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9-26 作者:佚名 來源:新疆經濟報
金秋時節,碩果累累,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如期而至,為這個秋季增添了別樣的味道。眼下,新疆大地上千萬畝棉田進入采收期,辣椒、番茄、紅棗渲染出奪目的紅色,五顏六色的各種瓜果,清香撲鼻,滋味甜美……
對于今天的新疆農業來說,豐收的概念已不限于單純的作物產量,更多的是在邁向“一產上水平”目標的進程中,不斷結出的發展碩果。
生產方式日新月異
秋收期間,走進天山南北的鄉村,最吸引人的是一臺臺馳騁在田間的大型機械。
9月,塔城地區沙灣縣安集海鎮4萬畝辣椒進入采收期,一個個辣椒曬場仿佛紅色的海洋。如今,機械采收已成為安集海鎮辣椒收獲的主要方式,一臺辣椒采收機一天可完成100余畝地的采收工作,相當于500人的手工采收量。9月20日,安集海鎮鄉土地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柳培軍說:“目前我們已經實現播種、管理、采摘的全程機械化,今年畝產可達500公斤,是過去的一倍。”
機械化的廣泛運用,是現代農業發展最顯著的標志之一。
2017年,新疆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達84.4%。小麥、玉米的綜合機械化水平分別達到98.2%、88.5%。近年來,全區加快“機器換人”步伐,為農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裝備和技術支撐。
與機械化相伴而生的是原來分散化的生產不斷走向規模化。全區土地流轉步伐加快,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層出不窮,規模化生產成為趨勢。
2017年,沙灣縣1070多家各類農業合作社流轉土地面積90萬畝。在昌吉州,農民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種植大戶等共流轉土地253.2萬畝,占家庭承包地的56.3%。
規模化的生產方式下,農業生產效率大大提升,農業現代化的空間也廣為擴展:現代技術裝備得以施展,科技化程度日漸提高;合作社、聯合社等發展趨于統一化、標準化,成為農業現代化的領頭羊;大量的農民從土地勞作中解放出來,加入其他產業,增收渠道不斷拓寬……
質量效益不斷提升
近年來,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引領下,提升質量和效益成為全區農業從業者常掛在嘴邊的話。全區農業發展,正在從過去主要追求“量”向更加注重“質”轉變。
在和田地區和田縣布扎克鄉托乎拉村,占地500多畝的核桃標準化生產示范園正在收獲期,這是和田縣30萬畝全國綠色食品原料(和田薄皮核桃)標準生產基地的一部分。和田縣林業局技術員力提甫·艾合買提介紹,核桃標準化生產示范園選用優質核桃品種,運用科學方法進行嚴格管理,核桃產量逐年提高,并保持較高品質,按計劃,到2020年單產可達200公斤以上。托乎拉村的實踐,如今在我區特色林果生產領域越來越廣泛,自治區正在從林果生產的源頭入手,推動全區林果產業轉型升級。
2018年,奇臺縣半截溝鎮腰站子村冬小麥單產首次突破700公斤大關,刷新全疆最高紀錄。該縣自2016年實施國家級小麥綠色高產高效創建項目以來,通過落實關鍵生產技術措施,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進小麥標準化生產等措施,不斷提高糧食生產效率和效益。奇臺縣農業局生產辦公室主任張愛民介紹,目前,奇臺縣已實現小麥良種全覆蓋,同時逐步擴大綠色小麥種植面積,打造新疆綠色小麥生產基地。
“2018年,全區小麥平均單產增加約10公斤,這是一個不小的數目。”自治區農業廳種植業與農藥管理處副處長湯義武說,2018年,全區在確保口糧絕對安全的基礎上,立足新疆資源優勢,堅持“穩定、綠色、多元”的改革思路,深入開展小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了很好效果,全區小麥生產質量有了新提升。
發展水平更進一步
就在本月,新疆首臺高端智能六行采棉機在中國鐵建重工集團有限公司下線,這臺重達24噸的龐然大物,作業能力十分強大:北斗導航、自動滅火、每天可采棉400畝地,相當于1200名拾棉花工的工作量。自治區農牧業機械管理局總工程師裴新民說,雖然新疆主要農作物機械化水平在國內已處于領先水平,但國產采棉機少、自主技術優勢也不明顯,距離高質量發展要求還有一定差距,這一技術突破對新疆現代農業發展意義重大。
代表更高發展水平的農業新技術、新方式、新思路在不斷塑造著新疆農業的新形象,不斷提升新疆農業發展的高度。而農業產業化水平的提升,則讓新疆的農產品面貌一新。現代農業加快發展,讓農業生產領域的參與主體越來越多,農業產業的每一個環節都在更加緊密地接軌市場,這其中,數量持續增加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堪稱最主要的力量。
記者從自治區農業廳了解到,截至2017年年底,新疆共有自治區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500家,其中國家級32家,此外還發展了一批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農村創業創新園區、農業產業化園區等。這些企業和園區借助現代化加工技術和市場銷售渠道,通過訂單化、規模化、標準化生產,把市場需求準確地傳達至田間地頭,使全區農業上下游都顯現出新面貌,不斷向“一產上水平”的目標邁進。
相關標簽:新疆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