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1-15 作者:佚名 來源:新疆日報
開展務工人員培訓
11月9日,阿曼妮薩·如則麥麥提等一批學員來到新疆洛浦縣勞動力市場,參加貧困家庭勞動力轉移就業技能培訓。在參加完基礎技能培訓之后,她和同伴們將踏上赴江西南昌的務工之路。
技能培訓是推動高質量就業的基礎性工作之一,是惠及廣大群眾的民生工程,也是提高勞動者技能水平和就業創業能力的主要途徑。為了讓廣大農牧民群眾外出務工更有底氣、更有能力,喀什、和田地區各縣市積極做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律法規、專業技能等相關培訓及健康體檢等工作,堅持“好中選好、優中選優”的原則,選拔外出務工人員。
培訓針對不同對象分層分類進行,梯次安排培訓時間和培訓對象,采取集中培訓、鄉鎮分散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加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工作力度,建立和完善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體系,努力提高培訓后轉移就業率。
為促進當地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喀什、和田地區各級黨委和政府、各駐村工作隊紛紛行動起來,各縣市通過包括新媒體等渠道及時發布相關信息,利用鄉村夜校、周一升國旗時間向農牧民群眾宣傳富余勞動力就業政策。
與此同時,兩地區還堅持“誰用人、誰培訓”的原則,主動將就業扶持政策送到企業,發揮企業在培訓中的主體作用,大力開展由企業組織的崗前技能培訓,培訓合格后直接在企業就業。此外兩地區還充分運用職業培訓補貼和高技能人才補貼政策,鼓勵企業、技工院校和培訓機構根據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意愿和用工崗位要求,廣泛開展各類技能培訓,實現定向招生、定崗培訓、訂單就業,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充分發揮政策促就業的實效。
截至2018年10月,喀什、和田兩地區針對各類人員開展職業培訓17.25萬人次,其中,貧困家庭勞動力技能培訓是重中之重。
挖掘更多就業崗位
做好喀什、和田地區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用工崗位是關鍵。近年來,喀什、和田在依靠南北疆各地政府安排公益性崗位、國有企業吸納就業的基礎上,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在對口援疆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在本地工業園區和鄉村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為富余勞動力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和田地區積極招商引資,利用國內外的資金、技術,在7縣1市形成了具有各自競爭力優勢、吸納數萬人就業、產品面向國內外大市場的產業集群。
喀什地區引導富余勞動力從事種植業、林果業、養殖業等,或在水利、交通、建筑等行業務工增收;實施“萬企幫千村”專項行動,加大轉移就業力度,向縣市產業(工業)園區、喀什經濟開發區和資源開發企業、紡織服裝和電子產品組裝等勞動密集型企業、對口援疆企業和建設項目尋求就業機會;加快衛星工廠(扶貧車間)建設,以紡織服裝、手工編織、電子產品組裝等企業作為發展就業的孵化器,積極發展推廣“總部工廠+衛星工廠”模式,鼓勵扶持企業在鄉鎮、村建設衛星工廠,實現農村富余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大力爭取疆內其他地州就業崗位,加強與援疆省市的對接溝通,實現富余勞動力走出新疆到內地就業。
兩地區還加快特色鄉鎮、旅游示范村建設,積極開發餐飲、賓館、理發、家政、交通運輸等三產崗位,開發保育員、保潔員、護路員、護邊員、生態護林員、草場管護員等政府購買服務崗位實現就業。落實自主創業優惠政策,加強指導服務,引導有一定就業技能和學歷的青壯年創辦農民合作社,創辦小微企業等。按照“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的方針,立足產業帶動、勞動技能培訓、就業服務指導,不斷拓寬就業渠道、搭建創業就業平臺,千方百計增加就業崗位。
喀什地區民營企業家楊蕾雅先后在澤普縣和莎車縣創辦了新疆伊蔓服飾有限公司和新疆雅諾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兩公司設在工業園區的基地和設在鄉村中的衛星工廠共吸納就業5000多人。兩家企業的生產規模還在不斷擴大,吸納就業人數近期將擴大到1萬人。
喀什國際經濟合作區利用廣東援疆支持,從內地引入依錦誠服裝有限公司。自2017年4月投產后,已為376名農村富余勞動力提供就業崗位。目前,73名貧困戶通過在依錦誠服裝有限公司穩定就業實現脫貧。在公司務工的疏附縣塔什米力克鄉沙依汗村貧困戶努爾比亞姆·艾熱提經過大半年的務工歷練后,自主創業,在喀什國際經濟合作區開起了餐廳,月收入達到1萬元。
做好跟蹤服務管理
把人送出去,只是就業工作的一部分內容。喀什、和田地區各縣市組成強有力的工作隊,選派作風過硬、責任心強的干部擔任管理人員,包組包人,與務工地干部共同管理,抓好務工人員常態化學習培訓、文化體育活動和談心交流,全力做好管理服務工作。同時,村“兩委”也做好跟蹤服務,掌握就業人員思想動態,協調解決實際困難,幫助穩定就業。
在政府的貼心服務下,兩地區勞動力轉移從數量型向技術型,從季節型向長期型,從體能型向技能型轉變,農牧民不僅能夠出得去,而且還能留得下,確保“人人有事干,月月有錢賺”。
洛浦縣布亞鄉塔木其拉村小伙排爾哈提·如則托合提,2017年9月開始在南昌市聯創電子有限公司務工,每月工資5000多元。一年多時間,家里用他寄回來的錢買了兩頭牛。11月9日,利用休假時間乘飛機回鄉探親的排爾哈提·如則托合提說,全村共有27人在南昌務工,聯創電子有限公司的食宿條件很好,帶隊的干部隨時解決工人們工作和生活上遇到的問題。洛浦縣還派去老師,每天利用休息時間給大家教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課。排爾哈提·如則托合提計劃,等存夠了錢,回來娶媳婦,帶著媳婦一起去江西務工。
促進就業的主要目的是穩增收、保脫貧。隨著就業計劃的穩步推進,兩地區就業家庭的人均收入大幅上漲,一人就業便可實現一戶脫貧。2018年,在喀什、和田兩地區三年10萬人就業計劃的基礎上,自治區又追加了“南疆四地州深度貧困地區就業扶貧三年計劃”和“旅游產業帶動就業三年行動規劃”。三項計劃(規劃)在喀什、和田兩地區一起實施、一起落實。
相關標簽:喀什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