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0-31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農民日報
楊丹丹 張成伍
“挖溝修路圍村轉,洪水來了聽使喚,積澇能排旱能灌,不靠老天來吃飯……”日前,在埇橋區西二鋪鄉高標準農田項目區的億十七黃桃種植基地里,種植大戶梁平一邊忙著給前來采摘黃桃的游人裝盒,一邊哼著順口溜。他激動地說:“現在正是黃桃的銷售旺季,每天都有人來采摘,每斤價格能達到3元以上。另外,每天早上還要給城里的多家超市送貨。”
種植了1000余畝黃桃的梁平是目前埇橋區最大的黃桃種植戶,每畝效益達到上萬元。以前他是埇橋區普通的黃桃種植戶。近年來,埇橋區在全區掀起了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熱潮,他看到全區農業生產基礎配套條件好了,就在欄桿、西二鋪鄉等鄉鎮流轉土地1000畝種植了前景看好的黃桃。
在埇橋區,和梁平一樣受益于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的種植戶現在越來越多。永鎮鄉關湖村的萬畝甜葉菊,蒿溝鄉的萬畝藥用牡丹,灰古鎮八張村、西二鋪鄉沈家、溝西村的萬畝瓜菜,大營鎮的萬畝葡萄,汴河街道馬梨園、夾溝鎮夏劉寨村的萬畝種子繁育等,項目區的農民積極改變傳統種植習慣,因地制宜,調整結構,發展種植優質無公害的高效經濟作物,過去靠天收成的中低產田,變成了名特優高效脫貧致富的“聚寶盆”。
相關標簽: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