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0-31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農民日報
服務生產生活細致入微
——江蘇省氣象納入民生清單周年回顧
2017年,江蘇省委、省政府制訂了《江蘇省“十三五”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計劃》和《江蘇省“十三五”時期基本公共服務清單》,《清單》里把氣象服務納入其中,包括突發氣象災害監測率、公共氣象預報預警信息覆蓋率、氣象災害防御科普覆蓋率共3項。此舉措是全國首創,如今一年過去,江蘇的“氣象民生”又是個什么樣子呢?
江蘇省氣象局局長翟武全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用了“小氣象-大民生”這么一個說法,他解釋道:“所謂小,是因氣象在傳統的思維里是一個規模較小的行業部門;所謂大,是因其與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以及與諸多行業都有著密切的關聯,比如交通、旅游、電力、環保、重大活動等等,而日益凸顯出其重要性。這也正是江蘇把氣象納入民生領域的原因所在。”
在江蘇省氣象服務中心,公眾服務科科長張嵐向記者介紹了他們服務公眾的各類服務產品,可謂是“五花八門”“細致入微”,包括堆雪人、晚霞、梧桐飄絮等預報產品,梨花、油菜花、櫻花等最佳觀賞期預報。那么,對農民的服務呢?就眼下而言,對農民的服務除了生活,農業生產還是重中之重的一件大事。
10月11日,金湖縣戴樓街道辦事處紅嶺村,水稻種植大戶劉成堅正在他的地里查看水稻的長勢,還有20天左右,他種植的385畝粳稻就該收獲了。劉成堅告訴記者,他現在種水稻完全離不開氣象部門的服務,從灌溉、治蟲到施肥、收割都需要“因天而定”。比如灌溉,如果第二天有雨那就不能操作了,他的385畝地,如果避免重復澆水,一次就能省下五六萬元。而同村的甲魚養殖大戶殷成忠也對氣象服務倍加“珍惜”,比如要是有暴雨或臺風天氣預報,他就要提前扎口以防甲魚外逃。有一年他就是因為惡劣天氣前沒做好防逃措施而損失了好幾萬元。
淮安市,四湖繞城,洪澤湖、白馬湖、高郵湖、寶應湖組成水系格局,其境內的洪澤湖、淮河承載了上游18萬平方公里的來水,是名副其實的洪水走廊。淮安市氣象局局長范德新坦稱:“淮安氣象的重要任務就是防患水患,造福百姓。”目前,淮安市在洪澤湖周邊建了一部新一代天氣雷達站,還建設了區域自動氣象站15個,用以嚴密監測,洪澤湖近些年來沒有發生一起因氣象原因引起的翻船或者人員傷亡事件。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淮安市發生氣象災情9次,經濟損失合計3039.68萬元;2018年1-9月發生氣象災情13次,經濟損失合計2480.04萬元。災情次數多了,經濟損失反而小了。
洪澤湖漁業管理委員會主任楊俊虎告訴記者,洪澤湖現有淮安漁民10萬人,其中捕撈漁船5000艘,養殖漁船4000艘。水面上的防災減災主要包括人身安全(主要是大風天氣)、財產安全(主要是養殖設施的安全)以及污染等,現在水面上即將有5級風就會提出警示,7級風就完全不能出船了。
蘇州市相城區黃埭鎮馮夢龍村,因馮夢龍出生于此而改名,現在村里正在全力打造一個旅游特色村。村黨支部副書記毛海容告訴記者,全村的3000畝土地中有1000畝種植的是各種果樹,包括梨、黃桃、獼猴桃、楊梅等等。因村里部分果樹采取的是人工授粉,對天氣的要求很高,所以一到授粉的那幾天,他都讓村民每天聽3遍天氣預報。10月11日,村里大部分果樹都已經采摘完畢,唯有獼猴桃正處成熟期,色正精干的獼猴桃掛在樹上,靜待游客前來采摘。
10月12日,記者來到昆山市巴城鎮巴城湖村大閘蟹養殖大戶常建華的養殖水面上。常建華是其公司昆山常氏蟹業有限公司的總經理,他養大閘蟹十五六年,天氣預報是天天都看,他覺得自2012年之后氣象服務做得越來越好。比如高溫,大閘蟹養殖的適宜溫度在28℃-32℃之間,超過32℃就不吃東西了,超過37℃則脫不了殼。今年7月份有過連續6天超過35℃的高溫天氣,但氣象部門在10天前就有了預報。因準備充分,待高溫來臨時,養殖人員在沒有水草的水面加入水花生,有水草的水面則加高水位以達到降低水體溫度的目的。今年他的大閘蟹完全沒受影響,平均一個3.5兩,比去年的還要重半兩左右。
從今年開始,常建華還入了大閘蟹的氣象指數保險,該保險是在大閘蟹養殖過程中遭受一定的災害后給予養殖戶適當補償。一畝保費200元,當地財政補助120元,村里補助40元,他個人交40元。如此,他養殖大閘蟹就更踏實了。
蘇州市氣象局局長祁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近幾年來,蘇州市氣象部門按照‘看得清、算得細、報得準、發得快’的現代氣象業務發展思路,全力做好氣象服務民生這篇大文章。”曾經困擾當地百姓的太湖藍藻水華,在2007年太湖藍藻暴發事件之后,蘇州市氣象局建設了太湖藍藻氣象綜合監測站,并牽頭開發太湖藍藻監測預警信息服務平臺,與環保、水利實現信息實時共享,與省氣象服務中心合作,結合衛星遙感、藍藻監測、氣象預報和水文模式等,4-10月每天對藍藻發生、發展和移動趨勢等進行監測研判,一旦有異常快速進行預警聯動,守護這汪綠水。
相關標簽:江蘇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