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9-28 作者:佚名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長沙9月28日電題:湖南:現代化農機裝備助力鄉村振興
新華社記者謝櫻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人牛力俱盡,東方殊未明。”古詩生動地描繪了農耕生活的艱辛,也是中國傳統農業生產的真實寫照。
而如今,對于湖南省寧鄉市壩塘鎮60歲的“種糧大戶”易澤華來說,種50多畝地是一項非常簡單的工作。時值秋收,易澤華在家里忙活著家務,田地里一臺大型收割機由專人駕駛忙碌著。這之后,耕田、施肥一體機上場,再把田地全種上油菜。
從育秧到收割的全過程,老兩口都交給了現代化農業機械來做,“平時我們只需要灌灌水、看護一下就行。”易澤華說。
“以前100畝農田打藥需要5個人,人工、時間成本太高,人還容易中暑、中毒,每年根本請不到人。”寧鄉市壩塘鎮村民趙志明說:“現在一架飛機一天能打藥300畝,省時又省力。”
趙志明瞄準了這樣的“商機”。他和幾個村民一起成立了農機合作社,購買了20多套覆蓋種植全過程的農業機械,還流轉了2000多畝田地自己種植,同時為周邊村民提供農機服務,“整個合作社只要8、9人干活就足夠了。”
從人工催芽播種到全自動工廠化育秧,從人工插秧到用上高速插秧機、新型拋秧機,從撒石灰、捉蟲到使用植保無人機,從鐮刀收割、木桶甩打到收割機收割稻谷……在26日開幕的湖南省第九屆農業機械、礦山機械、電子陶瓷產品博覽會上,來自印度尼西亞的采購商人仔細傾聽著翻耕機、插秧機的介紹并連聲贊嘆:“機器一開過去,荒地就變成了良田。”
湖南省農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若橋已經把公司銷售網絡延伸到了東南亞、非洲等20多個國家。“公司生產的適用于地勢復雜的丘陵地區的現代化農機設備,在國外供不應求,海外訂單應接不暇。”劉若橋說。
“自中央財政實施農機購置補貼以來,先進的農機裝備在農業生產中廣泛應用,促進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提高,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鄉村振興帶來了新動能。而借助‘一帶一路’倡議促成的國際合作,快速升級的中國農機加快了走向世界的步伐。”劉若橋說。(完)
相關標簽:湖南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