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2-19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網
基礎設施補短板,脫貧攻堅見成效。近年來,安徽舒城縣山七鎮摸清扶貧的“脈搏”,筑牢脫貧攻堅根基,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扶貧開發的先決條件,緊緊圍繞脫貧摘帽標準,整合各相關部門資金和涉農資金,加快補齊基礎設施發展短板,著力推進農村道路暢通工程、農民安全飲用水、農村危房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加快脫貧攻堅步伐。
農村道路暢通工程穩步推進。柯灣村位于大山深處,是全縣5個深度貧困村之一,因海拔高、地勢險,被稱為“山七的摩天嶺”,該村灰窯村民組130多人僅依賴2米寬的盤山土路進出,出行難嚴重困擾著生活在這里的群眾。2017年底,全鎮籌措資金600多萬元,修通了3.5米寬的盤山水泥路,從此結束了當地群眾走山路、肩挑手扛的歷史,車輛可以直接開到家門口。
“以前路很差,雨天出行難下腳,晴天出行一身灰;現在出行很方便啦。”村民黃興國高興地說。
“要致富先修路”。農村暢通工程組組通水泥路項目的實施,不僅方便群眾的出行,更為當地農民生產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以前村民建房買一包水泥16元,運費都要8元錢,加大了建房成本,現在就沒有這么大的運費支出了。”村民柯長青說道。
在脫貧攻堅工程全面推進中,山七鎮黨委政府堅持問題導向,把實施20戶以上村民組道路建設作為脫貧攻堅的突破口,著力克服建設條數多、資金短缺、時間緊迫、人員嚴重不足等困難,采取措施集中力量攻堅,舉全鎮之力推進農村道路暢通工程——組組通水泥路建設,打響了貧困村通組道路建設大會戰。截至2018年10月底,全鎮共投入7600多萬元,修通通組水泥路128條159公里,基本實現了組組通水泥路的目標。
一條條平坦開闊的鄉村水泥路起到了“雙車道”的作用——既向外輸送出村里的資源,讓村民增收,又向內輸入著人流和消費,讓更多致富產業鏈在村里生根發芽,常態化助力脫貧攻堅。
農村安全飲水有保障。今年72歲的沈興兵夫婦住在要元村大嶺村民組,大嶺村民組位于半山腰,在他們記憶中,大嶺村民組56口人吃的一直是山溝里的潭水。一到干旱天,就只能到更遠的山溝里挑水吃,因為缺水,兒子一家很早就出去打工了,女兒出嫁,常年只有他們老兩口在家。水潭離家800多米,山路陡峭崎嶇,年輕時身體好,挑水吃,年紀大了挑不動,老兩口就一桶一桶抬水吃。 2017年,鎮安全飲水安全工程隊在大嶺村民組打了一口80多米的深井,鋪設管道1800多米,解決了全組人頭疼多年的吃水問題。
“甜甜的!和我原來吃的潭水就是不一樣,味道好還干凈。”自來水接通的那一天,沈興兵夫婦看著水龍頭里涌流出的清清亮亮的自來水,用布滿老繭的雙手捧了一捧就喝,雙眼噙滿幸福的淚花。
在實施農村安全飲水工程中,鎮黨委、政府本著“因地制宜、先急后緩、先重后輕”的原則,優先安排高山缺水村組的供水項目。堅持“水源充足、水質達標、板塊推進、群眾滿意”的標準,采取集鎮集中供水、村級管網供水的辦法,累計投入1800多萬元,打深井120多口,建畜水池456個,鋪設自來水管網115公里,徹底解決解決7000多山村群眾的飲水難題。
“現在路修好了、飲水安全有了保障、路燈也亮起來了,脫貧致富更有希望了。”程河村黨支部書記劉召成自信地說。基礎設施的完善,不僅改善了群眾的生活環境,同時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雙豐收,也讓建檔立卡貧困戶樹立了想脫貧、敢脫貧、能脫貧的信心。
相關標簽:舒城縣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