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0-20 作者:佚名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0月20日電題:炭廠村變色記
新華社記者季小波、張超
“賣炭翁”的后代不再燒炭窯,成為知名景區的股東;知名規劃設計師團隊駐村,為村落的建筑風貌和村集體產業編制規劃……北京市門頭溝區妙峰山鎮炭廠村正在發生變化。
秋意漸濃,楓葉開始在層巒疊翠里翻紅。走在炭廠村,腳下流水潺潺,遠處傳來悅耳的鳥鳴,愜意十足。記者近日在這里見到了北京工業大學城鎮設計所教授張建和她的團隊。從2016年起,張建就帶著團隊在妙峰山鎮做規劃。
只有200多戶人家的炭廠村是“三色”村——明清時期,炭廠村是黑色的,村民靠賣炭討生活,村莊也因此得名;抗日戰爭時期,炭廠村的村民為軍隊納軍鞋,形成了獨特的紅色文化;如今,村民退耕還林還綠,依托神泉峽風景區過上了綠色生活,挖掘“綠水青山”的價值。
“我們在生態涵養區,要提供生態產品和服務,告別黑色,延續紅色,發展綠色。”妙峰山鎮副鎮長王增和說。
對于炭廠村的這些歷史文化與資源稟賦,張建熟稔于心。在豐厚的“三色”村莊文化里,張建和她的團隊開始尋找靈感。
神泉峽風景區2010年對外營業,形成“春賞花廊、夏觀紅石、秋飲神泉、冬賞冰瀑”的自然景觀特色。然而,村落規劃不足,缺乏公共服務設施,產業模式滯后,村莊風貌難以協調。
張建和她的團隊通過多次走訪調研,借鑒中外特色村鎮規劃,從“興產業促民生、掘特色重管控、立規矩治長效”等方面編制了《北京市門頭溝區妙峰山鎮炭廠村村莊規劃》。
如今,村莊規劃得到政府部門和村民們的認可,正在一步步落實。
炭廠村黨支部委員高小琴說,規劃告訴了村莊是什么、產業有什么、村民怎么做,規劃的內容都是村民的心聲。
一進炭廠村,道路一側是一泓湖水、亭臺花壇,一側是古色古香的村史介紹木牌,明清時期燒炭的“黑色”歷史、幫助軍隊抗日的“紅色”事跡都在上面記錄著。
“以前,進村可沒有這么美。”高小琴說。
“面子”高顏值,“里子”也有品質。帶著“治安志愿者”袖章執勤的村民李成衛說,之前大街不整潔,干柴、垃圾在路邊亂堆亂放,現在都沒有了,村容村貌有人管。村民的生活也改善了,院落里都有客廳、廚房、衛生間。村里增設了文化中心、體育設施、衛生室等公共服務設施。
王增和介紹,駐村規劃師立足長遠,集體產業規劃到2035年。神泉峽風景區沒有承包給商業旅游公司運營,村民既是景區的股東,又是景區的職工。去年,炭廠村的集體經濟收入超過1200萬元。這次村莊規劃里增設了游客接待中心,將提升游客服務品質。
李成衛在景區上班,月月有工資,年底還有分紅。
村民張福長的院落臨街,開起了“福長農家院”。“家人住西廂房,剩余的房間改成12間客房和一個餐廳。女兒在城區做會計,周末客人多的時候都回來幫忙。”他說。
駐村規劃師考慮得更加長遠。張建說,規劃得讓村民堅持,公共服務設施得有一套長效管護機制。“禁止私搭亂建,禁止改變房屋結構與風貌,禁止私自加高”“接待戶不搞惡性競爭”“維護村莊規劃的嚴肅性”這樣的語句被寫入了炭廠村的“村規民約”里。
北京將有更多像張建團隊這樣的美麗鄉村駐村規劃師隊伍。今年4月,北京市發起規劃師、建筑師、設計師下鄉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倡議,有200多支團隊、超過1200位設計師報名。經過北京市規劃國土委選拔后,他們為北京3800多個村莊編制規劃。目前,像炭廠村這樣基本完成編制的村莊有650個,預計到2020年全部完成。
離開炭廠村的時候,記者在村廣場上看到村民們在跳廣場舞。詢問后得知,他們跳的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京西太平鼓。此時,歡快的舞步和響亮的鼓點,見證的是“三色”炭廠村新時代的多彩生活。(完)
相關標簽: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