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1-25 作者:沈建華 夏寅 朱明貴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
從“好一朵茉莉花”到“好一碗蘇米香”
魚米之鄉唱響江蘇新“稻”情
南京市六合區,江蘇著名民歌《好一朵茉莉花》的發源地。11 月 24 日上午,藍天碧空下,由江蘇省農業農村廳和南京市等聯合舉辦的2018 南京六合 ? 艾津稻香節,在三友湖畔的艾津稻園,由一位著名女歌唱家正在唱響的這首歌,拉開序幕。讓人們耳目為之一新的,不僅是來自省市區的高層領導和數百名市民、農民,更讓人們在此聽唱“好一朵茉莉花”的優美曲調,而領略到“好一碗蘇米香”的江蘇新“稻”情。
稻亦有“蹈”:“禾”改“足”,跳出稻業做稻業
舞蹈表演,歌曲演唱,新農人詩歌朗誦;頭頂上,無人飛機架架飛攝,田野里,大型收割機在頻頻吞吐;廣場上,歌聲笑語時起時落…… 在美麗的三友湖畔,一系列豐富精彩的活動,將稻米收割節活動推向高潮。
功夫在詩外,稻業需營銷。你看,開幕式現場,9 只電飯鍋 “ 一 ”字排開,淘米、加水 、設溫……工作人員有的煮飯,有的煲粥。
“用艾津稻米煮飯、熬粥也有講究。我們經過多次試驗發現,煮飯米水比例 1:1.05,熬粥 1:9.5~10.5,煮出來的飯熬出來的粥是比較可口的。”艾津農技集成研究院院長王光說,煮飯每鍋加米糠油 5 克,外觀油光發亮,既營養又健康。不管是煮飯還是熬粥,電飯鍋煮好后用飯勺攪拌均勻后關蓋再悶制 10 分鐘……
有人說:“湖南的袁隆平,解決了稻米吃飽的問題;江蘇的王材林解決了稻米吃好的問題。”江蘇省農科院領銜研制出南粳稻米品種系列,創造出品質達到和超過日本稻米的王材林研究員,現場為市民普及優質稻米的識別和鑒賞常識與方法,很受歡迎。
記者還清楚地記得,去年割稻時節,田埂上,來自各行各業的66位中老年旗袍秀愛好者,身著傳統+現代旗袍裝,款款行步,為豐收的大地憑添了一抹動人的亮麗,上演了一場城市靚麗風韻與鄉村田園風情喜結“糧”緣的旗袍秀。亮麗圖片,網上紛紛轉發。
艾津新農人,將稻米的“禾”,改添上“足”之后,跳出稻業做稻業,做響了品牌,做強了稻業。他們將產品定位為“健康高品質的膳食方式”,核心價值為“高端,科學,健康”,設計了艾津“米元”的形象標識和懷舊的“糧票”兌換券,方便購買,又便于送人……
一張全國通用“糧票”,可以全國兌取優質“超歐標”大米;一塊“米元”,可以顯示持有者的身份和品位;一份“一畝三分地”會員卡,可以讓全家,甚至親朋好友一起共享現代農業發展成果和高標準優質農產品的高檔品質……
而中國式“共享農場”的創建與“一畝三分地”會員制的創新創意,讓高標準稻米的生產營銷,通過產品認養、托管代種、自行耕種、參與互動等形式,實現產、銷、娛、游、享為一體,一二三產業共同發展,更提升消費者的認同。
著名品牌農業專家胡曉云教授認為,品牌消費屬于人作為“社會人”“符號人”的消費,在消費物的同時,更消費產品與服務的意義與價值。“出眾的食用價值,科學的營養價值,品位的社會價值”——“艾津歐標”這樣定位它的附加價值。
如今,“艾津歐標”大米,賣到40元一公斤,還供不應求。他們跳出稻業做稻業的營銷之道,頗有創新創見和借鑒意義。
稻亦有“導”:“稻”需“導”,導出稻業新高地
蕙蘭藝術團在田間排練
“優質稻米需要高端優質標準體系來導向、導出!”在全國率先運用先進的設計農業新理念于稻米全產業鏈的艾津公司董事長張申偉介紹說,它不僅涉及到農殘、重金屬、有機污染物、真菌毒素限量等質量安全檢測標準,對大米品質、食味口感等也有多項要求。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艾津稻園所產“艾津歐標”大米,一年只種植一季,是品質超越國際最優標準的品牌大米。其“艾津歐標體系”是艾津新農人將歐洲食品標準、國際食品法典和綠色標準進行整合,形成高于以上各項標準的全新企業標準。
這其中,包括安全控制指標497項,口感品質指標14項,膳食營養檢測10項,共計523項,比擁有304項標準的“日標”大米,還多出219項,是目前國內外標準最多的稻米品牌。
譬如,一般消費者聞所未聞的赭曲霉毒素A,對動物和人類的毒性,致畸、致癌、致突變和免疫抑制作用巨大。在歐洲標準規定中限量值是5,國際食品法典未規定,我國綠色標準也是5,艾津歐標低于5。其它污染物含量均選擇最嚴標準。
“尤其是在網絡時代,消費者網購越來越多。”農產品是否優質安全,網民見網難見物;唯有首先設計和實現權威而完整的優標,才能便于取信于消費者,同時,也倒逼生產經營者實現更優標準的生產經營。”張申偉深有體會地說。
艾津超歐標大米的生產經營,首先建立在對高端大米市場的調研分析上。張申偉說,隨著中等收入階層數量的壯大,人們對健康養生、有機生態綠色食品越來越重視,對高端米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有關調查數據表明,中國中產階級的數量已逾2億。2013年,我國高端大米市場規模約為122.5億元。有關專家分析指出,這表明消費者開始追求更高端的主食消費品質。
中高端消費的熱望,催生出“超歐標”大米品牌營銷諸多創新創意。在將高標準體系建設作為核心競爭力,設計出諸多投入品質元、生產監督元、質量評估元、營銷成效元等多元高標準體系的同時,打出品牌營銷組合拳。
在南京,在江蘇,乃至“長三角”地區,人們開始將艾津歐標大米及其卡、券的持有與消費,當作一種身份的顯示,品位的標識,高檔的符號。
“優質稻米生產經營,離不開優質生態環境,更離不開各級組織和地方的重視和支持。”張申偉這一點上體會尤深。區長戴華杰介紹,六合是南京傳統的農業大區和糧食生產大區,農業現代化水平始終穩居全省第一方陣,多次被省農業農村廳評為“全省發展現代高效農業成效顯著區”。特別是區里和橫梁街道全力支持創建的艾津稻園等多個優質稻米生產示范基地,優質稻米產業已成為該區七大農業主導產業之一。
江蘇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 、廳長楊時云在致辭中說,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稻米產業是江蘇農業優勢主導產業,是保供增收的重要支柱產業。進入發展新時代,稻米產業發展面臨新機遇和新挑戰……舉辦這次稻香節活動,既是六合聚焦振興稻米產業、聚力打造新型魚米之鄉的深入探索,也是謀劃現代農業與休閑觀光深度融合發展、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創新舉措。
艾津稻園導出了新高地,也道出了新農情。
稻亦有“道”:“稻”中“道”,道出稻業新“稻”情
為了服務好農戶,這樣一副90后稚嫩的臉,在經歷風吹日曬后顯露出與其年齡不相符的滄桑感
現代農業的發展,需要現代新農民的參與;高端稻米的生產,需要高素質新農人的投入。現場大屏幕上,一小段視頻感染了現場的許多人。視頻中,一位青年農業工作者,在青青的道稻田里,脫衣擠汗如小雨。
這位叫金振鵬的新農人,今年 32 歲,是一名名牌大學的碩士畢業生。“我們公司有近一半的員工是研究生學歷。”金振鵬說。他主要負責農業技術,植保技術,還有優質稻米產業體系的技術規程方面的工作。“視頻上的情景,是我們每一個小伙伴每天的真實寫照。雖然辛苦,但把汗水灑在需要我們的土地上,能為農業生產、農民增收出一份力,我們感到很充實,心里也覺得特別開心。”
由48名大學畢業生組成的艾津植保團隊,像他這樣的碩士有18個之多,這些高素質的新農人,不僅在創造著更加優質的稻米物質產品,也在創造著新時代新農人的精神與情感的新世界。
2016年9月8日和22日,《農民日報》先后以大半版和頭版的篇幅和位置,以《一首“查田歌”與一群大學畢業生的故事》和《新農業需要新農人 新青年需要新天地》為題,深入報道了這群新時代新農人的感人事跡,在全國和高層引起很大反響。譬如——
金振鵬,南京農大碩士:“前年夏天特熱,下田要帶3件長袖衫,要脫下來擰5次汗——濕了換,干了穿。父母也是農民,開始很不理解,說現在農民也沒有你們這么苦的!每天臟兮兮回家,問我到底干嘛,我說做實驗。爸媽挺心疼!”
饒抒夏,南京農大本科“早上四五點出門,晚上七八點回來。有一天喝了八瓶礦泉水,還沒有怎么撒尿——全都排汗排掉了。飯后拿個農藥包裝盒子拆開,在田邊樹蔭下、路邊橋洞里午休會兒,躲過毒日頭再干。”
劉洋,南京農大碩士:“正在讀博士的女朋友,見我曬黑了,一夏天基本都在田里,沒見過面。開始對我的工作有想法,后來聽說越來越多的農民受益,慢慢理解了、支持了。她還幽默地說,曬黑了,更有安全感,不怕我落人家眼里了!”
王光,南京農大碩士:“不管天多熱我們下田少不了老五件:草帽、膠鞋、長袖衫、白磁盤、竹竿。竹竿田里趕蟲子,捉到白磁盤里計數看蟲情。每天五點左右出發,我媽要四點半前后起來弄早飯。干不好,也對不起老媽!”
孫兵,南農大碩士:“我們的標配,草帽、膠鞋、工作服,一看就知道艾津服務隊來了。前年在六合片區服務,去年調到公司綠色植保研究院,三五天去一次,就會被農戶們念叨說,咋不過來了呀?農戶跟我們更像是親戚、好朋友了!”
郭霞,東南大學本科畢業:“酷日難耐,精神支撐。服務間隙來公司,見大家被曬得黝黑,有的判若兩人。于是建了個微信群,把服務場景集錦互發和保存。你看:有披星戴月的,有雨中躲車里看秧苗的;有汗水濕透的背影,有席地小憩的倦態……”
采訪中,這些高知新農人,給我們看了他們自拍的許多照片和視頻:那晨曦初露中的一個個田間敬業的剪影,那一遍又一遍擰干衣衫的鏡頭,那一張張曬得黢黑的臉龐,讓記者開始重新認識一個時代的新農人群體的新形象、新精神……
因為有感于躋身這個團隊的自豪和責任,前年夏那個最酷熱的8月,已經被公司提拔為綠色植保研究院院長的王光,清晨去查田的路上,情不自禁的仿《上學歌》,寫唱出《查田歌》,并很快在團隊內外傳唱開來。他說:“我們也開始上一個新大學!”
記者深深為這群高知新農人所感動,為此,寫完通訊以后,言猶未盡,又寫出《新農業需要新農人 新青年需要新天地》的述評,意在褒揚他們的努力,弘揚他們的精神。
相關標簽:江蘇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