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2-10 作者:佚名 來源:人民網-山西頻道
隆冬時節,北風凜冽。12月4日,在山西河曲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開元新村里,村民們來來往往,熱熱鬧鬧,大家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一棟棟高樓鱗次櫛比,一條條道路整潔靚麗。在小區物業管理中心大廳門口,幾個年輕干部正招呼著村民們,走進大廳辦理地下室登記手續。這些年輕干部都是社區組織的易地扶貧搬遷服務隊員,他們是專門為村民安置登記入住服務的,負責人名叫王永勝。
走進大廳,村民們已排起了長隊,工作人員正忙碌著。“輪到你了,許大爺,快拿身份證來。”王永勝提醒道。
一旁的許忠海老人隨即拿出身份證,遞給了王永勝。辦好登記手續,拿到鑰匙,王永勝又陪著許大爺去了地下室。
從地下室來到8棟1樓許忠海的新房,打開房門,許忠海的愛人王翻身正在廚房捏莜面餃子,閨女外甥也來了,一家人高興得合不攏嘴。“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讓我們住進了這么好的房子,我很開心!”許忠海高興地說。
許忠海年輕時是個精干人,有手藝,還勤快,一家人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自從他兒子意外去世后,一家人陷入悲痛不能自拔。幾年下來,老倆口因此還生了病,一個小康之家變成了村里的貧困戶。
2015年8月,河曲縣派來了扶貧工作隊,縣農發行的陶富生負責幫扶許忠海家,在老陶的幫助下,王翻身吃上了A類低保,每年低保補助3518元;他家入股了村里的光伏發電項目,今年分紅320元;再加上村里9畝地種的玉米、谷子、土豆,每年收入2000-4000元。許老漢一家的經濟狀況一年年好轉起來。
白道反村第一書記、縣稅務局干部杜水田說,去年許忠海家趕上了扶貧易地搬遷安置,從沙坪鄉白道反村搬遷到了縣城的開元新村,縣里補貼了5萬元,他們幾乎不花一分錢就住進了45.33平米的新樓房,老倆口徹底脫了貧,心情舒暢了,身體也一天天好起來。
“最近,隨著入住戶的增加,社區管理的工作越來越多。周末我們正常上班,幾個月來,我們基本沒有節假日。”開元新村管理負責人劉吉義說。
開元新村位于河曲縣城新城區,與周邊城市主干道相通,緊鄰高速公路、沿黃公路,交通十分便利。新村占地132畝,總投資1.9億元,建設住宅1484套,總建筑面積11.3萬平方米。新村配置了社區服務中心、警務室(民事調解中心、心理咨詢中心)、文體活動室、便民超市、衛生室、幼兒園、服裝加工扶貧車間和物業中心等8大服務設施;新村周邊配套建設了開元路中小學校、福利養老樓、文娛休閑廣場、農貿市場和扶貧農業產業加工園區等5大服務設施。開元新村村民的生活越來越便利,日子越來越紅火。
來自沙泉鄉青陽塔村的杜覓柱搬進安置區居住有5個月了,他現在成了小區的環衛工人,每個月有2000元的工資。“我入住不到10天,就在小區的物業公司上班了。這里出門就是超市、衛生所,買東西、看病都很方便。”他微笑著說,搬進移民小區,生活更幸福了。
像杜覓柱這樣找到工作的貧困戶還有很多。如來自趙家溝鄉搶佛也村的孫毛仁也是環衛工人,來自沙坪鄉磚窯溝村的賈興田和來自沙坪鄉下也村的李根才成了安保人員。
“根據搬遷戶勞動能力實際情況,量身定制了11類政策菜單,讓群眾自主‘點菜’。確保有勞力的搬遷戶家庭至少有1人穩定就業,產業就業覆蓋安排率100%。針對401戶無勞、失勞的搬遷戶家庭,至少有2-3項政策幫扶措施,實現老有所養、病有所醫。”河曲縣副縣長張秀文介紹。
河曲縣在開元新村附近建設了占地38畝的易地扶貧搬遷就業基地,已引進常熟市祥鼎祥服裝、太原市龍圣隆商貿、山西納英杰手工編織等3家公司,可提供就業崗位800余個,幫助搬遷戶零就業家庭實現就業。
河曲縣委書記邊東圣介紹,河曲縣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多數貧困人口居住的高山區、半山區普遍土地貧瘠,自然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異地搬遷就成了解決深度貧困的重要措施。河曲縣“十三五”期間將易地扶貧搬遷1771戶465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332戶3594人。截至目前,已集中安置1576戶4285人,全部分房到戶,裝修入住。
相關標簽:山西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