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0-31 作者:佚名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貴陽10月31日電(記者 駱飛)今年9月下旬,貴州14個縣區通過國家專項評估檢查實現“脫貧摘帽”的消息令人振奮。地處烏蒙山區的畢節市黔西縣名列其中,這也是畢節試驗區成立30年來首個實現脫貧的縣。
脫貧成果直接體現在貧困戶不斷改善的生產生活中。談到精準扶貧帶來的變化,家住黔西縣花溪鄉沙壩村下高坡組的貧困戶楊才義連連感嘆。
“在政府精準扶貧帶動下,家里修起新房子,村里通了連戶路,還有產業帶動。我今年57歲了,這是自己大半輩子感受到的最大的變化。”楊才義高興地說,今年家里種養殖規模不斷擴大,脫貧的基礎越來越牢固。
花溪鄉是黔西縣最偏遠貧困的鄉鎮之一,楊才義所在的沙壩村下高坡組又是全鄉典型的深度貧困村組,平均海拔1300多米,地勢高寒,土壤貧瘠,交通閉塞,百姓生產生活一直很困難。
“2017年年底前,老百姓進出全靠走山路。”楊才義說,更早的時候,大多數群眾都住在簡易的石頭房里,有的房子屋頂只蓋著玉米稈,時常漏風漏雨。如今,這一切都被精準扶貧徹底改變。
“下高坡組27戶群眾,戶戶有產業帶動,家家有安全住房和醫療保障。”來自黔西縣人社局的駐村干部趙玨說,除了完善基礎設施,鄉里還結合村民發展意愿以及村里地勢高寒等情況發展種養殖業,充分調動貧困戶的脫貧意愿。
2017年底,3公里通組硬化路通車,徹底打破了下高坡組的發展“瓶頸”。同時,當年依托退耕還林等項目推行的青脆李種植等產業,逐漸夯實了村民發展的產業基礎。
“去年家里養牛養豬得到的補助就有6500元,加上2萬元特惠貸,還有1萬元的危房改造款,既減輕了生產生活壓力,也增加了收入。”楊才義說,自己還種了11畝青脆李、6畝南瓜,政府都有補助,這些產業是未來發展致富的支柱。
“產業扶貧注重長短結合,養殖見效快能滿足貧困戶日常收益,經果林生長周期長但規模效益好,有利于支持貧困戶長遠發展。”趙玨說,無論是基礎設施建設,還是產業幫扶帶動,都立足“精準”,確保每一分錢、每一份力都用在最需要幫助的貧困戶身上。
記者采訪了解到,這樣的精準扶貧只是黔西縣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全縣成功“脫貧摘帽”使得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15.55%降至2017年末的1.60%,三年累計減少貧困人口30070戶123786人。
黔西縣扶貧辦主任李華平介紹,全縣始終聚焦中央精準扶貧政策,圍繞“幫扶誰”“誰幫扶”“怎么扶”等確立工作思路,制定切實有效的措施,確保實現脫貧人口持續穩定脫貧。
“只有結合中央政策,因地制宜實施,才能最大限度發揮政策、資金、人才等優勢決勝脫貧攻堅。”黔西縣洪水鎮人大主席張浪說。
相關標簽:貴州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