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2-20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
中國農業新聞網訊(杜德樂 記者操戈 鄧衛哲)12月18日-19日,2018年第三屆國際海水稻論壇在海南三亞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出席并致辭。本屆論壇以“智慧農業,創芯未來”為主題,100多位國內外行業專家、政策專家和產業生態圈合作伙伴,共同探討深化鹽堿地稻作改良智慧農業產業體系,創建更加成熟和完善的鹽堿地稻作改良技術模式、產業模式和政策模式。
據了解,海水稻是指耐鹽堿性水稻,是在現有自然存活的高耐鹽堿性野生稻的基礎上,利用遺傳工程技術,選育出可供產業化推廣的、鹽度不低于1%海水灌溉條件下、能正常生長且產量能達到200-300公斤/畝的水稻品種。
今年,袁隆平領導的海水稻團隊在國內外主要鹽堿地類型進行了百畝至千畝示范種植,取得了初步成功。其中青島市城陽區鹽堿地稻作改良示范基地試種的海水稻,實打畝產量為261.39公斤。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團隊采用“平臺+生態圈”戰略,初步探索形成了一套以物聯網大數據信息技術為基礎,全產業鏈融合發展模式為支撐為特色的鹽堿地稻作改良智慧農業產業體系。
袁隆平設想海水稻在2020年有突破,計劃屆時種出每畝產量300公斤的海水稻。“我們國家有十幾億畝鹽堿地,研發耐鹽堿的海水稻任務艱巨而光榮。如果中國增加1億畝鹽堿地良田,每年將多增加300億公斤糧食,這將解決8000萬人口一年的口糧。”
圖為,袁隆平院士做大會主旨發言。鄧衛哲 攝
在海水稻產業推廣和農業金融創新領域,本次論壇主辦方中建投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在論壇上宣布,將利用自身良好資本運作能力,通過與青島海水稻團隊合作發起設立農業基金,基金規模50億元,聚焦“產業+資本”,提升資本合作能級,更好地探索農業合作戰略的新方向、新模式、新空間,擴大我國農業技術的影響力,深化“一帶一路”區域合作內涵,更好服務“一帶一路”倡議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國家戰略。
在智慧農業領域,青島鹽堿地稻作改良團隊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實現了全面的戰略合作,雙方共建智慧農業全球聯合創新中心,并于2018年在青島市城陽區部署并上線了第一個農業沃土云平臺體系,該平臺將集成農業、信息、裝備制造和服務業不同領域的合作伙伴,按照統一標準構架,聯合部署產業體系推動海水稻種植推廣、鹽堿地改良和中國農業數字化轉型。
此次論壇上青島鹽堿地稻作改良團隊發布了“九天芯”和“后土云”開發計劃。“九天芯”產品是在智慧農業領域的行業人工智能芯片及其解決方案,在農業視覺識別、農機自動控制、農業傳感器傳輸和控制、農業物聯網組網等場景下使用的以“中國芯”為基礎的現代農業高端智能裝備產業體系。“后土云”平臺是在農業沃土云平臺基礎上打造的更加穩定、開放和創新的農業生態圈操作系統。據悉,青島鹽堿地稻作改良團隊計劃在2019年形成第一代“九天芯”產品體系并投入應用,并在國內外部署三到五個基于不同產業特色和服務重點的農業“后土云”平臺,面向全球提供智慧農業行業云服務和生態圈協作服務。
在全產業鏈融合發展模式方面,青島海水稻團隊摸索成功了一套實施鹽堿地改良工程、推廣智慧農業裝備與服務、打造鄉村振興農產品品牌、精準扶貧農業合作社為一體的全方位融合推廣發展模式。此次論壇上,青島鹽堿地稻作改良團隊與新疆柯爾克孜州阿克陶縣簽約合作,為阿克陶縣改造十萬畝鹽堿地,培訓來自慕士塔格雪山上的柯爾克孜族牧民兄弟現代農業技能,建立農業技術服務合作社,打造“慕士塔格雪山米”品牌,實現阿克陶縣的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
目前,海水稻及其產業鏈體系引起了其他國家的高度關注,特別是“一帶一路”國家,其中剛果(布)、巴基斯坦、印度、尼日利亞聯邦共和國等國家派代表、專家參加論壇,據了解,青島鹽堿地稻作改良團隊將在中東和非洲分別建立鹽堿地稻作改良國際研究推廣中心,以海水稻一顆種子,帶動中國農業上下游全產業鏈走出國門,服務于一帶一路國家。
據了解,國際海水稻論壇由袁隆平在2016年發起舉行,每年一屆,袁隆平擔任大會主席,本屆論壇由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中建投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青島東域鹽堿地稻作改良研究所聯合舉辦。
相關標簽: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