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0-05 作者:佚名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南寧10月5日電(記者農冠斌)在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武宣縣東鄉鎮木棉村合意花廠就業“扶貧車間”里,一片忙碌的生產景象,機器有序運轉,幾十名務工的村民有條不紊地在制作塑料花。
“之前不知道怎樣才能脫貧,現在看到希望了,我8月份得了2500元工資。”在合意花廠,記者采訪到手腳殘疾的朱新科。朱新科來自東鄉鎮水口村,家里有一個兩歲的小孩,老婆是無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因為手腳不便,朱新科難以外出務工,此前家里基本沒有收入,僅靠政府的低保生活。今年4月份,朱新科開始到廠里務工。
“正常工作每個月可拿到2500至3500元的工資,廠里包午餐,月出勤滿28天以上的,還有150至200元的全勤獎。”合意花廠負責人曾繁斌說,目前廠里面有工人96名,其中有13名是貧困戶。
“像合意花廠這樣的‘扶貧車間’,全縣已經建有19家,包括電子器件加工廠、特色養殖等,已帶動就業人數1159人,吸納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169人。”武宣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陸剛介紹。
二塘鎮大琳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梁英杰家里只有一畝多山地。梁英杰和丈夫前幾年在廣東一個電子廠打工,但除去租房和生活開支,每個月剩下的工資不多,而且長期在外漂泊務工,甚至沒有心思生育小孩。“不外出務工收入就難有增加,脫貧就沒有希望,出去的話家里老人也沒人照顧。”梁英杰說。
如今梁英杰已到鎮里的明強電子廠“扶貧車間”上班,農忙時還可回家幫忙做農活。“去年回來后,我們租種了8畝甘蔗和5畝李果。在‘扶貧車間’務工每個月還有2500塊錢左右的收入,預計今年底就可以脫貧了,我們也要準備生一個小孩。”梁英杰說。
“扶貧車間”不僅給貧困戶帶來變化,還讓企業、村集體得到實惠。武宣縣引導企業利用農村閑置的土地、民房、倉庫創建廠房。“我們廠現在租用的500多平方米的廠房,每年只需1萬元的租金,僅這一項就可節約10多萬元。”明強電子廠負責人覃振紅說,廠里一般有90個人上班,有部分村民領貨回家里做,上個月廠里發工資就花了30多萬元,下一步還要把廠房再擴大。
據悉,今年以來,武宣縣按照“政府主導、企業帶動、農戶參與”思路,把就業“扶貧車間”建設作為脫貧攻堅的有力抓手,凝聚政府、市場、企業、群眾多方合力,引導勞動密集型企業“出城進村”。出臺就業扶貧車間建設工作方案,落實人力物力財力扶持,培育鄉鎮企業、合作社,在各鄉鎮、村屯創建“扶貧車間”,把貧困村資源潛力轉變成發展能力,既解決企業用地用工問題,又讓貧困勞動力實現家門口就業,以工資收入帶動致富脫貧。
相關標簽:廣西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