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9-01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農民日報
放大山海相依的富民效應
——山東煙臺“四大工程”引領鄉村產業振興紀實
本報記者 呂兵兵
位于黃渤海之間的山東省煙臺市,境內山地丘陵面積占比近8成,可謂一處山海相依的人間勝地。這里,處處散發著現代農業的魅力。煙臺蘋果、萊陽梨、煙臺大櫻桃……一個個響當當的農字招牌,訴說著農業的“厚重與輝煌”。
伴隨著鄉村振興的大幕開啟,煙臺立足本地山海相依的基礎條件,謀劃產業振興,為現代農業騰飛注入不竭動力。煙臺市農業局局長白國強介紹:“煙臺充分發揮現代果業、現代漁業等的高效優勢,圍繞推動實施了科技展翅、品牌培育、融合增效和開放驅動‘四大工程’,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奠定雄厚基礎。”
科技展翅:鍛造主導產業騰飛的“科技芯片”
“別看咱蘋果不好看,但是價格高、賣得火。”在萊州市朱橋鎮瑯琊嶺生態農場,經理王景波告訴記者。他的蘋果,表皮粗糙,但卻賣出每斤5元以上的高價,靠啥?
山東省果樹研究所研究員王金政“解密”:“這片果園應用了現代矮砧集約栽培、自然生草、化學疏花疏果及免套袋等省力化栽培技術,蘋果表面上看不如套袋的光鮮,但土壤有機質含量高,果實接受光照時間長,含糖量接近20%,口感特別好。”
“近年來,為從根本上提升蘋果產業核心競爭力,煙臺實施了‘提質增效與轉型升級’發展戰略,引進改良品種、變革栽培方式、推廣集成技術。”白國強說,“圍繞主導產業,整合科技資源,完善推廣體系,推廣集成技術,是煙臺打造現代農業騰飛‘科技芯片’的普遍做法。”
“一頭抓標準化基地建設,一手抓產品研發與創新。”國內最大的食用油生產企業——魯花集團董事長、總裁孫東偉說,“通過培育推廣高產量、高出油率、高油酸的花生良種,讓基地種植戶通過增產提質再增收。”
抓科技攻關和技術推廣。煙臺依托玉米工程技術中心、蘋果育種中心等4個國家級科研中心,開展協同創新,建立起以煙臺農科院和農業龍頭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體系。加強縣鄉農技推廣隊伍建設。在人才引進、職稱評選、晉升渠道等方面出臺激勵政策,提高基層農技人員業務素質和服務積極性。加大農民培訓力度。組織農業專家利用趕科技大集、田間地頭辦講座、微信等信息化平臺傳播、社會化服務組織助推等方式培訓農民,2017年累計培訓達8萬多人次。截至目前,煙臺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4.2%,高出全國近7個百分點。
品牌培育:立足綠色優質打造富農“金字招牌”
剛剛過去的櫻桃銷售季,煙臺大櫻桃再成“網紅”,“打飛的”暢銷全國。據初步統計,今年煙臺大櫻桃網絡銷售額達到5.5億元。據介紹,近年來,煙臺立足優勢產業,以區域公用品牌和企業產品品牌為總抓手,在推動落實綠色惠農和質量興農發展戰略的基礎上,重點推動品牌強農,逐步形成了“品牌產品-品牌企業-品牌產業-品牌經濟”的發展格局。
綠色惠農方面,推廣清潔生產、循環利用等技術,現代生態循環農業面積發展到142萬畝。實施質量興農方面,完善農產品質量監管、追溯和綜合信息服務三大平臺,市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平臺上線運行,重點農產品實現可追溯。品牌強農方面,出臺加快推進煙臺農業品牌建設的意見,建立品牌農產品評價體系,發布品牌農產品品牌目錄,構建市縣兩級政府聯動,政府和協會、企業互動的農業品牌建設有效機制,提升區域品牌,打造企業品牌。
煙臺已培植中國馳名、山東著名商標162件,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保護產品59個;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13家,居全國地級市首位,包括國內最大的食用油生產企業——魯花,最大的葡萄酒生產企業——張裕等。現有國家級“一村一品”示范村10家,省級25家;煙臺蘋果被農業農村部授予“百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稱號,品牌價值131.95億元,連續9年蟬聯中國果業第一品牌。
融合增效:“元素相加、效益相乘”重點突破“新六產”
在招遠市金嶺鎮的大戶莊園園區,其運行模式是“合作社統一領導下的家庭農場主負責制”。據介紹,該鎮將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園區建設與脫貧攻堅結合,將扶貧項目資金轉化為貧困戶股權,吸引合作社、家庭農場主入駐,共建脫貧產業園區。
位于牟平區的京璽藍莓莊園占地面積1000畝,是一處集藍莓種植、深加工、采摘體驗、旅游度假為一體的“新六產”融合發展示范園,近年來年均接待游客8.5萬人次。市農業局調研員張義海坦言,京璽莊園推動“企業+園區+加工+電商+旅游”發展,多元素相加,帶來的是園區多元化增收的乘法效應,這就是“新六產”融合發展的魅力。對此,煙臺明確,統籌“企業等主體、園區等平臺、金融等助力、互聯網等手段、旅游等業態”資源,做好“元素相加、效益相乘”文章,在產業振興大潮中實現“融合增效”。
在推進過程中,煙臺聚焦“五個重點”:發展農村電商,鼓勵市場主體創新基于互聯網的發展模式;盤活金融資源,針對性推出信貸產品,引入金融活水;完善物流體系,建設集信息流、商流、物流、資金流于一體的現代物流中心;與豐富的旅游資源充分鏈接,開展休閑農業園區和鄉村旅游示范創建,推動農業與文化、旅游、康養深度融合;構建利益聯結機制,號召村委領辦合作社、能人興辦加工業,引導農戶將承包土地經營權、林權、宅基地使用權等入股合作社或參與經營。截至目前,煙臺發展省級以上農業旅游示范點59處、規模以上休閑觀光基地130余處,年接待游客超200萬人次。
開放驅動:統籌國際資源和市場助力產業振興
創建于1996年的山東安德利集團有限公司,20年來,由一個年產量只有4000噸的小型果汁廠,發展成為資產總額50多億元的世界最大的蘋果深加工生產商。安德利有以濃縮蘋果汁為主的十幾種果汁產品,且80%出口到北美、歐洲、大洋洲、日韓等國家和地區,年均出口創匯約1.3億美元。
據介紹,煙臺近年來推動農業外向型發展,農產品出口基地發展到200萬畝,出口創匯過千萬美元的企業達78家,有80多個企業在6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辦事處或分公司。2017年,煙臺農產品出口創匯近33億美元,占全國的1/20,居全國地級市首位。
“推動產業振興,要發揮煙臺外向型農業優勢,統籌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突出培育外向型龍頭企業、提高農業標準化水平和統籌布局全球市場‘三個重點’,推進煙臺外向型農業提檔升級,促進出口農產品轉型升級。”張義海說。
圍繞主導產業,培育外向型龍頭企業。煙臺在基地建設、品牌打造、技術改造和市場開拓等方面,對出口型農業企業予以重點扶持,培育起糧油、果品等五大外向型農業企業集群,15家農字號龍頭企業成功上市。依托標準化,建設出口農產品示范區。煙臺制定推廣出口農產品良好農業操作規范304項,建成標準化生產基地約480萬畝。實施“走出去”戰略,統籌布局全球市場,組織企業到國外購買土地設立分公司、建設產業園或直接收購國外知名企業等,完成全球布局。
相關標簽: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