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9-20 作者:佚名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貴陽9月20日電題:貴州黔西:東西協作發展“甜蜜產業”助脫貧
新華社記者孫少龍、駱飛
九月金秋,也是一年中又一個釀蜜的好時節。地處貴州烏蒙山區的畢節市黔西縣紅林鄉漆樹村,不少貧困戶房前屋后擺放著木制的“蜂箱”,不時有蜜蜂飛進飛出,嚶嚶嗡嗡十分熱鬧,為這個大山深處的貧困村寨“醞釀”著脫貧致富的“甜蜜產業”。
談到養蜂,拄著拐杖的漆樹村貧困戶楊華新很認可!拔一緵]有勞動力,很多農活都做不了。但養蜂我還行,只需隨時照看,而且收入也不錯。”他高興地說,在家能養蜂,自己也不用完全依靠在外打工的兒子媳婦了。
楊華新邊介紹邊給記者算賬:一箱蜜蜂一年能產二十七八斤蜂蜜,一斤蜂蜜一般能賣100元,品質好的每斤能賣到150元,自己一年兩箱蜂蜜就有5000多元收入。
養蜂讓楊華新看到了脫貧的希望,去年11月份從村干部手中領取到“蜂箱”以來,他便很努力地學習養蜂,如今也成為村里熟練掌握養蜂技術的“能人”。除了日常管護自己的蜜蜂外,他還在村里的養蜂合作社擔任管理員,照看別的貧困戶入股合作社集中養殖的蜜蜂,每月還能領。叮埃霸べY。
對于漆樹村不少村民而言,養蜂雖不是新鮮產業,但卻是在當前國家推進東西扶貧協作的過程中,通過產業轉型實現脫貧致富最實際的方式和途徑。
作為當地最貧困的村之一,漆樹村苗族、彝族人口占比達91.8%。由于海拔高,多山石,土地破碎貧瘠,全村森林覆蓋率雖高達70%左右,但僅靠種玉米、土豆的幾代村民始終守著“青山”過窮日子。
貧困山區脫貧離不開產業發展。自去年5月份對接幫扶以來,廣州市花都區新雅街道作為漆樹村的幫扶單位,通過在村里實地考察和了解貧困戶發展意愿后,兩地政府為貧困戶選擇了養蜂產業,廣州花都區出資50萬元作為漆樹村養蜂產業發展資金。
“村里幾乎沒有連片的好田好土,且氣候高寒,要發展種植業很難。但卻是養蜂的‘好基地’,村里生態植被好,各種山花、野花生長茂盛,種類豐富,能生產品質好的‘百花蜜’!碑數刂饕撠煂觾傻貛头龉ぷ鞯募t林鄉黨委副書記曾祥軍說,有的村民以前也養蜂,大家對養蜂產業較熟悉也更容易接受。
據介紹,目前,漆樹村已引進種蜂271箱,并按照每戶至少2箱發放給貧困戶,全村已有94戶貧困戶領取到“蜂箱”。同時,村里還邀請專家對貧困戶進行養蜂培訓,包括蜂箱安裝、分箱、采蜜、管理等。
曾祥軍說,養蜂產業優先幫扶今年即將脫貧的貧困戶,但也計劃覆蓋2014年以來全村建檔立卡的貧困戶,涉及167戶690人。雖然他們很多都已脫貧,但還需要更多產業支持,從而鞏固脫貧基礎。
除了打造產業基礎,廣州花都區與黔西縣還積極為脫貧產業打通銷售渠道。一方面,漆樹村的蜂蜜由村里的合作社定期收購,保底價為每斤蜂蜜100元。另一方面,廣州花都區還將積極動員干部職工、企事業單位等購買漆樹村及更多黔西縣扶貧農特產品。同時,黔西縣還在花都區建立起農特產品銷售中心,打造了更加穩定的銷售平臺。
記者了解到,在東西扶貧協作的引領下,廣州花都區此次在黔西縣漆樹村開展的幫扶,看似是一個獨立的產業在貧困山區落地,但實則開啟了更多元的合作。包括廣州花都區與黔西縣之間互派干部交流學習、引進扶貧產業和資金、對接產品銷路等,形式豐富,幫扶對接更切實有效。
“現在我們兩地還商量著為漆樹村再完善一些基礎設施,讓百姓生產生活的交通更便利!痹檐娬f,東西扶貧協作是國家大政策,隨著區域之間不斷深入合作,將會是助推貧困山區發展致富“接地氣”的好政策。(完)
相關標簽:貴州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