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8-29 作者:佚名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南昌8月29日電(郭強、姚子云)臨近晌午,水稻專家聶元元還在試驗田里觀察水稻。早上六點從家里出發來到科研基地后,他就一直“扎”在這里。
聶元元團隊培育的綠色再生稻廣受好評,不少地方都搶著要他們去。
為了打通科研成果轉化鏈條中的“腸梗阻”,近年來,江西省農科院優化科研成果轉化的收益分配機制,科研人員走出實驗室的積極性顯著提高。
“以前科研人員大多在辦公室,很少花時間‘泡’在田間地頭。科研成果‘開花多,結果少’,資金花了、人力用了,但轉化就是不理想。現在不同了,科研人員‘泡’在田間培育更優質的品種,成果轉化后收入有了明顯提高。”江西省農科院開發處處長徐宏說。
去年,聶元元獲得技術分紅17萬元,他的同事蔡耀輝更是獲得48萬元的獎勵。
從科研成果轉化中獲得紅利的還有“茶博士”謝楓。他的團隊與萬安縣好景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簽訂了1500畝高標茶園服務協議,達到預期效果后將能獲得15萬元的服務費。
“這服務費花得值,我們的茶葉主要出口國外,有他們為我們把關,放心!”萬安縣好景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劉繼東說。
更為可喜的是,農民和企業得到了實惠。“專家推廣的綠色再生稻像韭菜一樣,割了一茬又長,省時省力。”江西省九江市永修縣種糧大戶周愛民說。
相關標簽:江西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