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0-17 作者:佚名 來源:南方網
在審計署廣州特派辦駐雷州市流沙村工作隊的協調下,尊鼎珍珠公司吸納60余名貧困戶就業。 省扶貧辦供圖
從2014年開始,我國將每年的10月17日設立為“扶貧日”。今天,是我國第五個全國“扶貧日”,也是第26個國際消除貧困日。
今年7月6日,全省打贏脫貧攻堅戰推進會召開。會議指出,我省脫貧攻堅進入了總攻階段,要聚焦重點難點關鍵點精準施策,要堅持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確保到2020年貧困人口同全省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
我省在部署打贏脫貧攻堅戰過程中,堅決貫徹中央部署,始終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堅持省負總責、部門聯動、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以農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4000元作為新的扶貧標準,統籌考慮“三保障”因素,全省認定相對貧困人口70.8萬戶、176.5萬人、相對貧困村2277個,精準瞄準相對貧困村和相對貧困人口,以提升幫扶能力、提高幫扶實效為重點,堅持大扶貧工作格局,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深化精準幫扶精準施策。
截至目前,我省累計117萬相對貧困人口達到當年脫貧標準,貧困發生率從4.54%降低至1.52%以下,全省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9046元,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進展。
五級書記抓扶貧 脫貧攻堅制度體系基本建立
目前,脫貧攻堅已擺上我省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脫貧攻堅領導體制和日常工作機制基本建立,省、市、縣、鎮、村五級書記抓脫貧攻堅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基本形成,省負總責、部門聯動、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在我省脫貧攻堅戰中得到有效落實。
各部門共同參與的合力攻堅體系基本建立。各行業部門按照省委和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加強政策保障、資金投入、工作指導,合力推進脫貧攻堅。據初步統計,2016年至今,各行業部門出臺脫貧攻堅配套政策文件70余份,針對性解決“老大難”問題。
根據“扶貧開發投入力度,要同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要求相匹配”要求,我省財政與脫貧攻堅任務相適應的投入保障體系基本建立。2016—2018年,全省各級財政安排扶貧攻堅一攬子資金投入總規模約391億元,其中,扶貧開發資金255億元、低保兜底資金59億元、其他專項保障資金77億元。2017—2020年,省財政新增安排313億元資金支持省定貧困村創建新農村示范村。
在構建大扶貧工作格局方面,我省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組織動員體系基本建立。其中,珠三角和粵東粵西粵北對口幫扶不斷優化,建立了市縣鎮對口幫扶協調聯動機制,珠三角6市向被幫扶的粵東粵西粵北12個市派出駐市駐縣工作隊52個,駐村工作隊1719個,幫扶相對貧困戶11.82萬戶36.78萬人,投入幫扶資金93.53億元,發展產業幫扶項目34.7萬個,幫扶就業19.5萬人。
定點扶貧工作進一步深化,全省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向貧困村選派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派出駐鎮(街道)工作組1112個、駐村工作隊1.2萬個,駐鎮駐村工作隊員4.4萬人,對貧困人口比較多的村基本實現了全覆蓋。
與此同時,社會扶貧取得了新突破,已組織1254家工商企業對口幫扶1316條相對貧困村。
因地因村因戶因人施策 轉移及就近就業57.1萬人次
相對貧困人口分布比較分散,各地資源稟賦和發展基礎各有差異,貧困人口致貧原因復雜多樣,這就要求我省脫貧攻堅戰必須因地因村因戶因人精準施策,才能確保到2020年相對貧困人口穩定脫貧,相對貧困村全部出列。
兩年多來,我省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大力推進教育扶貧、健康扶貧、危房改造、最低生活保障等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通過落實建檔立卡精準資助政策,將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入讀義務教育、高中(含中職)、大專院校學生生活補助提高到每生每年3000元、5000元、10000元,各地各學校共發放建檔立卡學生2016—2017學年免學費和生活費補助資金9.8億元,補助建檔立卡學生26.7萬人。2018年4月省財政下達2016—2018年建檔立卡學生免學費和生活費補助資金8.7億元,建檔立卡學生生活費補助發放率達98%,因貧輟學的情況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通過全額資助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全省符合醫療保險參保條件的161.32萬名貧困人員已全部納入醫療保障范圍,建檔立卡貧困戶政策范圍內基本醫療救助比例達到80%以上。
在危房改造方面,將分散供養五保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改造補助標準提至每戶3.4萬元和4萬元。2016—2017年,全省累計完成200471戶農村危房改造任務。2018年40407戶危房改造任務已開工72.92%,新增1.6萬戶存量危房改造任務將于近期下達,確保到2018年基本完成危房改造任務。
在最低生活保障方面,全省農村低保最低標準提高至年人均5280元,符合條件的貧困戶實際納入低保率達99.75%。
除了聚焦“兩不愁三保障一相當”措施外,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是我省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抓手。
根據我省扶貧大數據平臺統計,全省2277個貧困村建有農業特色產業4578個,全省累計實施產業扶貧項目87.8萬個,帶動在家有勞動能力相對貧困戶20.1萬戶、84.7萬人,人均產業增收2605元。參與資產性收益項目的貧困人口93.56萬人,占有勞動力貧困人口79.56%。
同時,我省還積極發展新型經營主體組織帶動貧困戶脫貧,粵東粵西粵北貧困地區發展農業龍頭企業達2559家,培育家庭農場1.29萬家。全省供銷社系統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3525個,入社農戶17.88萬戶。
“一人就業,全家脫貧”。就業是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根本途徑。
我省通過降低享受就業創業優惠政策門檻,引導企業將簡單生產加工、銷售服務等環節延伸到鄉鎮、村居,創建“扶貧車間”或“扶貧工作坊”,加強貧困人口技能培訓,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
2016年至今,全省共組織開展各類職業技能培訓1266萬人次,下達勞動力技能晉升補貼11.4億元。據初步統計,截至目前,我省累計創建“扶貧車間”等就業安置點312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累計轉移就業和就地就近就業57.1萬人次,其中轉移就業15.6萬人,人均就業增收1.8萬元。
東西部扶貧覆蓋四省區 引導企業赴西部簽約項目達676個
做好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是廣東作為先發展起來的地區幫助后發展地區的責任擔當和光榮使命。
根據中央安排,我省東西部扶貧協作共覆蓋桂、川、滇、黔4個省(區)、14個市(州)、93個貧困縣。2017年以來,我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東西部扶貧協作和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政治責任、政治擔當,把東西部扶貧協作擺到重要議事日程,與東西部扶貧協作。▍^)建立了高層聯席會議制度,切實做到“四個到位”,即領導對接到位、資金支持到位、掛職人員到位、項目籌劃到位。
按照“中央要求、當地所需、廣東所能”,我省舉全省之力,組織省和下轄經濟較強10個市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重點突出對深度貧困地區的幫扶。今年截至9月底,全省派出7個省級工作組220名黨政干部、2916名科技人才到被幫扶地區,省及各級籌措財政援助資金33.17億元,社會幫扶資金23.3億元,引導我省企業在西部地區簽約項目676個,投資總額43.67億元,帶動脫貧人數54萬人,在助力受幫扶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中發揮了有效作用。
在廣州對口幫扶的貴州省畢節市,扶貧協作工作組結合當地資源稟賦,推動發展特色產業,為當地引進扶持了一批廣東的農業龍頭企業,建設一批貧困人口參與度高、受益面大的特色農業基地。其中,廣州江南果菜批發市場投資16億元在畢節威寧縣建設規模化蔬菜種植基地,廣東粵旺集團投資4億元在黔南州平塘縣建設食用菌菌棒加工廠、蔬菜種植基地等。
針對貴州一些山區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留守老弱病殘無人照料等問題,廣州還有針對性地在當地引進一批勞動密集型企業,帶動當地貧困戶就近就地就業,通過勞動增收脫貧。廣州奧博皮具等企業在畢節市投資皮具箱包、服裝加工廠,解決3539人就業,還將帶動961名貧困人口脫貧。
今年4月30日,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2017年東西部扶貧協作考核成績通報中,我省在有東西部扶貧協作任務的8個省市中排名檔次為“好”。
持續9年成功舉辦扶貧濟困日
今年我省認捐達39.8億元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要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要堅持大扶貧格局。
我省脫貧攻堅始終堅持按照“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要求,著力完善社會力量參與扶貧開發機制。
2010年,經國務院批準,我省創設了全國首個省級扶貧濟困日,每年6月30日,廣東省紅十字會、廣東省慈善總會、廣東省扶貧基金會等多種扶貧公益機構卓有成效地工作,社會各界、企事業單位和民間組織等多種扶貧捐贈主體積極踴躍地捐款捐物。
扶貧濟困日首次舉辦,便在我省社會各界掀起了獻愛心、做善事、搞幫扶的熱潮,熱心企業紛紛慷慨解囊,捐款幫助貧困群體,共接受捐款約30億元。從2010年至2017年,我省通過扶貧濟困日平臺獲得社會各界認捐款超217.56億元。
今年6月30日,2018年廣東扶貧濟困日暨鄉村振興“萬企幫萬村”活動在廣州舉行。會議指出,希望廣大企業、愛心人士積極響應號召,履行社會責任,投身鄉村振興和扶貧濟困事業,帶著對父老鄉親的深厚感情參與“萬企幫萬村”行動。碧桂園集團、恒大集團、佳兆業集團等愛心企業代表參加活動。
記者從廣東扶貧濟困日活動辦公室獲悉,截至目前,我省2018年廣東扶貧濟困日認捐金額已達到39.8億元。
據不完全統計,9年來,我省扶貧濟困日認捐金額已超過257.36億元,活動成效顯著。
經過多年實踐和努力,我省目前已經形成了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等多方力量、多種舉措有機結合和互為支撐的“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在不斷增加政府財政資金支持的同時,廣泛動員一切社會力量,集中全民之智,從實際出發,創新機制、整合資源、集中投入,成為我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保障。
我省舉辦豐富的行業專項扶貧活動
教育健康產業扶貧助力脫貧攻堅
今天是我國第五個全國“扶貧日”,我省今年的全國“扶貧日”行動口號為“消除貧困 攻堅克難”。圍繞今年全國“扶貧日”活動主題和目標,我省各地、各社會組織立足行業特點,積極行動起來,社會各界廣泛參與,開展了教育扶貧、醫療扶貧、產業扶貧等豐富多樣的行業專項扶貧活動,助力我省打贏脫貧攻堅戰。
助學獎學為老區培養更多人才
10月10日,由廣東省老區建設促進會、省老區建設基金會與清遠市老區建設促進會及清城、清新區老區建設促進會在清遠市清新區職業技術學校聯合舉辦烈士后裔助學暨老區優秀學生獎學金發放儀式。
省老促會、省老區建設基金會與清遠市(區)老促會共同籌集91萬元資金,對清遠市177名烈士后裔進行助學。在發放儀式上,24名烈士后裔貧困學生和80名老區優秀學生代表領取助學、獎學金。主辦方表示,希望通過助學獎學活動,促進老區學生提升文化素質和業務技能,為老區培養出更多人才,為老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讓老區貧困學子掌握知識、學到本領,才能從根本上改變貧困!笔±蠀^建設促進會會長陳開枝表示,此次活動重在弘揚老區精神、推動老區教育扶貧,促進老區人民早日脫貧奔康。希望有更多愛心人士和企業參加扶貧助學的活動,為教育扶貧、教育強國貢獻力量。
自1995年以來,省老區建設促進會和省老區建設基金會堅持23年在全省老促會系統組織開展烈士后裔和老區貧困學生助學工作,籌集資金5000余萬元,共資助大中專、高中以上烈士后裔貧困生3萬多人。
醫療專家走進省定貧困村
根據我省精準扶貧精準識別摸查顯示,全省相對貧困戶主要致貧原因中,因病致貧占比例34.26%,缺勞動力占25.09%、因殘占19.74%、因學占5.52%、缺資金占5.92%,全省有90.53%貧困人口因上述五大主要因素造成貧困。而因病致貧則高居五大致貧原因榜首。
在第五個全國“扶貧日”到來前,10月16日,南方日報社聯合美年大健康廣東分公司組建專家醫療團隊,趕赴省定貧困村河源市紫金縣升平村,為村民開展免費公益體檢,同時捐贈現金5000元用以改善村衛生站醫療條件。
升平村地處革命老區,經精準識別,全村共有貧困戶67戶269人,其中五保貧困戶7戶,低保貧困戶17戶,一般貧困戶43戶。有勞動能力貧困戶51戶233人,無勞動能力貧困戶16戶37人。主要致貧原因為因殘、因病、缺少勞動力等。
今年48歲的村民翁偉光患有高血壓,近段時間經?人,得知此次公益體檢活動,一大早便趕了過來。正在抽血化驗的翁偉光告訴記者,以前檢查,遠點的醫院自己要跑到廣州,近些的也要去惠州,“今天在村里就能做,機會很難得。”
升平村黨支部書記葉信恩表示,村里因病致貧的貧困戶不少,由于家庭困難,很難有機會得到來自廣州專家的診斷,非常感謝這次健康扶貧醫療專家進村體檢問診。
據了解,此次活動共為全村109名貧困戶及村民完成體檢,并由專家給出了進一步診斷建議。
生態谷農業產業扶貧基金成立
10月15日,由廣東省扶貧基金會和廣東生態谷健康食品有限公司聯合主辦,廣東省保健食品行業協會和廣東省生物技術產業化促進會協辦,作為全國“扶貧日”活動之一的廣東生態谷農業產業扶貧基金成立簽約儀式在廣州白云樓舉行。
據了解,由廣東生態谷農業產業扶貧基金是在省扶貧辦指導下,省扶貧基金會聯合生態谷公司發起的生態農業扶貧基金,旨在2020年左右在我省部分相對貧困村建立起一千多個生態種植園,并開展一系列扶貧項目,推動相對貧困村及當地農業產業發展。
此次省基金會與生態谷公司積極發揮各自優勢,聯合發起“廣東生態谷農業產業扶貧基金”,探索推動有條件的相對貧困村發展農業產業扶貧項目,以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幫助貧困地區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幫助貧困村、貧困戶脫貧致富,助力我省打贏脫貧攻堅戰。
接下來,生態谷公司將聯合廣東省保健食品行業協會等組織,派出專業團隊實地考察,根據相對貧困村當地條件,因地制宜制定有機農產品的種植計劃,建立起系統的冷鏈儲藏、物流配送等設施,助力貧困戶脫貧。
相關標簽:廣東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