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9-18 作者:佚名 來源:經濟日報
中國農科院推動人才強院戰略服務鄉村振興
人才評價不再以“帽”取人
本報記者 常 理
長期以來,我國科研評價中以“帽子”論英雄,貼“永久牌”的不良傾向比較嚴重,人才總體趨于靜態評價。這些現象不僅阻礙了人才的培養與利用,更不利于科研工作的深入開展。
日前,在中國農科院召開的2018年人才工作推進會上,中國農科院院長唐華俊呼吁,人才評價不能以“帽”取人,建立符合人才發展規律的人才評價機制,既要看“帽子”,更要看“里子”。這個“里子”是指人才當前和未來的創新能力,要堅持德才兼備、真正做到唯才是舉。
唐華俊說,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近年來,農科院在人才、項目、經費和現代院所管理中堅持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斷創新評價機制,逐步建立以創新能力、質量、貢獻為導向的評價體系,在構建有利于科技人才潛心研究和創新的評價制度方面進行了積極有益的探索。
“農科院在深化人才體制機制改革過程中,圍繞人才評價中分類評價不足、評價標準單一、評價手段趨同、用人主體自主權落實不夠等突出問題進行重點改革。”中國農科院人事局局長賈廣東告訴記者。
寧約瑟是農科院植物保護所的一名科研人員,2011年博士畢業后來到農科院工作。7年來,在農科院“青年英才計劃”“科技創新工程”“農科英才特殊支持”等相關政策的支持下,寧約瑟2013年就晉升為副研究員,2016年10月晉升所聘研究員,今年年底有望破格晉升研究員。
據介紹,目前農科院累計已有54名人才通過綠色通道獲得了職稱晉升。
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孫君明告訴記者,在考核方面,作物科學研究所建立科學的分類評價指標體系、設立合理的評價周期、建立與科技評價相關聯的獎懲機制。“比如我所在的作物遺傳育種中心,考核的是新品種選育、品種權的申請、新品種推廣面積、論文等。不同研究方向也有不同考核指標。”
賈廣東介紹說,農科院還建立了以同行評價為基礎的業內評價機制,改變片面將論文、專利、項目、經費數量等與科技人才評價直接掛鉤的做法,對于引進的海外人才和自我培養的本土人才一視同仁,重點評價近5年的工作業績、代表性成果及創新發展潛力。
同時,為了避免人才“帽子”貼上“永久牌”,農科院結合農業科研的特點,對所支持的人才建立了5年考核評估周期,實行累進年限考核,注重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短期評價和長期評價相結合,實現優勝劣汰、能進能出、動態考核的管理機制。今年就有一位入選人才培養計劃的科研人員由于聘期滿業績考核不達標而沒有續聘。
相關標簽: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