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2-02 作者:佚名 來源:經濟日報
本報記者 趙晶 通訊員 王滿龍攝影報道
初冬時節,河北省赤城縣用于防風固沙的10多萬畝沙棘林吸引了眾多游人。沙棘果收購站的村民張老漢告訴記者,村民上山采摘沙棘果,經過加工后可以制作成沙棘汁、沙棘籽油等產品,能為他們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斑@幾年我們這里礦山停了,山也變綠了!
赤城縣是首都北京重要的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近年來,該縣堅持扶貧開發與生態保護并重,念好生態經,走好扶貧路,探索出一條貧困地區扶貧開發與生態保護相協調、脫貧致富與可持續發展相促進的新路徑。
一段時期以來,當地礦業稅收占到全縣財政收入的75%以上。但為了綠水青山,他們先后砍掉、關停、壓縮了多家污染企業;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等生態工程,完成造林200多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150平方公里,有效阻擋了來自內蒙古高原的大量風沙。通過實施一系列的生態和水源保護工程,全縣森林覆蓋率提高到57.57%,林草覆蓋率達83.11%,榮膺全國首批100個綠色小康縣稱號。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赤城的特色和優勢,赤城圍繞既要綠的環境,又要富的口袋,大力發展生態特色產業,向“綠水青山”要“金山銀山”。
在赤城縣與北京市延慶區交界處的閆家坪村,海陀小鎮美景如畫,仿佛是世外桃源。以海陀小鎮、燕陽集團體育度假小鎮、黑龍山文化生態旅游等項目為龍頭,赤城縣的生態旅游業充分發揮生態資源、旅游資源優勢,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除了生態旅游,生態農業發展得也紅紅火火。赤城縣通過基地引領,推動蔬菜全產業鏈建設,蔬菜種植面積發展到17.7萬畝,帶動1100多戶貧困戶在土地流轉、勞動就業、入股分紅中增加收益。
此外,該縣在40兆瓦集中式光伏扶貧電站和11.7兆瓦村級光伏扶貧電站基礎上,新建30兆瓦集中式光伏扶貧電站和44.1兆瓦村級光伏扶貧電站,帶動7320戶貧困人口年均增收3000余元。
相關標簽:赤城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