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0-17 作者:佚名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石家莊10月17日電(記者秦婧、徐步云)“現在靠著這5畝多核桃地,每年有3萬多元的收入。”在河北省邢臺市臨城縣西洞村,53歲的張更儉正忙著在房前屋后曬核桃,他告訴記者,從沒想到靠著荒山也能脫貧。
臨城縣位于河北省西南部,地處太行山東麓,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稱,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現在看到的這個山崗,十幾年前還是一片干旱荒涼的貧瘠之地,亂石滿坡,雜草橫生。但如今,這里滿山都流金淌銀,核桃樹成了大家的‘搖錢樹’。”張更儉說。
近年來,臨城全力治理荒山,大力發展以薄皮核桃、優質蘋果和板栗為主的林果業,并通過與中國農大、河北農大、河北省農科院等科研院校合作,為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記者日前來到臨城縣綠嶺萬畝核桃種植基地,舉目遠望,淺山起伏,雖是深秋時節,但成片的核桃林,仍然郁郁蔥蔥,曾經貧瘠的荒山成了當地人的“金山銀山”。
“這里是河北農業大學李保國教授生前試驗薄皮核桃技術的主要基地。”臨城綠嶺公司董事長高勝福說,良種化、規模化、產業化……現在山崗上種植的核桃,都是李教授生前培育的新品種,復制的是李教授開創的種植方式。
臨城縣扶貧辦副主任楊俊卿說,山地雖然很早就承包到一家一戶,可由于開發投入大、見效慢,許多農民積極性不高。近年來,為調動農民積極性,臨城推行“龍頭+合作社+農戶”模式,以龍頭企業示范引領,鼓勵群眾組建合作社,共同發展薄皮核桃產業,現在臨城全縣薄皮核桃合作社已經達到75家。
臨城縣林業部門數據顯示,到2017年底,臨城核桃種植面積達27萬畝,年產核桃6.8萬多噸,產值18億多元,實現人均1畝核桃林。臨城縣被評為中國優質薄皮核桃產業龍頭縣、中國薄皮核桃之鄉。
核桃林既是經濟林,又是旅游景點、天然氧吧。在臨城,以核桃產業為基礎的生態休閑旅游業也發展得風生水起。近些年,臨城積極推動園區由賣核桃向賣生態、賣風光轉變,依托萬畝核桃種植基地建設了“核桃小鎮”,集生態采摘、養生度假、拓展訓練等功能于一體,聞訊趕來的游客絡繹不絕。
“剛剛過去的國慶長假,游客爆滿,房間提前就預訂完了。”綠嶺核桃小鎮項目負責人路京振說,到目前,今年已經接待游客3萬余人。
邢臺市委常委、臨城縣委書記宋向黨說,對臨城這樣一個山區縣來說,生態既是優勢,更是出路。多年來,臨城持之以恒地發展以薄皮核桃、蘋果、板栗等為代表的綠色生態富民產業,實現了山變綠、人增收。
據悉,臨城已經發展經濟林3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43.2%,農民可支配收入年均遞增13.4%。截至2018年初,臨城全縣僅剩貧困人口3930人,累計脫貧6.83萬人,全縣綜合貧困發生率降至2.7%。
相關標簽:河北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