧海“小清單”解決鄉村治理大問題
今年,河北臨西縣修棗科村的香瓜、甜瓜、圣女果迎來大豐收。“我們改種的‘羊角蜜’甜瓜,一個大棚要比去年種黃瓜多收2萬多塊錢。”村黨支部書記修華說,水果產業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觀光采摘,“水果經濟”讓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富裕。
在臨西,鄉村振興不只是行動指南,而且是高質量推進。3月份以來,工廠化食用菌生產基地河北光明九道菇公司,每天有一個集裝箱的真姬菇發往泰國。企業以玉米芯、棉籽殼等農作物下腳料為原料,日產高端菌菇200噸,畝均效益是普通農作物的近30倍,靠高質量實現鮮品菌菇出口,帶動上千人就業,年務工增收近5000萬元,還促進了原料加工、物流、包裝等相關行業發展。
同時,一家生豬養殖綜合性基地項目開工建設。項目一期建設年出欄55萬頭生豬全自動化繁殖養殖基地,年可消化當地玉米、小麥等糧食作物40多萬噸,促進農戶、務工、物流等年增收4800多萬元。
規劃總投資達百億元的河北光明產業園,成為省級現代農業園區、科技示范園區。全縣省、市級農業龍頭企業達到16家,農民專業合作社540家,建立了院士和博士后工作站,建設形成了2條蔬菜種植帶、4個規范化養殖區、4個省市級農業園區的發展格局,新增國家A級綠色產品2個,臨府記貢面、美的客食品等20多個產品,首次亮相中國國際食品博覽會、中國(廊坊)農產品交易會。
臨西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探索走出了一條“龍頭帶動、園區示范、合作經營、人才振興、品牌發展”的新路子,全縣農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在10%的增速。
今年春天,東留善固村3000多畝梨花雪白飄香,游人如織,吸引了北京、上海的游客前來賞花、認購梨樹。借著呂玉蘭紀念館、紀念林、故居以及民俗村景建設的梨花小鎮,成為游客接受紅色教育洗禮、休閑游玩的好去處。
縣城北郊,一座四柱三門七樓的京派牌坊高大雄偉,莊嚴穩重,中間的“清淵凝秀”四個金字更是古樸端莊,鐘靈毓秀。順牌坊西行,北側水光瀲滟的玉河掩映在綠樹繁花之中,與水面開闊的北湖相通相連,河面上風格獨特、姿態各異的小橋,一端連著靜怡的田園村舍,一端連著繁榮的城市。南側集徽派、江浙、冀魯、京津風格于一體的仿古建設帶加快啟動建設,一個展現和傳承千年文化魅力的運河文化小鎮呼之欲出。
風景不止這里獨好。臨西縣堅持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建設主題,全方位發掘村莊的個性和特色,近兩年高質量提升了30個美麗鄉村建設水平,打造了軸承小鎮、工業小鎮、森林小鎮等一批特色小鎮,改善了全縣鄉村的基礎條件和居住環境。
村子美,人心也美。呂寨鎮郝村村民路振全被評為2017年度“河北好人”。路振全四年堅守,每月舉辦一次孝心餃子宴。前來理發、看演出、吃餃子的老人,從最初的上百人增長到現在的近千人。在他的影響帶動下,“曬被子,比孝心”“講家教,評家風”等多種主題的德孝文化在全縣蔚然成風。
臨西鎮西馬鳴堂村從制定鄉規民約“小憲法”入手,從成立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公益紅娘等“新組織”抓起,黨員干部“關鍵少數”帶頭實行,普通群眾“先進典型”示范推進,向上向善、孝老愛親、勤勞節儉、文明和諧的新風日益濃厚。
相關標簽: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