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1-26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
營養健康戰略,從娃娃抓起
——馬鈴薯主食化科普活動、個性化精準營養與3D打印技術走進中國農業科學院附小
農民日報—中國農業新聞網 記者 王壹 文/圖
11月22日下午,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員、全國馬鈴薯主食加工產業聯盟副理事長、國家馬鈴薯主食化項目組專家成員張泓走進中國農科院附屬小學科學教室,為二年級和三年級的部分同學們帶來了題為《中國人飯碗里的新成員——馬鈴薯主食》的講座,努力讓更多的家庭了解馬鈴薯主食化國家戰略,為家庭帶來營養、科學的生活方式。
張泓研究員深入淺出地為同學們講解了馬鈴薯的種類以及其作為主食的種類、戰略意義以及營養價值,并和同學們分享了生活中如何選擇土豆等小竅門。最后,張泓和大家介紹了近年來發展迅速的個性化精準營養與3D打印技術,讓學生們現場觀摩工作人員現場用食品3D加工技術制作馬鈴薯主食的過程,并讓同學們現場品嘗。
張泓表示,馬鈴薯與其他主糧相比可以儲存更長時間。隨著全球人口快速增加,當出現糧食危機時,馬鈴薯可以拯救人類。目前,我們國家已經啟動馬鈴薯主食化戰略,推進把馬鈴薯加工成饅頭、面條、米粉等主食,馬鈴薯將成為稻米、小麥、玉米外的又一主糧。預計到2020年,有50%以上的馬鈴薯將作為主糧消費。
張泓告訴記者,隨著我國社會全面進入營養健康新時代,營養健康將是我國農業發展新的歷史使命、戰略目標、優先領域和重點。中國農科院加工所瞄準健康中國戰略需求,將國際前沿精準營養的概念與智能制造3D打印技術結合,圍繞食材營養大數據構建、食物加工適應性評價、研發3D打印食品加工技術、食品3D打印智能制造裝備,開發精準營養3D打印食品,精準營養健康功能評價與個性化服務等核心技術與方法,創制糖尿病和肥胖病等特殊人群的精準營養配方,不同食物打印材料的物理化學性能、流變性能、機械性能和加工適應性,創建擠出型精準營養可塑性食物打印原料庫,突破精準營養3D打印關鍵技術、裝備和數字化成型技術,研制出系列固態粉狀、液態可塑性食物打印原料,實現精細物料、精益制造、精準營養和仿生化制造的食品生產。
據了解,個性化精準營養與3D打印技術成果近年來在中國農業科學院加工所所長,團隊首席科學家戴小楓的帶領下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這些成果也作為農業農村部唯一代表性成果參加“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 和 “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唯一的科技成果展,是建國以來農業領域第一個被國家歷史博物館永久館藏的顛覆性重大成果,多次參加國際重大外事接待活動,整體上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中國農科院附小科學老師李衛紅告訴記者,本次活動是中國農業科學院附小2018-2019學年科技節系列活動之一,是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加工所的專家們帶來的一場公益性質的科普講座,旨在體現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為三農領域的權威科研機構對于科學知識普及的社會責任擔當。
相關標簽: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