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0-11 作者:佚名 來源:廣西日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產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
顯然,有了產業就有就業,有了穩定就業就能保證脫貧可持續。
那么,廣西在產業扶貧方面進行了哪些積極探索,積累了哪些經驗?
有特色的產業才有前景
“我現在養了600羽‘大坡飛雞’,獲得了4500元補貼!9月24日,在融安縣大坡鄉崗偉村德江屯,去年脫貧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韋儒恒告訴記者,他養一只雞政府就補貼15元,正準備再購進一批雞苗擴養。
大坡鄉氣候宜人,森林覆蓋廣,植被茂盛,發展林下生態土雞養殖業正是優勢。這些全部在山林喂養的土雞會飛,被稱為“大坡飛雞”,目前市場批發價每公斤50元。
“融安金桔”是當地脫貧攻堅可靠的支柱產業。近年來,該縣廣泛動員各鄉鎮種植金桔,制定了獎補政策,種植0.5畝以上便可獎補,每畝補助1000元。2016-2017年全縣有2892名貧困戶種植金桔9213.8畝,帶動6429人脫貧。
田陽縣依托芒果特色優勢產業,在距縣城7公里的頭塘鎮聯坡村流轉集體荒坡,創建20萬畝農林生態脫貧產業核心示范區,按照每村10畝果園、每戶1-2畝果地的標準,為全縣52個貧困村和全部外遷貧困戶配置果園果地,賦予20年經營權,讓村集體經濟有長期穩定收入,確保貧困群眾每戶有1個致富產業和穩定產業收入。
鐘山縣根據實際,確定柑橘、優質稻、根莖薯芋類、食用菌等為特色產業。通過對發展特色產業的貧困戶給予補助的激勵措施,確保今年特色產業覆蓋貧困戶比例達80%以上。另外,借鑒幸福沖貢柑產業(核心)示范區建設的成功經驗,今年繼續啟動建設各級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點)55個。
如何將生態資源稟賦轉化為可持續發展的產業,讓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上林縣立足生態名片做文章,創新精準扶貧模式,用工業化思維做大做強扶貧產業,走出一條高質量的脫貧新路。
截至目前,上林在庫扶貧項目6332個,總投資64.9億元,其中產業發展類項目437個,投資12.48億元。該縣引進的龍頭公司建成2個高值漁業示范基地,帶動蝦稻共生、漁稻共生的水產養殖模式3000畝;投資5250萬元的光伏扶貧項目,設立了扶貧公益金,確保全縣65個貧困村每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達5萬元,1333戶特殊貧困戶連續20年每年有3000元收入;引進重大旅游項目,使1065戶貧困戶吃上了“旅游飯”。
近年來,自治區黨委政府充分認識到產業帶動的重要性,要求每個貧困縣確定5個以內主導產業、每個貧困村選擇3個以內主導產業,通過引進龍頭企業、組建專業合作社,集中力量,帶動產業做大規模,覆蓋至少60%以上的貧困人口。同時,還實施了“十百千”產業化扶貧示范工程,覆蓋40個貧困縣,帶動200多萬貧困人口脫貧。
自己不想貧才能脫貧
“誰想當貧困戶?!”9月27日,在鐘山縣同古鎮四合村板橋屯,村民岑先科告訴記者,他打心底里就不愿意當貧困戶。4年前,他和父親先后患病,家庭因病致貧。大病初愈,他就迫不及待地恢復生產。如今,他家的貢柑種植面積已達36畝,如愿摘掉了貧困帽。
近年來,作為鐘山扶貧產業的柑橘發展勢頭迅猛。該縣同古鎮大良村副主任譚松英今年帶頭種植了50畝。他說,他們并沒有過硬的柑橘種植技術,但有“幸福沖”可以請教。
大良村附近的“幸福沖”是縣貢柑產業(核心)示范區,規劃建設面積超過3萬畝,核心區面積6655畝。在強化產業扶貧及脫貧可持續上,該縣科學制定產業規劃、有效整合產業資金,以建設示范區來增強貧困戶的“造血”功能,激發脫貧的內在動力。
“被戴上貧困戶的帽子,臉上很不光彩!”鹿寨縣四排鎮思民村香梅屯脫貧戶黃德煥說。
今年54歲的黃德煥曾種過桑樹,開過米粉店,由于經營不善,連供養女兒上大學都很吃力,成了貧困戶。但當他看到臨村的村民種砂糖桔和蜜橙致富時,心中升騰起“擺脫救濟”的希望。在當地政府支持和幫助下,去年他的果園收入達20多萬元,不僅脫了貧,還把建樓房借的錢也還上了。
“農民的智力、技能水平決定了脫貧致富水平,外因必須通過內因起作用。缺少內在動力,別人再使勁也很難脫貧,即使脫了貧也難以持續!比菘h委書記林武民介紹,該縣以村為單位,通過開展一輪思想教育、組織一輪技能培訓、開展一系列主題活動、建強一個文化陣地、選樹一撥先進典型、書寫一些宣傳標語等活動,使“我脫貧我光榮”成為脫貧攻堅戰中的正能量。
為徹底扭轉貧困戶無產業無技術現狀,都安瑤族自治縣本著“送金錢送物資不如送致富技術”的扶貧理念,激發內生動力,補齊短板,催生了“貸牛(羊)還牛(羊)”扶貧產業,形成“政府扶持、企業牽頭、農戶代養、貸牛(羊)還牛(羊)、還牛(羊)再貸、滾動發展”的發展模式,打造閉環產業鏈,做強做大產業品牌。
可以說,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脫貧光榮”的觀念轉變,折射出廣西貧困戶的可喜變化。
目前,脫貧攻堅已進入關鍵期。針對個別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不愿脫貧的情況,廣西各級黨委政府堅持扶貧與扶智、扶志相結合,把引導群眾樹立“脫貧光榮”的理念,摒棄“等、靠、要”的思想列為扶貧工作的重點之一,各級幫扶干部通過各種形式,利用各種場合,在全區5000個貧困村中開展精神扶貧工作,與貧困戶面對面剖析致貧原因,結合其自身情況提出幫扶措施,制定脫貧時間表。同時,加大對勤勞致富典型的宣傳力度,不斷營造知恥而進、自覺自愿參與脫貧攻堅的良好氛圍,進一步激發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
“扶貧車間”建到家門口
國務院扶貧辦要求,要將“扶貧車間”納入脫貧攻堅規劃,作為精準扶貧的重中之重,整合資源,凝聚力量,推動其健康發展。廣西在這方面做得怎么樣呢?
近日,記者走進位于都安瑤族自治縣易地扶貧搬遷安樂新區的樂宜電子玩具公司的“扶貧車間”,看到一排排機器正在運行,70多名員工在緊張勞動。
這個“扶貧車間”的員工大多數是從邊遠山區搬遷過來的貧困群眾,在這里上班每個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
近年來,都安利用安置點預留的產業用地,以零地價、零租金、建廠房的方式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就地創建“扶貧車間”,將產業鏈條延伸至易地安置新區、移民群眾家門口,使搬遷安置戶實現在家門口就業致富的夢想。通過有針對性地開展實用技能培訓,增強搬遷群眾提升自身素質和干事創業的能力,確保搬遷戶戶均1人以上在家門口就業,實現“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
據統計,該縣先后引進康音電子公司、樂宜玩具公司等多家企業在下坳、拉烈、永安安置區建立“扶貧車間”生產線,安排1000多人進廠就業,另外還爭取14家企業吸納紅渡、八仙等安置區搬遷移民近1000人進企務工。目前,全縣建成“扶貧車間”13個,實現移民脫貧3743戶1.5萬多人。
田陽是滇桂黔石漠化片區縣、自治區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全區4個扶貧移民工程重大項目示范縣之一。為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該縣創建了20萬畝農林生態脫貧產業核心示范區,讓村集體經濟有長期穩定收入,確保貧困群眾每戶有1個致富產業和穩定產業收入。此外,還創建田州古城4A景區、水果蔬菜批發市場等,并建立眾創產業園和“就業扶貧車間”,引進一批技術含量高或勞動密集型企業進駐,使移民在家門口找到了工作。
鐘山縣幸福沖貢柑產業(核心)示范區負責人盤為玉說:“每天有80人左右在基地做工,大部分為貧困戶,月薪可超2000元!蓖ㄟ^土地流轉獲得租金、小額信貸入股獲得股金、入園務工獲得工資等形式,229戶貧困戶1014人獲得了持續的經濟收入。
近年來,廣西出臺政策積極鼓勵企業吸納和帶動貧困勞動力就業,狠抓配套就業政策的落實。同時,實施農民工創業獎補、農民工創業帶動就業獎補、企業及其他社會組織吸納符合條件的農民工,給予社會保險補貼等3類獎補。
多管齊下之后,今年上半年,全區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新增42.43萬人次,易地扶貧搬遷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17.87萬人。19個公共實訓基地同步建設,覆蓋現代電子信息、現代制造等21個產業,建成后每年可為30萬人次提供實訓服務,帶動20萬人實現就業或更高質量就業。
相關標簽:廣西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