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2-19 作者:佚名 來源:陜西日報
鄧小平說:“農村搞家庭聯產承包,這個發明權是農民的。”
40年間,不僅有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等一系列農業農村制度改革,還有帶動鄉村致富的鄉鎮企業、勇于在市場中探索的農民企業家……農民為改革開放作出的貢獻,不單是作為勞動力和消費群體,更重要的是他們散發著泥土芬芳氣息的創造和探索,為中國這艘航船不斷向前提供了強勁的動力。
從土地托管到“三變”改革
見證者:薛拓,全國十佳農民。這位“種糧管家”創建的土地托管經營模式,在2017年被寫進中央一號文件,F在,他又開始著手依托“三變”改革的規模化糧食生產新探索。
“我就是和農業打了一輩子交道的農民!12月5日,薛拓對記者說起這番話時,臉上滿是自信、自豪的神情。
這個農民可不一般。他不僅是一位高級農藝師,而且多次被授予“全國糧食生產大戶標兵”稱號,是全國新型職業農民的楷模。
說起糧食種植頭頭是道的薛拓,當初可不想種糧食!皠趧訌姸忍螅杖胍膊缓!彼f。
1982年,農村改革剛起步,薛拓就嘗試種植經濟作物?吹匠抢锶速I花,他就把自家二分自留地里的麥子鏟掉,種了月季。賣了4000多元的月季苗,讓薛拓和農業結了緣。
“只要是地上能長出來的,我基本上種了個遍!毖ν卣f。他可是邊干邊學邊琢磨,不僅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參加培訓、到西北大學進修,還在村子里辦起了生物技術研究所。
隨著改革力度的不斷加大,農村勞動力紛紛外出打工。農忙季節嚴重缺乏勞動力,種田成本不斷攀升。2006年,薛拓發現了這個問題,也產生了土地代管的想法。
從最初為農戶提供良種、肥料,提供農機作業,再到提供全過程服務。2008年,在陜西省農業廳以及長安區委、區政府的支持下,薛拓成立了陜西長豐現代農業托管公司!艾F在國內外好多人來學習!毖ν卣f,“這些年在長安區累計托管糧田20多萬畝,為農民增收3000多萬元!
近年來,國家不斷推進的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讓在糧食規模化種植道路上探索的薛拓,有了新的機遇。2017年,長安區引鎮街道胡家寨村通過“三變”改革,成立了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在糧食規;N植上與薛拓一拍即合,并在2018年開始了合作。
胡家寨村用土地入股,長豐公司用種子、肥料和全過程農機作業服務入股,所得收益按股份分紅,合作社提取10%的發展基金后同農戶按入股土地面積結算,從而實現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村民、合作社和公司三方共贏。
“在胡家寨能做的,其他地方‘三變’改革以后也能做。我還要想更多的辦法發展綠色優質高效糧食生產!毖ν卣f。
從吃救濟糧到搞起鄉村游
見證者:閆志雄,全國植樹造林先進個人。親歷了黃土高原20年退耕還林的他,和鄉親們一起,正在用辛勤的汗水,讓由“黃”變“綠”的南溝村成為陜北鄉村游的新名片。
12月的陜北已是天寒地凍,閆志雄心里卻熱得像捂著一團火。他告訴記者:“搞旅游要趁熱打鐵,村里打算靠著400多畝水面開發滑冰項目!
說起自己的新身份——吳起縣秦風水韻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當過20多年村黨支部書記的閆志雄有時候還感到恍惚。“20年前都要吃救濟糧呢!怎么想到村集體能辦這樣的企業?窮山溝能搞旅游?”
作為“全國退耕還林第一縣”的吳起縣,20多年前卻是一刮“大黃風”就是好幾天,一下雨就是落泥水。陜北“信天游”中“開一片片荒地脫一層皮,下一場場大雨流一回泥,累死累活餓肚皮”,是當時吳起縣生態環境和農民生產生活的真實寫照。
“沒有柴燒,沒有收成,農民真苦。村里人到了50多歲就渾身是病!遍Z志雄感慨道,“這40年有兩個完全想不到,一個是農村的面貌有這么大的變化,一個是農民的生活有這么大的改變!
1998年下半年,吳起縣開始封山禁牧、退耕還林。南溝村也開始發生持續而深刻的改變。閆志雄正是親歷者之一。
2000年以后,南溝村悄然變綠。掌握了植樹造林技術的村民,還經常被邀請到周邊縣市植樹,于是,村里乘勢辦起了造林公司。“種玉米、種土豆,一畝地也就收入1000元左右。而春季兩個月、秋季兩個月種樹,一個人就能輕松掙2萬元左右!遍Z志雄說。
2005年之后,在新農村建設中,生產發展了、生活寬裕了的南溝村人也行動起來。閆志雄說:“村里人當時想的‘窯里凈化、院里硬化、道路綠化,人有廁所、豬有圈’早都實現了。”近日,南溝村還被評為2018年陜西省美麗宜居示范村。
伴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如今的南溝村人開始琢磨怎么把披上“綠地毯”的黃土溝變成“金飯碗”。今年上半年,有山有水的南溝村成立了旅游公司,村民入股,經營起了鄉村游。
“9月、10月就來了3萬多人,公司收入就有70多萬元,這還不算村里人的農家樂和門市收入!遍Z志雄說:“綠水青山真是咱們的金山銀山,明年更要大做文章!”
從外出務工到返鄉創業
見證者:劉和興,全省致富帶頭先進個人。1981年,年僅15歲的他離開貧瘠的山村時,曾有一去不返的念頭。彼時的他不曾想到,自己會在30年后,回到家鄉創辦農業園區,帶著鄉親們開創一番事業。
“出去打工,最直接的原因就是10元錢!眲⒑团d說。
劉和興的老家天寶村是20世紀80年代初白河縣最窮的一個村。他說的“10元錢”,是自己1980年前后想買一套木工工具的貸款!叭思艺f天寶村窮得只長茅草,貸不出錢來!眲⒑团d說,“我就下決心出去打工了!
改革開放以后,各地固定資產投資不斷加大,對勞動力的需求極為迫切。這給了祖祖輩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改變生存狀態的機會。1983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允許農民自帶口糧到城鎮務工經商,1986年國家允許國有企業招收農村勞動力。1989年出現的“民工潮”,就給交通運輸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劉和興是最早外出打工的農民之一;貞洰敃r的情景,他說:“坐40人的火車車廂能擠進去100多人!
從單打獨斗,到三兩人一起打工,再到帶大批人外出務工,直至有組織的勞務輸出,劉和興的經歷也記錄了白河這樣的勞務輸出大縣勞務經濟的發展軌跡。目前,白河縣有6萬多人常年在外務工,勞務經濟是當地人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
劉和興也是最早回鄉創業的人之一!俺鋈ゴ蚬さ娜顺D攴蚱薹志,無法照顧老人孩子。”劉和興說,“2010年以后,就想著回家鄉能不能做一些事。縣里的誠心和政策讓我下了決心。”2010年,已經開始發力承接沿海地區產業轉移的陜西省招商力度不斷加大,白河縣自然不例外。規模兩倍于三峽庫區移民的陜南移民工程于2011年啟動。事實上,在2008年,國務院辦公廳就發出了《關于切實做好當前農民工工作的通知》,要求地方政府給予農民工返鄉創業更大支持。
2011年,劉和興和幾個一起外出打工的同伴在天寶村流轉土地6000畝,建設現代農業園區,把山上的群眾搬遷到山下建設生態社區。
劉和興的現代農業園區目前種植苗木花卉1500余畝、油葵等特色種植業1000余畝,養殖生豬5000頭、烏雞4萬羽,還被評為3A級景區。并且有200多名農民在園區當上了產業工人。
劉和興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拔覀冋谔剿饔煤绵l村振興戰略的政策,走發展特色農業的路子!彼f。
手記
再出發,田野更充滿希望
改革開放40年,中華民族在實現偉大復興的道路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在這一偉大歷史進程中,三秦兒女與時代同呼吸,與祖國共命運,在解放思想中銳意進取,推動全省經濟社會發生了歷史性變化。陜西農業農村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糧食總產連創新高,畜禽養殖產業化、規;F代化發展不斷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成效喜人,基礎設施不斷改善,農村煥發出了新氣象。如今,陜西的蘋果、獼猴桃產量分別占世界總產量的1/7和1/3,設施蔬菜規模位居西北首位。2017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78年增長75.6倍,貧困發生率由2011年的28.02%降為7.54%。但陜西農業農村基礎差、底子薄、發展滯后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制約農業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依然存在,我們仍然面臨巨大的挑戰。發展沒有終點,實踐沒有終結。
2017年,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我們在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提供了總抓手。同年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方向已經指明,藍圖已經繪就。在改革開放再出發之際,我們如何推動農業農村發展實現新突破?
再出發,我們要牢記,故步自封沒有出路。正如40年來,是“大包干”、發展鄉鎮企業、放開進城務工、取消農業稅等一系列偉大的改革實踐,推動農業農村實現了巨大的發展。我們今天要推進精準脫貧,解決城鄉要素流動不均衡、農村空心化老齡化等一系列錯綜復雜的問題,必須堅定信心、凝聚共識,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氣,適應農業農村發展新形勢,堅定不移地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大膽吸收和借鑒一切有利于做好“三農”工作的思路和經驗。
再出發,我們要牢記,幸福是奮斗出來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場攻堅戰、持久戰。要建設一個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的農村,必須用實際行動掙脫種種阻礙前進的束縛。只有堅定不移加強黨的領導,統籌謀劃,整合力量,完善保障機制,加強人才建設,才能科學推進包括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精神文明建設,完善治理體系,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各項工作,從而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如期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在農村,最大潛力和后勁也在農村。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再出發,我們有著光明的前景和美好的未來!
相關標簽:陜西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