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0-04 作者:佚名 來源: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任爽
“現在9點剛過,咱倆先去看話劇,再去博物館看展覽。”在長春水文化生態園入口,市民趙民生和老伴兒在特色建筑“水波樓”前合了張影,又看了看“游園攻略”上的文化活動時間表,就攜手往里走。“咱倆兒快點,‘十一’人可不少,別再沒有座兒了。”
國慶長假伊始,雨后的長春氣溫回升,碧空如洗。作為長春新建的文化生態地標,9月30日正式開園的長春水文化生態園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參觀游覽。
長春水文化生態園的前身是始建于1932年的長春市第一凈水廠,2015年長春市凈水廠遷址后,給省會長春留下了一份稀有資源——35萬平方米的生態綠地和不可復制的凈水文化工業遺址。
“要把稀有資源變為生態資源、文化資源、惠民資源!”懷著這份初衷與魄力,建設部門一方面對園區內的歷史遺跡、文保建筑、歷史建筑進行升級改造,另一方面對園區內保存完好甚至可以正常使用的凈水設備加以保護利用,使景觀與園區高達80%植被覆蓋的生態環境融為一體,將長春城市供水歷史的珍貴記憶鑲嵌其中。
一場“修舊如舊”的改建帶來的是萬象更新。走在園區的森林棧道上,賞紅葉、聽鳥鳴、看流水,偶爾還有松鼠跑過;全齡活動樂園綠草如茵,以凈水器材或零件為造型的游樂設施,吸引了不少小朋友暢游其中。在下沉式雨水花園,初中生高凌寒正在家長的幫助下操作阿基米德取水器。他說:“這里不僅是公園,更像個科技園,到處都能感受到生活中的智慧。”
在園區原有的30多座大小建筑中,省級文物保護建筑就有11座。如今,這些建筑不僅全部“修舊如舊”,而且被賦予了豐富的文化內涵。由原凈水廠的第一凈水車間、第二凈水車間、第二絮凝車間改建而成的水文化博物館,讓別具生態特色的園區又多了歷史的厚重感和文化韻味。在這里展出的“水與城市”主題展陳,向市民們展示著長春市水文化的歷史、發展和現狀。
“操作完成,請進入下一個環節。第四環節,消毒池,請加入消毒劑……”參觀過展覽,再走進互動體驗區,市民別玉杰正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戴著3D眼鏡,完成凈水過程模擬體驗。摘下眼鏡,別大爺面露笑容:“這個公園特別有文化味兒!我打算讓親戚朋友也來轉轉。”
別大爺感受到的“文化味兒”正是生態園的建設和發展理念之一。負責生態園管理運營的長春城投建設集團總經理傅強說:“長春水文化生態園建在市區繁華地段,交通便利,鬧中取靜,為市民們的國慶假期生活提供了一處休閑選擇。”
與“水”相伴,與“綠”為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向歷史致敬,與文化結緣,現代與歷史交融相應;鬧中取靜,動靜結合,文藝活動與園區主題相得益彰。滿載幸福的長春水文化生態園是國慶佳節中一道歡樂祥和的美麗風景,也是長春建設生態文明的一項實際行動。在長春,在吉林,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指引下,歡樂祥和的風景將越來越多。
相關標簽: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