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0-30 作者:佚名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西安10月29日電(記者李浩)近年來,陜西省銅川市耀州區開展“八星勵志”扶貧扶志活動,有效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開辦社區工廠讓貧困勞動力就業,實現移民搬遷“搬得來、穩得住、能致富”;在深度貧困村推廣“五個一”產業發展模式,夯實穩定了脫貧基礎。一幅革命老區脫貧攻堅的新圖景正徐徐展開。
(小標題)扶貧扶志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
“這是九月菊的蜜,能賣上好價錢。”走進耀州區關莊鎮道東村李戰文家中,他正小心翼翼地查看蜂箱。
李戰文今年58歲,在妻子病逝后便一蹶不振,對生活沒了信心,游手好閑靠低保勉強度日。
讓李戰文產生變化的,是耀州區開展的“八星勵志”扶貧扶志活動。耀州區設定“擺脫現狀愿望強、精神面貌變化大、不等不靠動力足、勤勞致富步子快、致富點子提得多、示范帶動成效佳、熱愛集體覺悟高、誠實守信品行好”8個星目,開展評比授星活動,激發了貧困戶的內生動力。
李戰文在第一次“八星勵志”評比中落選,看到別人進步,他開始尋求改變。去年4月,他用村互助資金協會為其貸款的1萬元購買了12箱蜂源,今年又買了10幾箱蜂,還牽頭成立了養蜂合作社,帶領9戶鄉親一起開拓“甜蜜計劃”,從被幫扶的“懶漢”變成養蜂“達人”。
為了推動貧困戶思想轉變和致富能力提升,“八星勵志”扶貧扶志活動還與區鎮村三級全覆蓋的愛心超市相結合、與扶貧扶志獎勵資金結合,激發724戶貧困戶積極脫貧。
(小標題)深度貧困村煥新顏
耀州區地處渭北高原,照金鎮則位于丘陵溝壑區。這里交通不便,經濟基礎薄弱,銅川市7個深度貧困村就有6個分布在照金鎮。
近日,記者來到照金鎮芋園村,只見山頂一排排光伏板,山間“漫步”的土雞成群結隊,河畔整齊地建著兩排民居,不遠處的豆腐加工廠已經建好廠房……
一座光伏電站、一個規模化養殖場、一個規范化種植示范區、一個標準化設施蔬菜基地、一個社區扶貧工廠,這就是銅川市耀州區對7個深度貧困村實施的“五個一”產業發展模式。耀州區脫貧辦干部宋皓國說,通過近一年來的推進,深度貧困村的產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
照金鎮綜治辦副主任段宏儒是芋園村的包村干部,他對這里的產業如數家珍:芋圓村的肉兔養殖項目現存欄種兔2000只,銷售2000余只商品兔,收益10萬余元;4個大型雞舍、40個小型雞舍共存欄4000只林下養殖土雞,即將上市銷售;日產1000公斤豆腐的加工廠即將投產;10座設施大棚已進行棚內土地熟化;2個光伏村級發電站已有一處并網發電1萬度以上……
“去年分紅1000元,今年能分紅1500元,住著新房子,合作社打著工每天賺100元,這日子有盼頭!”芋園村貧困戶宋三平說。
(小標題)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耀州區小丘鎮福安小區社區工廠,呂傳蘭坐在縫紉機前仔細地為校服上領。窗外不遠處就是她家的新居,他們住上這套66平方米的新房,只花費了5000元。如今,她又在家門口有了“體面”的工作。
一年多前,52歲的呂傳蘭還住在白瓜村的土坯房里,“山溝溝里條件差,交通也不方便,靠種地過活也就勉強管住個嘴。”說起那時的生計,她眉頭緊鎖,丈夫和自己相繼患病,體力活干不動,本就愁腸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
移民搬遷成為呂傳蘭和鄉親們新的轉機。去年6月,他們搬進了福安小區。今年9月社區工廠開始運營,她如愿成為工人中的一員。一個月來,雖然只是培訓,她每天還能領到50元補貼。
先從“山民”變“居民”,又從農民變工人,呂傳蘭身份的轉換讓她成了家里的頂梁柱。“過去靠丈夫出體力糊住嘴,現在靠我的縫紉活兒全家肯定能脫貧。”呂傳蘭對未來充滿信心。
“企業辦在家門口,通過‘創業+就業+脫貧’的路子,讓貧困群眾變身產業工人,讓搬遷入鎮的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小丘鎮人大主席張東剛說。
如今,耀州區已建成小丘鎮福安小區社區工廠、廟灣鎮窗簾布藝加工社區工廠、關莊鎮電子加工扶貧工廠、瑤曲鎮杏樹坪拓夢社區工廠共4家社區工廠,帶動就業300多人,其中貧困勞動力120多人。到今年底,將建成10個社區工廠,安置貧困勞動力500人,實現離土不離鄉,收入有增加。到2020年底,計劃發展社區工廠20家以上,預計帶動就業3000余人,其中貧困勞動力1500余人。(完)
相關標簽:陜西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