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8-28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農民日報
本報記者 付偉 鄭可歡
南海之濱,萬頃波濤洶涌,仿佛訴說著一個個向海而生的動人故事。158年前,汕頭開埠,成了南中國的海運貿易基地。一批批潮汕人坐著紅頭船經汕頭埠,下南洋闖五洲,在世界各地留下了他們頑強拼搏的印記。
37年前,時代再度眷顧這個百年商埠。改革的風帆在南粵大地上獵獵揚起,汕頭經濟特區在開放的洪流中應運而生。
汕頭是外向的,百年的海外商貿歷史造就了汕頭人敢為天下先、仗劍走天涯的魄力,正是這份開放使汕頭成為一個海外資源異常豐厚的僑鄉。汕頭也是內斂的,古中原的風俗文化傳統仍有部分保留于當地人的日常生活中,形成了獨特的潮汕文化,也正是這份傳統使汕頭人離家萬里依然望鄉思歸,毅然承擔起反哺家鄉的責任。
文化是一個城市的靈魂。37年櫛風沐雨,汕頭經濟特區在僑資僑智的助力下,克服了“省尾國角”的地理劣勢,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逐步建立起現代文化體系,為城市發展進步提供思想引領、精神力量和人文滋養。
汕頭大學走出特色辦學路
1981年11月14日,汕頭經濟特區管理委員會成立,標志著汕頭經濟特區正式掀開改革開放的大幕。然而,不同于深圳、珠海、廈門等有毗鄰港澳臺區位優勢的其他特區,彼時偏離廣東經濟發展核心區域的汕頭,用“荒涼”來形容一點兒都不為過。樓房殘破、竹棚亂搭、道路不平,電燈不明,電話不靈——在這樣的條件下,第一代特區人如何克服錢、地、人的重重矛盾扭頹為勝呢?答案是開放思想、依靠僑胞、放手一搏。
家鄉大開改革之門振奮了海外僑胞。改革開放之初,愛國僑領莊世平就曾游說多位東南亞華僑實業家回鄉考察投資。“興學育才最有意義。”莊世平對華人商界領袖李嘉誠所說的一句話,讓李嘉誠作出了一個影響特區乃至全國教育格局的重要決定。1981年,李嘉誠首期投入3000萬港元支持創建汕頭大學,這是目前中國大學中唯一長期得到李嘉誠基金會捐資支持的高校。作為粵東地區的重點學府,汕頭大學與汕頭經濟特區的改革開放同行,走出了一條邁向國際化、極具特色的辦學之路。
從建校初期開始,汕頭大學便得到中央、省市領導的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持。1986年6月20日,鄧小平在北京會見李嘉誠時指出,“汕頭大學要辦得更加開放一些,逐步辦成國家重點大學”。
從2002年起,汕頭大學全面啟動以國際化為導向的改革工程,聘請外籍人才擔任執行校長、副校長、院長等職務,在課程、教學、資源管理及人事制度上展開全方位改革,在全國高校中首先推行全方位學分制建設、春夏秋三學期制改革、工科國際化CDIO教學改革、通識教育改革等,均領全國風氣之先,被曾經分管中國科教事業多年的中國國務院前副總理李嵐清評為“中國高校改革的試驗田”。
經過37年的建設與發展、改革與創新,汕頭大學在多個方面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目前,汕頭大學學科建設已取得了跨越式發展,碩士點由立項最初的8個發展到現在的62個,博士點從立項發展到現在的7個;一批學科被評為國家和廣東省重點學科。依靠科研和辦學優勢,汕頭大學與政府、企事業單位合作,建立產學研合作平臺,為地方產業升級、文化提升、人才培養、社區服務等方面提供了智力支持。
民營經濟塑造文化軟實力
近年來,隨著國產動畫片《巴啦啦小魔仙》《超級飛俠》的熱播,其出品方汕頭奧飛娛樂股份有限公司被視為民族動漫文化產業的代表,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這是一家與特區共同成長起來的民營企業。改革開放初期,外資的涌進一方面加快了特區的建設步伐,另一方面也激發了當地人的創業熱情。1986年,一位17歲的汕頭青年靠著借來的800元買來一臺老式注塑機,在家制作玩具小喇叭。這位青年就是奧飛娛樂股份有限公司的創始人蔡東青。
彼時,有許多像蔡東青一樣的本地青年,敏銳地嗅到了市場開放中的商機。從家庭作坊發展起來的這一批民營經濟,成為了37年來汕頭經濟發展的中流砥柱。
1993年,汕頭經濟發展中工業占比超過了80%,開始了高速發展的“黃金五年”。也就是在這一時期,蔡東青從法國方程式大賽獲得靈感,投入200多萬元舉辦全國青少年四驅車大賽,在國內掀起了四驅車玩具的熱潮。隨后,奧飛公司沒有停止創新的步伐,2004年,蔡東青成立動漫公司,摸索“動漫+玩具”的商業模式,打造動漫IP增加玩具的附加值。2009年奧飛動漫作為“中國動漫第一股”登陸資本市場。
2013年,在“一帶一路”的倡議下,我國很多優秀文化項目走出國門,在海外受到當地群眾的廣泛歡迎。緊抓“走出去”的機遇,奧飛公司與“一帶一路”沿線的20多個國家達成合作意向,在動畫播映、玩具銷售、IP授權、國際項目等方面展開一系列合作。奧飛動漫原創動畫《超級飛俠》連續3年在東南亞多國保持收視率第一,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形成了一股“飛俠旋風”。奧飛動漫也成為中國文化企業“走出去”的典范。
匯聚人才再造新特區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汕頭經濟特區的基礎教育水平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初中毛入學率均達到了100%,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快速提升,2017年達到了96.1%。實現了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區)、省教育強縣(區)全覆蓋,成為“廣東省教育強市”,并在粵東地區率先建成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區。
“教育是優化人口結構、提升人口素質的重要手段。辦好新時期的經濟特區,要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高中教育優質發展、加大高等教育投入力度。”汕頭市委書記方利旭表示。
2017年,在李嘉誠的支持推動下,由汕頭大學與世界頂級理工學院以色列理工學院合辦的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招收第一屆學生。該校將為以色列創新技術進入汕頭、廣東乃至中國提供管道和窗口,爭取在通用航空、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醫藥、水處理與環境保護工程等領域實現與以色列先進技術對接和推動項目產業化,為汕頭和粵東發展注入更多活力。
今年5月,汕頭經濟特區出臺《關于我市加快人才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人才30條”),為汕頭實現人才引得來、用得好、留得住提供了深度政策支持。
“人才30條”涵蓋了人才引進、培養、使用、激勵、評價、舉薦等全流程,覆蓋了院士和外國專家等高端人才、優秀企業家和青年英才等優秀人才、能工巧匠和非遺傳承人等技能人才、創新創業人才以及高校畢業生等人才群體,計劃每年投入兩億元,致力于全方位打造最優的“人才生態環境”。
37年來以僑而設、因僑而興的汕頭經濟特區,正在以更包容、更開放的姿態,匯聚海內外潮汕人同心共筑中國夢的磅礴力量,開創全面振興的新局面。
相關標簽:汕頭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