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2-14 作者:佚名 來源:華龍網
12月12日,重慶市銅梁區白羊鎮水碾村食佳咸菜專業合作社原料基地,一大片一大片綠油油的蔬菜長勢喜人,讓冬日的鄉村充滿生機。
上午,白羊鎮人大主席、水碾村聯系領導劉鵬舉正在村里和村干部一起商討如何加快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步伐。“這100多畝蔬菜,是村里的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項目,同時還要建設咸菜加工廠,已經選址平場。”劉鵬舉告訴筆者,水碾村根據村情,立足咸菜特色產業,打造種植、生產、加工、銷售、電商于一體的全產業鏈,走一條向產業融合發展要集體經濟的路子。
“在區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指導組和鎮黨委、政府幫助下,水碾村黨支部牽頭成立了食佳咸菜加工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100余畝,首批入社的農戶達69戶。”水碾村黨支部書記周龍超介紹,合作社示范引領,統一向農戶提供優良咸菜品種和咸菜切割機、陶罐等,從蔬菜種植到咸菜腌制、晾曬、封壇等全過程實行標準化、制度化管控,提升產品競爭力。
據了解,水碾村采取“集體+農戶”的模式,合作社農戶除了每年按照市場動態價獲得保底分紅(今年每畝636元)外,合作社盈利后,再按照農戶占30%、合作社占70%進行二次分紅,與社員形成利益共同體,既推動集體經濟發展又增加村民收入。
水碾村是白羊鎮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一個縮影。白羊鎮黨委書記蔣文勇介紹,今年以來,白羊鎮認真落實區委部署,對標對表“向閑置資源、閑置資產、閑置產業、流轉土地、農村電商、產業融合要集體經濟”的六條路徑,通過區指導組指導,在摸清家底、精心策劃的基礎上,全鎮7個村因地制宜確定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項目,通過黨建引領、示范帶動,扎實推進全鎮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
羊咀村、石船村退耕還林發展經果林,向閑置資源要集體經濟。羊咀村、石船村分別成立重慶市銅梁區農副產品銷售公司、重慶市銅梁區石樂中藥材種植公司,采用“村集體+業主+農戶”模式,以保底分紅的方式租用農民土地,分別實施退耕還林220畝,現已種植春見、紅心蜜柚、不知火等柑橘類7800株,實現農民、村集體、業主多方獲益。
鳳凰村改良荒廢果園,向閑置產業要集體經濟。鳳凰村原有一因經營不善荒廢的果園,白羊鎮黨委政府引導鳳凰村委員會從142名社員中流轉土地 400 畝,建立了重慶市銅梁區坤芝花椒種植合作社。引進業主注入資金,現主要發展花椒、中藥材、蔬菜等種植,配套發展林下養殖,社員每人每年保底分紅400元;受益群眾輻射周邊3個村社,帶動周邊群眾務工增收近50萬元,村集體經濟每年至少增收5000元。
同時,鳳凰村還“反租倒包”農民土地,向流轉土地要集體經濟。采取“集體+業主+農戶”模式,村里成立了重慶市銅梁區海子壩農副產品加工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反租倒包”的辦法,把120畝分散的土地集中起來連片開發,村集體以上級項目資金30.5萬入股本土淀粉加工龍頭企業,建設淀粉加工廠。同時,合作社發展紅薯試驗種植和原種種植50畝,優先保證30至50名貧困群眾務工,并向周邊農戶提供種苗,紅薯包回收,預計每年戶均增收1000元,村集體經濟每年增收1萬元以上。
石船村擴規升級農貿市場,向閑置資產要集體經濟。過去,白羊農貿市場容量有限,占道經營以及亂堆放現象突出。通過實施農貿市場擴規升級,農貿市場大變樣,市場容量增大,現有蔬菜、水果、肉類等門面7個、固定攤位134個、流動攤位25個。在白羊鎮黨委、政府幫助下,石船村委員會成立銅梁區力鑫市場管理有限公司,對農貿市場進行經營管理,每年出租攤位收益4萬元,同時解決了占道經營、以路為市等問題。
特色農產品觸網銷售,向農村電商要集體經濟。白羊鎮充分利用電商,推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為農產品打開銷路。7個村已在“愛在龍鄉”農產品銷售平臺上架產品10大類、41個品種,累計銷售額554.2萬元;鼓勵農戶依托電商,大力發展訂單農業,銅梁咸菜線上售價是線下批發價的3倍,農民直接受益。
據悉,截至目前,白羊鎮7個村以村集體為主體或參股注冊公司達11家,純收入達14.5萬元,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取得初步成效。
相關標簽:重慶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