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1-12 作者:佚名 來源:人民日報
楊丹丹
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在分戶施策的基礎上,探索整村推進,以全村抱團興產業的方式,讓貧困戶真正在產業鏈上快速穩定脫貧,提升產業扶貧的效率和質量。
資金到位分戶施策
前些年,宿州市埇橋區支河鄉團結村貧困戶陳明蘭因病做過4次手術,欠下12萬元外債。去年6月,她從村干部那里得知,貧困戶可申報產業扶貧項目,獲取到戶資金,于是上報養豬扶貧項目,很快獲得7000元資金。在包保干部和技術指導員的幫助下,她建起了3間豬舍,購買了2頭母豬和10頭小豬,不久便見到了效益。
“已經賣了三茬豬,收入了6萬多元,最近這10頭豬也要出欄,又能收入2萬多元。”陳明蘭感慨,黨和政府出錢給貧困戶發展產業真是扶到了他們心坎上。
團結村貧困戶侯傳江因為照顧家中多病老人和兩個孩子,無法外出打工掙錢,希望在家門口養羊掙錢。今年初,他申請到了7000元養羊扶貧資金,首批購進了20多只優質山羊,下月即將銷售。記者來到他家時,他正用鋼管焊棚搭圈壘院墻,準備把養羊規模擴大到40只。
“脫貧不能光靠政府唱‘獨角戲’,貧困戶自己也要爭氣,拿到扶貧款要真能做點事。”侯傳江說。
今年這個村應貧困戶的需要分戶施策,共落實養豬、養羊、養雞等49個產業扶貧項目。為確保扶貧資金安全,鄉村嚴格審核程序。貧困戶申請扶貧資金,要經“三員”入戶調查認可后,經過村“兩委”討論,再把討論結果拿到群眾、黨員代表會上評議,實行“兩公示、一公開”,并且,村委會和貧困戶簽訂“精準幫扶雙向承諾書”。
“產業扶貧分戶施策,讓每一戶貧困戶都有項目可做,激發了他們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提升了他們的‘自我造血’功能。”支河鄉一位人士說。
加強統籌抱團興業
宿州市三八街道副書記孟愛學介紹,在九里村試點產業扶貧整村推進,通過村集體牽頭統籌,整合各類扶貧資金,打造有競爭力的核心產業,實現資金跟著窮人走、窮人跟著能人走、能人跟著產業走、產業跟著市場走,真正把貧困人口納入到產業鏈中,變資金到戶為效益到戶,讓扶貧資源精準地落到貧困戶身上。
近年來,九里村從省科技廳、埇橋區政府籌集扶貧資金100多萬元,整合產業扶貧到戶資金,集中流轉土地,建設了連片蔬菜大棚,探索出一套政府建設、集體經營、分戶承包的管理運營模式。同時,制定了整村推進“三步走”計劃:第一步,連片大棚無償交給貧困戶種植,村里承擔所有生產管理成本,并提供一攬子技術支持和銷售服務,貧困戶只需出力即可獲得可觀收益,實現一兩年內快速脫貧;第二步,引導脫貧戶在種植連片大棚的同時,帶著成熟技術在自家地里發展大棚,農資由村里全部承擔,實現貧困戶持續脫貧;第三步,連片大棚逐步向有償租賃過渡,引導越來越多的貧困戶邁向市場,自力更生,連片大棚收入則充實村集體積累,用于脫貧致富再提升。
在九里村的連片蔬菜大棚里,記者看到技術員正指導六旬貧困戶陳明亮管理香菜和青菜。“整村推進產業扶貧真好,俺沒出一分錢就種上大棚菜,還有全程技術指導。”陳明亮連聲贊嘆。
“村里成功申請了‘九里翠’‘九里脆’商標,有了響亮的品牌,村集體可以把貧困戶的產品直接賣到大市場、大超市。”九里村村干部向大家宣布了一個好消息。他說,過去市場上的農產品再漲價,農民也得不到多少實惠,原因是許多利潤都被中間商吃掉了。現在,村里幫農民集中創品牌、闖市場,讓他們直接插到市場終端,跳過中間環節,可以掙得更多利潤。
56歲的貧困戶周為山算了一筆賬,過去他收的蘿卜賣給販子,每公斤只能賣1.2元左右,現在村里統一品牌,集中銷售,他的蘿卜每公斤可賣到約1.8元。
政府擔當兜底風險
整村推進產業扶貧,干部群眾最擔心的就是風險。如何規避風險,科學的頂層設計必不可少。
三八街道九里村在省科技廳、農業院校等單位的幫助下,“量村定制”了一老一新兩個優勢高效核心產業,一是本地傳統的蘿卜等優勢蔬菜品種;二是外來引進的農業新品種,如特種西瓜和南瓜。前者在秋冬季種植,后者在春夏季種植,時令上實現互補。村里還專門成立九里夢脫貧合作社,與貧困戶建立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帶領指導貧困戶抱團闖市場。
目前,這個村的農業新品種發展十分成功,帶動一批貧困戶半年內脫貧。近年來,全村貧困戶種植某農業公司無償提供的特種西瓜種苗,肥料則由省農科院無償提供。根據村里缺水現狀,九里村引進某科研所自主研發的耐旱型精品南瓜,貧困戶訂單種植,以每公斤2.4元的保底價賣給科研所。今年,九里村又引進了第二代精品南瓜,可在大棚里吊種,不僅售價翻番,而且節省空間。
保護價回收固然好,但遇到市場好光景,貧困戶是否能夠獲浮動收益?埇橋區給出了肯定的答案。該區政府、扶貧辦和凱悅農副產品種植銷售有限公司聯系,引導貧困戶實行訂單辣椒種植,公司設定每公斤1.2元的回收保護價,如遇市場行情上漲,公司將在保護價的基礎上給予實際漲幅的50%加價收購。按照畝產1500公斤辣椒計算,畝均收入可達2500元,再加上扶貧獎補每畝600元,僅種植辣椒一項,貧困戶至少可實現畝均增收3100元,達到穩定增收脫貧。并且,辣椒只種秋季,不耽誤種植小麥,也讓貧困戶歡喜。
相關標簽: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