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9-21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
中國農業新聞網訊(記者 毛曉雅)記者從9月21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舉辦的2018中國森林旅游節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從2017年開始,全國森林旅游創造的社會綜合產值已經過萬億元,森林旅游已經成為繼經濟林產品種植與采集業、木材加工與木竹制品制造業之后,年產值突破萬億元的第三個林業支柱產業。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中國森林旅游節組委會主任劉東生介紹,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定于2018年12月7日至9日在廣州市舉辦“2018中國森林旅游節”。本次活動是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掛牌以來主辦的第一個森林旅游節,又恰逢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具有特殊的時代含義。
2018中國森林旅游節由廣州市人民政府、廣東省林業廳、廣東省旅游局承辦,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廣州市旅游局、廣州市從化區人民政府、廣州市增城區人民政府、千歌國際投資有限公司協辦。活動以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粵森林,悅生活!”為主題,內容包括儀式類、展示類、推介洽談類、會議論壇類、文體娛樂類等5大類共24項活動。今年活動的主場地是廣州海心沙,有一部分活動將安排在參會代表酒店和廣州市從化區、增城區境內舉行。海心沙是廣州市的地標性區域,它位于廣州市的中軸線上,是2010年第16屆亞運會的舉辦地。
與往年相比,今年的森林旅游節增加了很多元素,主要有6點:一是增加了國際元素,第一次舉辦中國-東盟森林旅游合作座談會。二是增加了觀眾體驗,包括在展示區開辟虛擬現實(VR)體驗區、舉辦森林嘉年華以及各省區在展區增加互動性項目等。三是增設高規格論壇,今年第一次舉辦中國森林旅游論壇,我們計劃把該論壇作為今后中國森林旅游節的固定內容,每年一個主題,力爭將其打造成全行業最具權威性、最具影響力的論壇品牌。四是增加了市場性元素,特別是邀請一大批有實力、有意愿、有業績、有口碑的大型企業參加全國森林旅游投資與服務洽談會,為社會資本與各地招商需求對接創造機會。五是增加了草原元素,草原元素將在風光展示、產品推介、文藝表演等多項活動中得以體現。六是增加了教育性元素,重點是設計了一系列以小學生為主體的自然教育活動。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森林旅游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張健民說,森林旅游是林業部門對依托森林等自然資源開展的各類旅游活動的總稱。從1982年到現在的30多年中,我國的森林旅游事業一直保持著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近6年里,林業部門把大力發展森林旅游作為促進林業轉型發展的重要抓手,作為林業服務于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作為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幾年來,我們通過加強行業管理,積極培育森林旅游新業態、新產品、新動能,大力推動各地森林旅游基礎服務設施建設,不斷夯實森林旅游保障體系,森林旅游事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景象,森林旅游成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最生動實踐。
“十二五”時期,全國森林旅游游客量累計46億人次,平均年游客量超過9億人次,年均增長率達到15.5%。2017年,全國森林旅游游客量達到13.9億人次,占國內旅游人數的28%,創造社會綜合產值11500億元。2018年,全國森林旅游游客量預計接近16億人次。
張健民指出,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們將進一步調整發展理念,主動順應形勢,努力做到有擔當、有作為。我們將在“引導、服務、管理”6個字上下足功夫,并努力達成以下3個目標:
一是要提高森林旅游產品的有效供給水平。隨著人民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人們的森林旅游需求越來越旺盛、且越來越多樣化,人們向往林區清新的空氣、綠色的食品、優美的風景、寧靜的環境,渴望獲得更豐富、更愉悅的體驗。我們將在持續推動基礎建設的同時,加大森林體驗、森林養生、森林康養、自然教育、山地運動、冰雪旅游、生態露營、國家森林步道等森林旅游新業態、新產品的引導培育力度。
二是要實現森林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我們將把處理好保護與發展的關系作為行業管理的基本理念,堅持“保護優先,適度開發,開發服從保護”原則,把開發活動嚴格控制在生態承載力范圍以內,把對森林等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影響減少到最低程度。我們將在法規、政策、標準、規劃、用地等方面加大行業引導和監管力度,堅決不允許以犧牲森林等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發展。
三是要進一步發揮森林旅游的綜合帶動功能。森林旅游發展的主陣地在大山區、大林區,這些區域往往也是貧困人口集中分布區域,森林旅游發展與貧困人口就業增收息息相關。根據調查,貧困人口依托森林旅游實現增收的途徑主要有4條,即通過就業、開展個體經營、發展種養植以及租賃和入股經營等創收。我們將進一步加大行業引導,鼓勵各類森林旅游地把帶動貧困人口增收作為優先任務,并鼓勵各地積極發展森林人家、森林人家特色村莊、森林小鎮等。
相關標簽: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