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2-17 作者:佚名 來源:人民日報
老鄉賺錢不賺錢?企業熱情高不高?政府需要怎么干?云南富源——
算好產業扶貧項目三筆賬
本報記者 楊文明
“怎么看待辣椒保底價?”記者把問題拋給因殘致貧的村民李夸梅,得來的卻是靦腆的笑,搖搖頭說了一句“聽不懂”。
村支書王良青見狀,緊跟著解釋:“別的地方八九毛,‘滿地金’收兩塊,你覺得好不好?”
“多賣錢肯定好,八九毛的話不掙錢。”這次,李夸梅笑得燦爛。
一場不期而遇的大雨,將云南曲靖富源縣墨紅鎮的辣椒種植戶趕到了一起。在滿地金食品開發公司生產基地,簡易棚下,記者與避雨的九河村老鄉、企業負責人等聊起了產業扶貧賬。
收 入 賬
今年,辣椒價格下跌,但墨紅鎮參加了合作社的辣椒種植戶卻不必擔心。由于簽訂了保底收購價協議,滿地金公司按一公斤兩塊多錢的標準收購,種植戶依然有得賺。
前兩年,李夸梅家的辣椒遇上了病蟲害,白忙了一年。“沒參加過培訓么?”李夸梅又抿嘴笑,說:“記不得了。”
滿地金公司老板尹小友插話:“前不久你可有去我們公司吃過飯、分了肥料?”李夸梅說:“肥料拿過的。”
尹小友說,公司出錢管飯,臨走每戶還要送一袋肥料,這才讓貧困戶來參加技術培訓。“可有的貧困戶,把農藥發到手上都不打,等到作物發病再打,都已經來不及了。”
對建檔立卡貧困戶來說,最值錢的一是勞動力,二是土地。“無牽無掛的壯勞力,動員他們外出務工;留下來照顧老弱病殘的貧困戶,還要幫他們挖掘自家土地的價值。”富源縣委副書記黃海鷗說。
富源縣地處烏蒙山區,種玉米畝產低,要想提高貧困戶收入必須轉型種植經濟作物。“但山區農戶特別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缺資金,不知道該種啥,更不知道賣到哪。通過企業和能人帶動,能彌補貧困戶能力差距,解決資金、技術和市場難題。”黃海鷗說。
從最初兩畝多,到4畝地,李夸梅家辣椒種植面積穩步增長,今年光辣椒一項的收入就能超萬元。富源縣產業扶貧辦主任谷華介紹,按照“大產業+新主體+新平臺”思路,投入5000萬元,引導建立企業、合作社與貧困戶聯動發展機制,通過發展辣椒、魔芋、烤煙、花椒等特色農業,貧困戶戶均種植特色經濟作物兩畝以上,實現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
檔 口 賬
去年一公斤鮮辣椒8—10元,今年卻只賣八九毛錢,怎么看待辣椒價格波動?
“一年賺500萬元不能盲目樂觀,連續4年賠50萬元也別覺得天就塌了。5年算下來,不還賺了300萬元?”尹小友認為,農產品的賬不能只看一年。對農業企業來說,最重要的不是某一年的盈虧,而是能否在市場競爭中活下來。
尹小友說,活下來的關鍵是保住“檔口”。“比如,上海那邊與我們合作的客商,這段時間可能只選擇我們這一家辣椒供應商。一旦斷供,就會影響我們公司的聲譽,其他供應商也會搶抓商機。”
此時,保底價收購的必要性凸顯。“墨紅這邊,農戶傳統上高收益產業是種植烤煙。兩三塊錢的辣椒收購價對農戶來說,畝收益比種烤煙還要高一點。這樣,我們就能保證辣椒有穩定的種植面積,確保不出現斷供。”尹小友說,之所以定了兩三塊錢的保底價,“滿地金”對標的其實是烤煙種植收益。
收購價比市場價高了一倍多,“滿地金”公司會不會虧錢?尹小友說,換做別家公司,肯定要虧錢,可對“滿地金”來說,盈虧平衡。“我們的產品直供上海,減少了中間商賺差價。公司有冷庫,價格低的時候保證檔口供應,價格高一點的時候多出貨。此外,公司與上海那邊一家大批發商合作,共擔風險、共負盈虧,他們會優先保證我們的貨品銷售。”
價格高的時候隨行就市,價格低的時候保底價收購,看起來滿地金公司穩虧不賺。尹小友會不會心有怨言?
“兩塊多錢保護價收購合作社農戶的辣椒,我不虧。但要八九毛收散戶的,我肯定賠。”尹小友告訴記者,保檔口除了靠量,更離不開品質。“分散種植的辣椒品種不適合客戶要求,我們也不知道他們用過什么農藥,一旦農殘超標,很可能整批貨都要倒掉。”
這兩年,在政府引導下,滿地金公司流轉了大地德村小組500畝土地建辣椒種植示范基地。原本,鎮上給深度貧困戶每戶3000元的產業發展資金折合成股份入股基地,貧困戶每戶年底可拿到保底分紅4000元。尹小友坦言,基地分紅比銀行貸款利息還高,公司在示范基地里不賺錢。“但通過示范種植,可以讓農戶知道怎么種辣椒才能高產、高質,從長遠看,有助于保證公司貨源。”
發 展 賬
當下,個別地方為了吸引企業投資,過分追求土地流轉的規模,部分貧困戶土地以每畝幾百元的價格全部流轉給企業十幾年甚至20年。這樣的土地流轉,短期看比種植玉米或者撂荒有了更高收益,卻讓農民特別是貧困戶少了通過土地獲取持續收益的能力。
“盤活土地資源,發展土地規模經營的方向沒問題,但也要積極引導農民參與收益分成,而不是僅僅拿地租。”富源縣縣長陳志認為,貧困縣不僅要考慮脫貧,還要盡可能為貧困戶爭取盡可能多的收入;不僅要考慮當下增收,還要考慮長期可持續增收。
比如,在十八連山鎮卡錫村,包括22戶建檔立卡戶在內的農戶將土地入股合作社發展山藥種植,入股農戶每畝土地年地租收入600元,年底每畝還能拿到收益分成2000余元,較好保障了農民的收益。
“沒有企業,無法帶動脫貧。產業、企業出大問題,貧困戶同樣可能會返貧。”黃海鷗表示,產業扶貧尤其需要選準產業和企業,否則蛋糕做沒了,再好的利益聯結機制都是空話。
“在山區半山區發展石榴、獼猴桃、花椒等產業,這些產業日常管護少、持續產生收益,經濟價值高,有助于持續穩定脫貧,為農民工喪失勞動力返鄉后提供一定保障。”黃海鷗說,決定引進云南善馨農業集團發展軟籽甜石榴產業前,縣里專門請來石榴專家來考察。
專家表示,富源氣候特別適合軟籽石榴生長,產量、品質有保障,并且選擇了當下最符合市場需求的品種;10年內軟籽石榴仍然處于供小于求的狀態,即便淘汰,也是不適宜區、老舊品種先被淘汰。綜合論證之后,富源縣才下定決心發展石榴產業。
除了幫扶貧困戶,記者采訪發現,富源縣在產業發展中將合作社也納入了利益聯結機制。“農業產業土地流轉難、后期管理成本高,通過合作社,與村民更容易溝通聯系,方便協調管理。”尹小友說。
“企業的賬是保市場,農民的賬是到手的收入,政府的賬是能否穩定脫貧成果、實現產業持續發展。”富源縣委書記唐開榮表示,市場主體負責做大蛋糕,黨委政府則要引導防范風險、分好蛋糕。
相關標簽:云南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