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0-18 作者:佚名 來源:新疆日報
吉木乃縣脫貧攻堅工作經國家專項評估檢查,2018年9月26日,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復同意,退出貧困縣序列。該縣貧困發生率從2013年底的35.86%下降到目前的0.57%,共實現32個貧困村全部退出。
貧瘠的土地、破敗的土坯房曾是吉木乃縣農村牧區的真實寫照。2002年吉木乃縣被確定為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2014年,吉木乃縣核定貧困戶2922戶7991人。
吉木乃縣委和縣政府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全縣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落實“六個精準”要求,實施“七個一批”“三個加大力度”精準脫貧措施,認真解決“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如何退”的問題。從扶貧產業、各方責任、基層隊伍和工作作風等方面,著力夯實精準幫扶基礎,扶貧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扎實推進。
首先在扶持項目上下功夫。堅持“造血式”扶貧與“輸血式”救濟相結合、近期脫貧與持續增收相結合,因地制宜實施了包括創業及勞動力轉移就業、農牧產業帶動、易地扶貧搬遷及兩居工程、民生改善在內的15個大的專項行動,帶動行業部門政策向精準扶貧匯聚,促進扶貧資源整裝集成,形成整體合力。
為了因地制宜地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吉木乃縣注重提高貧困群眾發展能力,對于有勞動能力、有發展意愿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鼓勵發展“小而精”“短平快”特色產業項目。針對貧困群眾產業發展技術缺乏、資金短缺的現狀,縣政府開展多種形式的送技術下鄉,多渠道籌措資金,切實解決發展難問題。
2016年至2017年,共發放扶貧小額信貸資金8679.8萬元,支持187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特色種植和特色養殖、餐飲服務、民族刺繡、手工藝品等產業。引導14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以菜苗、樹苗、雞苗為主的“三苗”工程,發展庭院經濟。鼓勵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以小商店、小修理、小菜窖、小作坊、小飯館、小農機為主的“六小工程”。
該縣各鄉鎮精準分析自身優勢,通過發展特色產業、成立勞務經紀人協會等一系列措施,帶動了一批勞動力轉移。2014年至2017年,累計轉移農村勞動力2.9萬人次,創收2.04億元。
為補齊短板,吉木乃縣加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和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開展全民免費健康體檢,推動醫療救助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大病保險的有效銜接,對貧困人口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個人繳費部分進行補助,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保率達到100%。大力實施安居富民、定居興牧工程,2014年以來完成安居房2051戶、定居房1133戶,易地扶貧搬遷652戶,平房實現了暖氣入戶,樓房實現了暖氣和天然氣入戶,全縣農牧民實現了“住有所居”。
2017年底,吉木乃縣2922戶7991名貧困人口,已實現脫貧2874戶7881人,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純收入達到8765元,實現了“兩不愁、三保障”。32個貧困村全部退出,全縣貧困發生率從2013年的35.86%下降到2017年底的0.57%。
為建立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和返貧預警機制,切實幫助貧困戶發展增收致富產業,2018年吉木乃縣堅持工作力度不減、工作標準不降,按照“脫貧不脫政策、脫貧不脫幫扶、脫貧不脫項目、脫貧不脫責任”的思路,繼續實施到戶產業增收項目,建強穩定增收支柱產業,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相關標簽:吉木乃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