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1-12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農民日報
開欄的話:今年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在黨的正確領導下,八桂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在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區各族人民砥礪奮進、闊步前行,推動富民興桂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從今日起,我們將聚焦廣西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一系列成就,特別是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等重大戰略,展示壯鄉兒女的偉大創造。
本報記者 高飛
時下,全國脫貧攻堅戰鏖戰正酣,廣西脫貧攻堅也力度空前,連戰連捷,取得了決定性進展:
2012年至2017年,廣西累計減少貧困人口704萬人,年均減貧118萬人;在2016年、2017年,廣西連續兩年獲評扶貧開發工作成效“綜合評價好”;2017年,粵桂扶貧協作進入“好”的第一檔次,國家表彰東西部扶貧協作對口幫扶的兩對省區,廣東、廣西是其中之一。
河池、百色、崇左三個地級市集“老、少、邊、山、庫”于一身,貧困人口最多、貧困面最廣、貧困程度最深,貧困人口數與貧困發生率均為廣西前列,是廣西乃至全國的脫貧攻堅主戰場。
為了總結廣西脫貧攻堅的好經驗,記者乘車前往三市,遍訪10縣,在日夜奔流的左右江畔,在陡峭深幽的大石山里,深刻感受著這片熱土脫貧攻堅迸發的豪情壯志。
干部爭先黨員奮戰在扶貧一線
1929年,鄧小平、韋拔群等老一輩革命家領導和發動了著名的百色起義,開辟了全國矚目的左右江革命根據地。穿越時空隧道,曾經的老區百色、河池、崇左再次成為我國脫貧攻堅的14個主戰場之一。紅色基因讓精神再次得到傳承,2015年11月,黨中央作出脫貧攻堅戰的決定,陳師鞠旅,一聲令下,號角已爭鳴,共產黨員沖在了最前面。
山路一彎又一彎,爬坡上坎出行難。對大石山區脫貧攻堅來講,修路無疑是一步“先手棋”。來自河池市人防辦的黃江山,擔任羅城仫佬族自治縣集環村的“第一書記”,地處九萬大山的羅城縣集環村山高壑深、百步九折。
崎嶇山路變通途,平凡崗位顯不凡。他堅定信念,無論多苦多難,也要幫村里修一條走出去的路。黃江山回憶道,修路很辛苦,吃不好,也睡不著;一瓶水、一兩根黃瓜就撐過一天,曾經一個月就瘦了十幾斤。在他連任兩屆“第一書記”的4年,修通了總長17公里的通屯道路,完成了所有自然屯的巷道硬化。
據了解,從2012年起,自治區先后從黨政機關選派1.6萬多名干部作為“第一書記”。
他們扎根貧困山村,深入群眾,為脫貧攻堅工作奉獻青春和才智,被群眾稱為“黨派來的好干部”。
與群眾面對面,距離最近的就是長期扎根基層的本地村干部。在廣西的1.5萬多個行政村,有11萬多名村干部,他們奮戰在基層最前沿,不在扶貧的路上,就是在扶貧點,經常“忙得兩腿泥,累得一身汗”,他們甘于奉獻,甚至犧牲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2017年12月的一天,百色靖西市地州鎮古文村村干部阮承積開車帶著幫扶干部走訪貧困戶,不幸發生車禍因公殉職。據統計,2015年至今,廣西已有40名扶貧干部倒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壯鄉兒女永遠銘記這場脫貧攻堅戰的烈士們。
相關標簽:廣西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