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1-29 作者:佚名 來源:江南晚報
怎樣在讓百姓吃上更綠色更好吃的蔬菜的同時,也讓菜農更省工省力還能增效增收?26日,農業農村部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在江蘇無錫召開了全國蔬菜全程綠色高效生產技術南方片區現場觀摩會。作為全國南方片區唯一的觀摩現場,無錫市惠山區洛社鎮精細蔬菜產業園展示了近20項蔬菜綠色高效生產集成技術,80余位專家觀摩后為這一全國樣板點贊。
2020年前建成40個蔬菜廢棄物處理中心
“蔬菜全程綠色高效生產技術”是農業農村部2018年發布的十項重大引領性技術之一,能有效解決土壤連作障礙、化肥農藥超量施用、勞動力成本增加等嚴重制約蔬菜產業發展的問題。業內人士表示,江蘇蔬菜種植業提倡的“輪、控、改、替”設施蔬菜綠色全程高質高效生產技術體系獲得認可,成為南方片區的代表,而無錫作為全程綠色高效蔬菜技術集成的“典型”,開了全國蔬菜綠色發展先河。
位于惠山區洛社鎮的惠山精細蔬菜產業園內的農業廢棄物肥料化利用處理中心,一堆茭白葉正在發酵池內發酵。一旁的秸稈粉碎機正在大口“吞吃”秸稈,觀摩人員紛紛拿起手機拍攝。相關負責人介紹,該處理中心占地500平方米,年處理量可達500噸,投入成本在45萬元左右。作為惠山區菜地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的首個試點,該處理中心本月已試運行。到明年,類似的處理中心將在惠山區“全面開花”,該區計劃在2020年前建成40個蔬菜廢棄物處理中心。
“綠色高效生產技術”很有技術含量
萬壽河蔬菜合作社負責人介紹,以往菜地里的黃瓜藤、番茄藤等落葉殘果及收割后的秸稈,由于沒有好的去處,堆得亂七八糟,不僅影響環境,而且還會污染菜地,甚至可能產生病蟲害。如今,園區通過配備廢棄物發酵池、廢液收集池、粉碎及省力化機械等基本設施,將尾菜、秸稈等有機廢棄物集中處理,通過粉碎、添加厭氧菌發酵轉變成有機肥,發酵液可以回用,也能做葉面肥,實現蔬菜有機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促進蔬菜基地生態可持續發展。“不僅操作處理簡單,處理成本低廉,利用率高,而且有機質留存多”,該負責人介紹。
采訪中了解到,該處理技術只是萬壽河蔬菜專業合作社實施的全程蔬菜綠色高效生產技術集成中的最后一環。在蔬菜園區,能見到目前最有技術含量的“蔬菜綠色高效生產技術”:以濕旱輪作、細胞酶等新型生物類物質應用為主的“減肥”技術,以框架式防蟲網應用、PO涂覆膜、臭氧消毒機等為主的“減藥”技術,以設施馬鈴薯輕簡栽培技術、機械耕整、西蘭花機械化定值為主的省工技術等。記者途經一片實心芹菜地時,看到菜農將噴水設施開啟,水直往地里灌。“開啟噴水設施,主要是通過灌水的方式把土‘洗’一遍,將土壤里多余的肥料沖走”,菜農表示,這樣可以讓土壤更干凈,從而達到生產可持續發展。
綠色防控示范區累計建設3萬畝次
據了解,自萬壽河蔬菜合作社全面實施全程蔬菜高效生產技術集成以來,雙勞力農戶家庭菜農種植面積擴大了一倍,戶均承包10畝以上,戶年均收入15萬元以上,高的達到了30萬元。“跟2010年相比,菜農的收入翻了一番”,合作社負責人告訴記者。
惠山區蔬菜技術推廣總站相關負責人介紹,惠山區承擔了無錫市60%以上的地產葉菜的供應任務,是無錫市的重要保供基地。由于地處太湖流域水網地區,土壤黏重、地下水位高,其城郊型蔬菜又有著速生葉菜較多、土壤問題較多、農藥使用較多的特點。近幾年,通過開展蔬菜綠色發展技術模式的創制與應用,大幅減少了化肥農藥使用量,解決了土壤連作障礙,提高了病蟲害綜合防治效果,實現了菜農節本增收。幾年來,綠色防控示范區累計建設面積3萬畝次,2018年全區蔬菜綠色發展成片推進面積超過了10000畝,實施鄉鎮達到了5個。
當天,農業農村部科教司、全國農技推廣中心、江蘇省農技推廣總站相關負責人,以及來自上海、浙江、安徽、福建等地的蔬菜生產專家和有關領導80余人紛紛表示,通過此次觀摩看到了成效、找到了路子和榜樣。
延 伸
省內耕地面積墊底的無錫緣何成全國樣板?
大力推廣實施全程蔬菜綠色高效生產技術集成
無錫人均耕地面積僅0.27畝,在江蘇省13個地級市中排名墊底。擁有耕地面積如此少的無錫憑何成為全國樣板,又是怎樣在寸土寸金的土地上輕松省力種出更多更好蔬菜的?記者對此進行了探訪。
蔬菜綠色發展成困擾多地的“老大難”
蔬菜產業是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也是關系百姓餐桌食品安全的民生產業。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是蔬菜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但目前土壤連作障礙、化肥農藥超量施用、勞動力成本增加等問題嚴重制約我國蔬菜產業發展。如何才能實現蔬菜綠色發展成了困擾我國多地農業部門的“老大難”。近些年,無錫在蔬菜產業發展中也遇到了同樣的瓶頸。
蔬菜產業是惠山區農業的第二大產業,該區蔬菜種植總面積3.2萬畝,其中商品蔬菜基地2.3萬畝。作為無錫的城郊型蔬菜保供基地,蔬菜生產是惠山區的主導農業產業,惠山區的市屬蔬菜基地是保障城市副食品供應的重要基地。隨著蔬菜種植時間的推移,土壤開始出現化肥過量、酸性過重等“癥狀”。前些年,無錫也染上了這一“通病”:部分菜田種不出菜、過度依賴使用化肥情況嚴重、化學農藥使用不規范以及蔬菜生產還停留在體力勞動階段……
減藥提效、化肥減量幫土地恢復活力
“2012年就發現這些問題了,2014年開始重視起來。”惠山區的市屬蔬菜基地負責人表示,2014年起惠山區農林部門先后邀請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南京農業大學、揚州大學的專家前來指導,不斷引進新技術、新設備,構建起“健康土壤、科學栽培、合理防治、節本增效”的蔬菜綠色發展新理念。去年以來連續兩年將農業綠色發展工作納入政府考核范疇,并依托科技入戶建立起了由各層級技術人員參加的技術推廣網絡,層層培訓、落實責任制。此外,每年舉辦大型觀摩會一次,觀摩人員涵蓋區、鎮、村、企業、菜農等,集中展示了蔬菜綠色發展新技術、新產品、新設備,取得了較好的示范推動效果。最為關鍵的是,在財政資金上對區域性綠色發展示范區建設給予了大力支持。
近幾年,通過對主要病蟲害實行連片群防群治、對菜田土壤進行體檢修復以及對省力化集成措施的推廣應用等方面的探索,困擾多年的“病癥”在這塊土地上逐漸好轉甚至“痊愈”。該區蔬菜生產不僅實現了減藥提效、化肥減量使用,使土地活力得到了恢復,還實現了省工省力增效。
相關標簽:無錫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