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1-27 作者:佚名 來源:陜西日報
實現鄉村振興,人才振興是關鍵。人才聚集,鄉村振興才有底氣。近年來,陜西省緊緊瞄準培養造就現代農業生產經營者隊伍這一目標,以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塑造工程和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為抓手,著力夯實培育基礎,落實培育環節,爭取支持政策,激發培育活力,加大認定力度,新型職業農民隊伍不斷擴大。截至今年9月,我省已認定新型職業農民67014人,其中高級職業農民1115人,中級職業農民6328人,初級職業農民59571人。在現代農業發展的舞臺上,新型職業農民已成為耀眼的領舞者。
培訓多考核嚴
高素質是標簽
程曉玲是寧強縣草川子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11月12日,記者見到她時,程曉玲正熟練地給雞育雛。
“我們的土雞吃的是天然食材,絕對沒有任何激素添加。這是我對消費者最基本的承諾。”中級職業農民程曉玲說。
“大學畢業后我去深圳工作,當了一名會計師。后來覺得深圳離家太遠,還是決定回來發展。”程曉玲說,“養殖土雞當時在外地很流行,但在我們寧強不多,我就想回家養殖土雞。當時因沒有技術,不知如何著手。”
一個偶然的機會,縣上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的老師致電程曉玲,希望她去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學習農業知識,用知識脫貧。這與她想養土雞的事不謀而合,程曉玲立刻去報了名。
在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學習的日子非常充實。早上早早起來去學習理論課程,下午在基地實踐操作如何給土雞撒飼料、孵化等。短短兩周的課程,程曉玲就記滿了一整本筆記。
“之前一直做會計,剛開始養殖土雞時,我還很擔心。但是這里的老師很專業,學了一陣后,我就對養殖土雞有了很大的信心。”程曉玲說。
“每一門課都有專業的老師講授農業知識,學校還不定期邀請高校教授來進行講座,保證學校的學員學到的都是專業的農業知識。”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培訓科科長張愛華告訴記者,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堅持自學與輔導、理論與實踐、農閑與農忙、方案與地域4結合的原則,制定了《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大綱》,設置4大模塊560門課程。同時,我省還組織教師編寫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教材4大類41套,錄制了音像教材18部,制作光碟8000片,發放給近百家教學點,以確保培訓質量。
除了專業的學習之外,成為新型職業農民還要通過復雜的考試。我省出臺了認定管理辦法和資格認定標準,設立了5個標準,確定申請、初審、復審、考核認定、資格確認、網上公示、頒發證書、監管年審等8大認定環節。從初級到中級,至少需要兩年的時間,而從中級到高級,也至少需要兩年。“我們的考試設有理論和實踐,目的就一個——要讓從這里畢業的每個農民都是專業的。”張愛華說。
“在考試的前一周里,我每天都會在基地練習養殖土雞的一系列操作。經過了打疫苗、照種蛋、解剖等四五項嚴格的考試,每一項考試都有詳細的打分標準。”程曉玲說。最近剛通過了中級考試的程曉玲,已成為一名中級職業農民。
愛農業懂管理
農民是職業
來自銅川的新型職業農民楊鵬曾經是銅川一家水泥廠的銷售員。水泥廠經營不善倒閉后,楊鵬成了家里的“大閑人”。
“下崗后我就一直在反思,我是一個農家孩子,從小就和農作物打交道,懂得農業種植這一套,自己大學學的是管理,不如做一個搞‘管理’的‘農民’,把農產品的品質和品牌做起來。”楊鵬說。
就這樣,在2007年,楊鵬在家鄉流轉了180畝土地,種起了櫻桃。“從一開始我就給自己的櫻桃定位,要走高端路線。”楊鵬說。就這樣,布魯克斯、薩米脫、早大果、先鋒、紅燈等來自歐美的品種走進了楊鵬的櫻桃莊園。不僅如此,設施農業、滴灌技術、大棚種植、農藥零殘留、有機肥、Y型樹冠等現代農業的先進理念、技術和設施等也被楊鵬引進了莊園里。
“與其說我的櫻桃園是農地,倒不如說是現代農業的莊園。我這180畝莊園里,工人總數不到10個人。莊園里都是先進的設施,超前的管理理念我也在積極引進。”楊鵬說。
高品質造就了高價位。楊鵬莊園里櫻桃的價位讓不少人驚訝,尤其是布魯克斯1公斤就要賣到600元。盡管如此,來櫻桃園的人還是絡繹不絕,有購物的,也有觀光體驗的。這180畝的櫻桃園,每年能為楊鵬帶來200萬元的純收入,楊鵬也因此被消費者親切地稱為“櫻桃王子”。楊鵬憑借多年的櫻桃種植經驗、先進的管理模式,經過重重考核,成為陜西省高級職業農民。
“農業關系著每個人的生存根本,每一個環節都是活體,都是有生命的。所以要把農業搞好,這個人必須熱愛農業、懂農業知識,還要明白在農業上的投機取巧會危害到個人和整個環境。”陜西省職業農民協會會長馬新世說,“過去小農經營的方式,讓許多農民賺不上錢。加之有些人文化程度有限,對農產品使用化學品的危害不甚了解。如今,農民這個身份成為一種體面的職業,讓農民在農業的生產和經營上變得專業,也讓農民能通過發展農業過上優質的生活。”
據張愛華介紹,97.5%的持證新型職業農民來自合作社、龍頭企業、家庭農場、園區等新型經營主體,年生產經營收入是同等條件下農民收入的3倍至4倍。
政策多前景好
職業農民是方向
“在新型職業農民這條路上,我走了整整15年。”洛川育興有機蘋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育珍說。這15年里,張育珍把種蘋果當成了自己的事業,也憑借專業技術和先進的理念成為了一名高級職業農民。
“政府在土地流轉、項目建設上給了許多方案支持,還給了100多萬元資金。我打算借此將我的蘋果園打造成集種植、銷售、娛樂、觀光、教學等為一體的綜合園區。讓工人在我的蘋果園里將打工變成一種享受。”張育珍說,“現在對新型職業農民的鼓勵政策很多,我還去國外交流學習了半年,回來在村上給大家開了幾次講座。”
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意見》,明確要求稅務、國土、物價、交通、水利、電力等部門要制定優惠政策,打好扶持新型職業農民的“組合拳”,有力增強培育工作的后勁和活力。西安、寶雞、渭南、銅川、榆林、漢中、安康、商洛8個市出臺了《加快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意見》,從組織層面、政策層面、人力層面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措施。
馬新世說:“我們積極鼓勵協會中產業發展較好的新型職業農民,利用自身技術、資金等優勢,吸收周邊農民進入所在園區、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地就業務工,提供科技知識、信息咨詢、技術培訓等服務。”
目前,我省已成立省級職業農民協會1個、市級協會4個、縣級協會20余個,吸納會員1萬余名。正式成立的陜西省職業農民協會,有500余名新型職業農民和12家農業服務企業自愿加入,全力打造全省新型職業農民共同建設、共享成果的服務交流平臺。
“現在打開我們的戶口本,城市戶籍和農村戶籍的概念在弱化。未來,農民是一種職業,而不是在戶籍上的一種認定。新型職業農民一定是我們現在和未來努力的方向。”馬新世說。
相關標簽:陜西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