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2-19 作者:佚名 來源:海南日報
樂東以產業帶動扶貧、以精準施策細化扶貧、以黨建鞏固脫貧
樂東黎族自治縣尖峰鎮試驗場村于2016年10月被列入樂東生態扶貧整村異地搬遷計劃。搬遷后的試驗場村發展起光伏項目、紫薯種植及黑山羊養殖等扶貧產業,村民收入進一步增加。
樂東黎族自治縣尖峰嶺鎮的村民抱團發展苗木培育,拓寬了農民的致富渠道。
在海南省樂東黎族自治縣佛羅鎮昌厚村外,白色沙地將陽光折映得耀眼,猶如灑滿金子般的土地上種著成片的哈密瓜。近日正值哈密瓜上市,該村農戶陳丕雷又迎來忙碌的收獲季節。
2015年,因缺乏啟動資金和家人生病,陳丕雷一家被納為建檔立卡貧困戶,而后通過產業帶動與政府小額貼息貸款,他開始種植哈密瓜,2017年至2018年春就凈賺12萬元。
產業扶貧發揮了精準扶貧中的增收引領作用,筑牢了群眾脫貧之基。樂東目前已完成2018年度脫貧2397戶9408人,完成103.7%,貧困發生率從2015年的9.19%降低1.75%,超額完成任務。7個貧困村實現全部脫貧出列。
樂東正努力以產業發展帶動扶貧、以精準施策細化扶貧、以黨建引領鞏固脫貧,著力構建保障有力、措施精準、全民參與的脫貧攻堅新格局。
產業帶動 筑牢群眾脫貧根基
遠處尖峰嶺群山疊翠,近處村道旁草木葳蕤。12月初,海南日報記者來到樂東尖峰鎮翁毛村的黑山羊養殖基地,看見新建成的兩棟標準化新羊舍、完善配套水井、草場、噴灌系統、道路、青儲池、場區監控、生產生活等配套設施,一個現代化的養殖場已然初具規模。
“基地以‘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形式,將全村所有的貧困戶納入,貧困戶不僅有分紅,還能就業領工資。”翁毛村村支書麥世才說。為了調動貧困戶自主脫貧的內生動力,黑山羊基地還安排了值班表,每天安排3戶貧困戶值班,一旦貧困戶愿意全職工作,每個月就可以領到3000元左右的工資。
麥世才介紹,今年該基地計劃出欄商品羊2批,預計總收入約40萬元,將幫助全村134戶貧困戶每戶年增收2985元。2019年預計出欄商品羊4批,每批約200只,4批次預計可獲得收益約150萬元,年均增收2480元每人,可實現整村脫貧目標。
抱由鎮抱灣村距離縣城10多公里,但山路曲折,交通不便,使它曾錯過許多發展機會。2016年,抱灣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有50戶232人。在幫扶責任單位的帶領下,抱灣村繼續做大檳榔、牛大力、益智種植等傳統產業,建起養殖基地,養殖多批大白鵝與土黑雞;引入了海南高明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與貧困戶簽約,帶動貧困戶參與火龍果種植產業,并以資金入股,年終將進行保底分紅,吸納了大批貧困戶到基地就業。2016年以來,抱灣村已脫貧34戶156人。
在樂東,產業扶貧不是打造一兩個“樣板工程”,而是打造惠及千家萬戶貧困群眾的民生工程。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牽頭下,高明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與樂東縣6個鎮共6家合作社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形式幫扶貧困戶,除土地租金和分紅外,貧困戶可以通過基地務工學習種植和管理技能,并參與火龍果種植來獲得收入,目前已帶動6家合作社和2959戶農民種植火龍果3250畝。
近年來樂東不斷加大對扶貧產業的培育力度。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合作模式,發展毛豆、哈密瓜、火龍果、金菠蘿、養殖產業+全域旅游“5+1”六大平臺,與18家龍頭企業簽訂了合作協議,讓貧困戶可以獲得土地租金、務工收入、股份分紅以及脫貧技能,保證每一戶貧困戶都有一項穩定增收產業。
黨建引領 扶志扶智兩加強
村“兩委”班子才5人如何有效開展工作?樂東萬沖鎮抱班村從黨建著手打開扶貧工作突破口。抱班村通過將黨員、村小組組長、返鄉大學生和熱心村務的村民組織到脫貧攻堅工作中,逐漸形成了以村支書為主要負責人、村“兩委”成員為主要力量、黨員參與、群眾配合的脫貧攻堅格局,解決了村“兩委”干部人數少的問題。
“如今村民的思想觀念有了很大的轉變,勤勞致富的愿望更強了。”抱班村村支書劉美燕介紹。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樂東不斷加強作風建設,逐級壓實責任。該縣四套班子成員和法檢“兩長”全部沉入基層,在一線指揮,分片包干到村到戶,每人包干不少于3個村、結對幫扶貧困戶2戶,每周吃住在村不少于2天。
基層黨組織建設在樂東全縣脫貧攻堅工作特別是發展村(社區)集體經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今年12月6日,樂東利國鎮望樓港社區海產品加工廠和育苗場正式投產,“空殼村”變成了實業村,這是樂東以黨建引領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又一新成果。
“目前海產品烘干項目已投入使用,預計每年可烘干海產品30萬斤,實現年營業額150萬元、年利潤50萬元。”望樓港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符天友介紹。
今年初,樂東縣委書記吳川祝與15個基層黨委書記簽訂黨建工作責任書,全縣各基層黨委書記也分別與下轄黨支部書記簽訂黨建工作責任書,壓力層層傳導,責任層層壓實。
同時,樂東還加強四級戰斗體系建設,成立縣打贏脫貧攻堅戰指揮部,設立大隊部10個、中隊部173個和小隊部836個。堅持“釘釘”管理和通報制度,第一書記、工作隊員、戰斗隊員每月吃住在村工作不少于20天,定期通報考勤情況。
用考核問責指揮棒倒逼各級干部盡職履責,上緊“發條”,做到真扶貧,扶真貧。截至今年11月底,樂東累計立案查處扶貧領域問題26件58人,約談26人,誡勉談話21人,通報批評單位黨組織48個,通報批評83人,有效解決了壓力層層遞減問題。
精準施策 因村因戶細化幫扶措施
今年9月4日,樂東萬沖鎮南班村貧困戶子女陳龍,在駐村幫扶單位以及村干部介紹下,到三亞國光豪生酒店迎來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這也意味著陳龍終于走出山溝,他將用自己的雙手開創新生活。
導致貧困的原因各不相同,有人貧困是因為資源匱乏,有人因病致貧,有人因學致貧,也有人內生動力不足。
精準施策的前提是精準識別。今年以來,樂東創新“一表格一告知兩承諾”“四個保險”“鎮村信息員”等,舉全縣之力拉網式排查農業戶口86017戶361271人,做到應納盡納,在歷次的省級檢查中,識別精準度100%。在樂東縣扶貧辦,海南日報記者看到一份《2018年樂東縣建檔立卡未脫貧戶縣級幫扶責任人名單》,在這個名單里,2500多戶貧困戶每一戶的主要致貧原因、幫扶責任單位、幫扶責任人等都做了詳細的記錄。
針對不同村鎮的特點,樂東因地制宜、挖掘片區特色,做到每個貧困村選擇1至2個特色產業。鼓勵引導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經營主體開展合作活動,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專業大戶的輻射帶動作用,吸引貧困農民以土地、勞動力入社入股,多渠道增加貧困戶收入。
樂東縣大安鎮只朝村深藏于山區之中,交通不便,產業匱乏。2016年,政府針對性引進毛豆種植產業,兩年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家一畝多土地都已流轉出去種毛豆了,一年能收將近2000元的流轉租金,同時,我到地里打工,每年還能有將近5000元的收入。”村民劉亞景表示,憑借政府引進的毛豆種植產業,以及發放鵝苗、檳榔苗等扶持舉措,他們家已于2016年底順利脫貧。
今年10月17日,愛心扶貧網上線暨消費扶貧集市認購活動在樂東縣民族文化廣場舉行,通過“以購代捐”的模式,拓寬貧困地區特色農產品、手工藝品等銷售渠道。現場有近萬人參與農特產品的采購,當日銷售額破百萬元(線上銷售26萬元,線下銷售82萬元),通過這種新型的“趕集”銷售模式實現了促農增收,助力脫貧。
樂東還積極推進旅游扶貧。近年來,樂東對貧困地區旅游資源進行普查,完善旅游扶貧規劃,指導和幫助貧困地區設計、推廣民宿客棧、農家樂、休閑農莊等旅游產品,提高旅游扶貧的精準性,讓貧困地區、貧困人口受益。
樂東縣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樂東還將根據實際情況,暫停無法繼續運行的扶貧產業項目,通過眾籌、社會捐贈等渠道吸納社會資本投入扶貧產業;實施產業“品牌扶貧”戰略,生產經營科技含量高、優質、綠色、有機的農產品,提升農產品附加值;鼓勵發展庭院經濟,鼓勵貧困戶利用庭院空地種養殖;繼續推進六級項目庫建設。
相關標簽:海南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