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1-28 作者:吳曉燕 魯明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
慶陽:“六路并進”攻堅“最后的貧困”
——訪甘肅省政協副主席、慶陽市委書記贠建民
“改革開放40年來,國家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大脫貧攻堅力度支持革命老區開發建設的指導意見》、《陜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省委、省政府先后12次召開老區建設工作會議,每一次會議都量身打造了支持慶陽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政策,有力助推全市的脫貧攻堅,使慶陽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巨變。”日前,甘肅省政協副主席、慶陽市委書記贠建民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慶陽是中華民族農耕文明的發祥地,素有“隴東糧倉”之稱,這里是革命老區,曾為中國革命做出了突出貢獻,同時也是貧困地區,屬甘肅省扶貧開發工作重點地區之一。
贠建民說,近年來,慶陽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政治、最大任務、最大責任,堅持問題導向,瞄準建檔立卡貧困村、貧困人口和深度貧困地區,深入實施“五個一批”,推動脫貧攻堅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為此,這幾年,慶陽主要走了“六條扶貧之路”——
一是基礎設施扶貧之路。以農村公路為例,僅2015年一年,全市新修農村公路就達到3173公里,環縣一個縣就修了1435公里,2016年我市率先實現了村村通油路目標。
二是產業發展扶貧之路。去年年底以來,慶陽反復分析思考,提出了“四類分類法”,按照貧困戶勞力狀況和收入來源兩個要素,將貧困戶劃分為有勞力且有技術的貧困戶、有剩余勞動力可輸轉的貧困戶、有一定勞動力可打零工的貧困戶、無勞力的貧困戶四種類型,然后分類施策,有針對性地落實產業提升、就業扶持、互助合作、兜底保障等扶貧政策,確保一、二類貧困戶產業就業全達標,三、四類貧困戶入社配股分紅全覆蓋,確保每一個貧困戶都能按期脫貧。
三是科技助推扶貧之路。慶陽市是典型的旱作農業區,近年來,慶陽充分依靠依靠旱作農業技術,全膜雙壟溝播玉米達到350多萬畝,糧食產量得到了大幅提升。在蘋果產業方面,慶陽吸引“海升”集團入駐,該集團引進了荷蘭矮化密植技術,讓蘋果實現了一年掛果、三年豐產、五年盛產,畝均產量由喬化園的2噸提高到了5-8噸,蘋果的價格由每斤4元左右提高到了15元,仍供不應求。
四是就業增收扶貧之路。目前全市在外務工人員超過53萬人,勞務收入超過130億元。根據最近的調查結果,我們的寧縣就有近一半的人口在外務工生活。
五是黨建引領扶貧之路。以環縣為例,今年全縣新建和規范提升的460個專業合作社中,村干部和黨員引領建辦的達到130個,充分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
六是黨員干部真幫實扶之路。在去年開展“六查三問一細化”活動的基礎上,今年我們安排部署從12月1日起,在全市范圍內開展為期100天的“六查三講一強化”和“十問十推進”活動。
經過多年持續不懈的努力,到2017年底,慶陽市剩余貧困人口已由2013年的60.62萬人下降到了21.48萬人,貧困發生率為9.25%,比2013年下降了17.24個百分點。行百里者半九十。贠建民說,“我們堅信,有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和‘八個著力’重要指示精神的引領,有265萬老區人民的艱苦奮斗,慶陽老區人民一定能夠與全國人民同步實現小康社會。”
相關標簽: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