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1-09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日報黑河記者站
農民人均耕地30畝,一望無垠的黑土地,位于祖國東北邊陲的黑河市,一直是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和綠色食品主產區。然而農業大而不強、農產品特而不優的現狀一直是這個市亟待破解的農業發展瓶頸。
如何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把農業大市打造成農業強市?近兩年,黑龍江省黑河市堅持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為核心,立足綠色生態優勢,按照“規劃先導、試點先行、分步實施、整體推進”的原則,在農業全領域、全鏈條實行標準化綠色生產。目前,這個已涌現出大批“率先吃螃蟹”的農民,他們正圍繞“生產、加工、倉儲、轉化、銷售”等農業環節,奏響了黑河綠色產業交響曲,在廣闊的農村天地里演繹著一個個生動的創業致富故事。
多元發展 爭做綠色農業標兵
遜克縣農民侯保柱在2010年利用縣里支持青年農民返鄉創業的20萬元小額貸款,帶領11戶村民開始創業,至2015年成立了遜克縣豐禾現代農機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后堅持“多元化發展,做強綠色農業產業”的理念,瞄準市場、瞄準農業科技發展前沿,使合作社整體實力不斷壯大。2012年他們注冊了“豆溢香”商標;2015年申報了綠色認證、有機認證;2017年注冊了“豐禾豆溢香”商標。今年合作社更是將農業綠色發展全面鋪開。目前,合作社實行了玉米、大豆、雜糧“三三”輪作制,推廣應用了大豆壟三栽培、高產栽培技術集成、免耕播種等技術。建設了“互聯網+農業”大豆有機種植示范基地660畝,安裝物聯網監控系統,實現了生產有記錄、來源可追溯、去向可追蹤。同時進一步擴大無公害、綠色農業種植面積,把品質最高的大豆使用綠色標識和有機標識入駐超市銷售,高蛋白優質大豆將銷售給海天醬油、上海倉豐公司等食品加工企業,今年9月初與海天醬油達成采購1萬噸的大豆協議。2018年合作社經營土地3.9萬畝,預計利潤1600萬元,固定資產逾4600萬元。
合作社下一步將延伸農產品產業鏈條,建設肉牛養殖場,飼料加工廠、生態采摘園、垂釣池、農家樂等,逐步打造多元化的現代休閑農業新體系。
精深加工 打造雜糧產業巨頭
2016年,嫩江李福生看到了黑河雜糧產業的資源優勢,意識到雜糧深加工方面存在巨大商機,于是就迅速組建研發團隊,很快研發出了創新性雜糧配方膳食,黑龍江十六膳食品有限公司因此便在這片肥沃的黑土地上應運而生了。他們先是建立起2000余畝的綠色基地,種植非轉基因大豆、有機玉米、強筋小麥、綠色雜糧雜豆等作物;然后在產品研發上注重產品口味多樣化、包裝精美化、加工工業化、使用時尚化;在營銷思路上打組合拳,以基礎品質、主打理念、極致包裝、爆品時尚為營銷精髓,快速組建營銷網絡,目前“十六膳”已與北大荒、中國平安、工商銀行、中石化等數百家大集團、企業、商超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唯品會、京東、天貓、拼多多等近百家網絡媒體達成合作,銷售網絡基本覆蓋全國。現在已經推出米伴侶預熟多谷雜糧,俏佳人、谷多多、全家福預熟多谷雜糧粉,谷π咖啡杯及雜糧沖飲機器等20余款系列產品,公司今年已實現銷售額1058萬,利潤200余萬元。
依托倉儲 建立綠色專用基地
郝立文現在是北安市宏維農民專業合作社聯社董事長。 他販了30年糧,然后開始琢磨流轉土地,最多時流轉土地98萬畝。他把鄉親們手里零散的土地集中起來連片,進行科學種植,在獲得經濟效益的同時,也漸漸悟出了樸素綠色種植好處。
2014年,他看準搞倉儲是個既能帶動農民銷售糧食,又能保障和增加農民收入的有發展潛力項目。于是在優惠的招商政策吸引下,毅然到北安投資建設綠色農業倉儲基地。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不到30個月,就建起了跨度80米,高度8.5米,長度約250米的國家標準倉儲庫19個,徹底解決了當地國有糧庫庫存不足的問題。今年,為了防范倉儲不足風險,加快存糧轉化和增值,他又主動尋找專用市場,先后與上海物通、錦州港簽訂了19萬畝高粱、11萬畝玉米訂單種植協議,積極推進國家優質酒用糧食基地建設。今年倉儲量將達50萬噸,倉儲效益預計4000萬元。
轉化增值 發展綠色規模養殖
孫吳縣的吳德顯,是鼎鼎有名的全國種糧大戶。在種好地,多打糧的同時,他想能否讓豐收的糧食“過腹增值”呢?之前,他通過普通方法養殖西門塔爾牛,效益不明顯。2016年縣里提出發展安格斯牛養殖,他就聯合本村有養殖經驗的農民一起,通過請專家、外地考察學習,堅定了種植養殖相結合、農牧互補發展思路。2016年5月,成立了丁子山養殖合作社。他們抓住孫吳縣與省農科院“院縣共建”的機會,運用先進技術發展種群。每年合作社出資20萬元,借助專家的技術增加了養殖的科技含量。專家在肉牛的繁育改良、胚胎移植、肉牛集中育肥、乃至胚胎移植等各個方面都給予全程的技術服務和指導。合作社的基礎母牛繁殖率由原來的85%提高到90%以上,犢牛的成活率由80%提高到了98%以上。
在省農科院幫助和指導下,實施了和牛凍配改良和胚胎移植工程,實現了畜牧養殖提質增效,向高端養殖業發展的跨越。合作社將生產的畜產品全部加工成“德顯”牌綠色有機食品,保證了產品質量,同時利用“互聯網+畜牧”可追溯體系,提高了產品質量可信度。2017年,被評為部級標準化養殖示范場。合作社現存欄安格斯牛1425頭、西門達爾牛850頭、和牛58頭、重挽馬190匹,今年畜牧業增加值將達380萬元。今后丁子山養殖合作社將逐步構建糧經飼統籌、農牧結合、種養加銷一體化發展的新格局。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今黑河廣袤的田野上在典型引路下,“綠色、有機”種植之風勁吹,“黑河大豆”、“孫吳大果沙棘”、“嫩江硬紅春小麥”、“孫吳漢麻”等“黑河功能性食品”品牌正向全國叫響。
相關標簽:黑河市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