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0-08 作者:佚名 來源:經濟日報
四川涼山州西昌市馬鞍山鄉甘伍村:
用好用活產業扶持周轉金
本報記者 劉 暢
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馬鞍山鄉甘伍村用好用活產業扶持周轉金,既修好了通村公路,還給村民分紅,創出了民族地區村集體經濟穩定發展的新路徑
“眼看30萬元產業扶持周轉金‘躺’在賬上半年多了,貸給村民怕收不回來,‘躺’著又浪費,把錢用‘活’是當務之急。”回憶起2016年年初收到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財政部門針對建檔立卡貧困村直接統一撥付的30萬元產業扶持周轉金時的情景,西昌市紀委監委派駐馬鞍山鄉甘伍村的第一書記潘興樹說,自己既高興又有些苦惱。
馬鞍山鄉地處偏遠山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成本高,歷史欠賬多,村集體收益少。“要致富先修路,路通了不僅方便老百姓出行,大家種的農產品也能找到更好的銷路。”但讓潘興樹發愁的是,30萬元能修通幾公里路?路由誰來修?“在西昌市紀委監委的爭取下,2017年8月,我們拿到了總投資110萬元、全長11公里的通組道路建設項目。讓村民成立合作社,大家投工投勞一起修路,再把節約下來的錢作為村集體收益給大家分紅,這110萬元總投資充分激活了大家的干事熱情!”潘興樹說。
2017年11月6日,甘伍村召開了村黨支部大會和村民代表大會,商議決定由4名黨員干部、2名鄉賢、2名致富能手共同發起成立合作社,8名發起人除了負責合作社日常運營管理外,還每人入股2000元,占股5%,村集體則以30萬元的產業周轉金參股農民合作社。為了更好地監管資金和工程質量,甘伍村成立了合作社臨時黨支部,由村支書邱改哈擔任理事長,探索運行“黨支部+合作社+村監委+老百姓”的監管模式。
“村里的百姓祖祖輩輩出行靠人背馬駝,通路是我們最期望的事,再看看黨員干部帶頭干事的熱情,讓我們很受鼓舞。”甘伍村村民孫特各各莫說,大家們除了投工投勞外,對租借的挖掘機也格外愛惜。“租來的機器用壞了可是要賠錢的,燃油不省著用等于花老百姓自己的錢?”和孫特各各莫一樣,全村204戶951位村民都頗有主人翁精神。
在資金監管方面,村兩委、村監委、村民代表每天各有1人在施工現場登記參加投工投勞人員伙食、挖掘機油料等費用支出,支出賬本掛在工地現場接受群眾監督。每月15日,大伙兒總不會忘記到村務公開欄對資金的收支情況進行了解。
2018年4月,全長11公里、連接甘伍村一組和二組之間的路終于修通了。經過準確核算,扣除所有開支后,修路總體節約成本及投工投勞納入集體收入金額51.8萬元。按照之前的約定,甘伍村村民每人都分得50元紅利,這是從村集體經濟收益中拿出47550元按人頭平均分配下來的。而當初的8位入股股東,則從村集體經濟收益中提取約5%作為分紅,每人分得3237.5元。“聽說過集資修路,還是頭一次遇到修通路還有錢分的事。希望今后我們村的集體經濟越來越好。”孫特各各莫說。
“集體經濟分紅是引子,通過這件事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凝聚了黨心民心,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號召力。”潘興樹說,這一做法不僅創出了西昌市民族地區村集體經濟穩定發展的新路徑,還激發了干部群眾為脫貧致富奔小康出點子、想法子、找路子的熱情。
相關標簽: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