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0-22 作者:佚名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哈爾濱10月22日電(黃騰)70歲的張國軍站在自家地頭,滿是皺紋的臉上掛滿了笑容。秋風中,一臺臺“大家伙”正在田地里作業,發出陣陣轟鳴。
秸稈粉碎機駛過,一片片金黃色的玉米秸稈被吃進機器“肚子”里,經過粉碎后又被揚撒在田間。隨后,一臺臺大型拖拉機拖拽著深耕翻轉犁上陣,整塊的泥土被翻起、打散,將剛剛粉碎的秸稈掩埋起來。新翻起的泥土帶著潮濕的氣息,在秋日蔚藍色天空的映襯下,愈發顯得烏黑。
張國軍是黑龍江省海倫市海北鎮海北村農民,今年第一年對自家地塊的秸稈進行大規模翻耕還田。站在他身邊的海北鎮農機合作社理事長杜振濤介紹,這里的黑土層在70厘米左右,進行秸稈翻耕還田,犁地深度35厘米左右,讓粉碎后的秸稈在較深的土壤中得到充分腐化、分解,可以有效提高土壤肥力。
長期以來,農作物秸稈處理都是農村生產中的棘手問題之一。“以前我們沒法整,有時候就往地里一堆,一把火燒了。”張國軍說,與以前相比,如今這種處理秸稈方式,不僅可以避免空氣污染,也能降低自己種地成本。
張國軍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合作社向農戶提供翻耕犁地服務,每畝地收費80元,除去政府補貼的50元,自己每畝地投入只增加30元。但由于翻耕后土壤肥力增強,僅在第二年春季,因減少化肥使用就節省開支十幾元,翻耕后土壤肥力逐年提高,化肥用量逐年遞減,土地耕種總成本還將繼續下降。
吉林省農業科學院資源與環境研究所所長王立春介紹,秸稈翻耕還田后,土壤肥力的增強具有持續性,在之前的定位實驗中發現,秸稈翻耕后六年土壤有機質含量提升0.4%,平均每公斤土壤有機質增重0.2克,作物產量也將提高10%—12%。“長遠看、算大賬,還是翻耕后耕種更省錢。”張國軍說。
根據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提供的數據,截至2017年底,全國秸稈綜合利用率達83.68%,東北地區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72%,較上年提高了近4個百分點。隨著秸稈綜合利用水平的提高,一批企業也因此獲益。
哈爾濱重齒傳動設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興陽向記者介紹,與其他地區相比,黑龍江地區作物秸稈更為粗大,針對這一情況,該公司專門研制出可以對秸稈進行二次粉碎的粉碎機。公司今年生產的300多臺套秸稈粉碎與壓塊設備已經全部被預訂,業務量是平常年份的十幾倍。
相關標簽:黑龍江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