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2-29 作者:佚名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韋美芬,女,51歲,壯族,中共黨員,黨的十九大代表、廣西柳州市柳城縣沖脈鎮沖脈社區主任、沖脈鎮桑蠶協會會長。她刻苦鉆研農業科技知識,懷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員干部的責任意識,致力于提高養蠶技能,帶領鄉親們種桑養蠶,讓鄉親們在發家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在柳城縣沖脈鎮沖脈社區,韋美芬是當仁不讓的“桑蠶一姐”,她有一本獨特的“誠信經”。她經營的小蠶共育場采取“養育小蠶——蠶農領養小蠶——蠶農賣繭付錢”的賒銷經營模式。她用誠信搭建起共同致富的橋梁,不僅自己成功創業,還帶動村民致富,帶旺了一方產業。
艱苦奮斗,勤鉆本領,創辦小蠶共育基地
2002年,韋美芬被選為沖脈社區居民委員會副主任,負責科技、科普等工作。當時的沖脈社區經濟發展滯后,怎樣帶領村民盡快脫貧致富一直是她最關心的問題。當她了解到桑蠶業市場前景好、見效快、效益高后,她自己購買了大量科技書籍、光碟刻苦鉆研學習,積極參加科技培訓班,并邀請縣種養專家到實地指導,熟練掌握了種桑養蠶技術。2003年她種植桑葉3畝,養蠶收入7000多元;2004年擴大到6畝,養蠶收入2.1萬多元,并創辦了小蠶共育基地,飼養3齡小蠶1800多張,提供給其他農戶飼養,解決了小蠶飼養難的技術問題,讓養蠶戶獲得成功,獲得好效益。2006年她的桑葉種植面積擴大到50畝,飼養大蠶70張,小蠶2500張,產值40萬元。韋美芬依靠科技走上富裕的道路,在她的帶動下,當年,沖脈社區桑園面積1010畝,農戶戶均桑園面積1.5畝,僅養蠶一項戶均收入9370多元。2008年,韋美芬的小蠶共育基地發展成為柳城縣最大的小蠶共育基地,每批產3齡小蠶130張,相當于全鎮1/4養蠶戶的需求量,當年共育小蠶3700多張,以每張產繭45公斤計算,總產量可達166.5噸,按照市場收購價格,農民可收入350多萬元。
辛勤付出,率先垂范,科技創新領民富
作為農村黨員干部,韋美芬始終牢記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發揮新時期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積極參加科普活動,傳遞科技信息,普及科學種養技術,推廣優良品種和先進實用技術,為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做出了突出貢獻。
為做大做強沖脈鎮桑蠶產業,2004年冬,韋美芬利用30多個夜晚,到該鎮30多個自然屯宣傳種桑養蠶的經濟效益,并傳授種桑養蠶技術。通過宣傳和推廣,沖脈鎮的桑園種植面積從2004年的3000多畝迅速擴大到2005年的8000多畝。
在桑蠶發展工作中,韋美芬積極帶頭推廣應用優良新品種和先進實用新技術,引進推廣桂桑優12號、62號,特優2號及兩廣2號(蠶)等桑蠶良種;推廣應用的新技術有紙質方格簇、小蠶共育技術等。2006年,韋美芬的小蠶共育基地還承擔了柳州市科協科普基地建設項目(小蠶共育科普示范基地建設)。在韋美芬的示范帶動下,沖脈鎮種桑養蠶新品種、新技術迅速普及、推廣,經濟效益提高,蠶農收入增加。
為黨為公,一心為民,人民公仆為人民
韋美芬時刻牢記著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始終不忘黨的宗旨。作為一名社區干部,她心里想著的始終是如何讓廣大蠶農盡快從中受益,更快富裕起來。每批小蠶出售時,她都以比市場更便宜的價格供應給農戶飼養,并免費提供技術指導和跟蹤服務,讓養蠶戶獲得成功,獲得好效益。為了方便送貨上門和進行技術跟蹤指導,韋美芬專門買了一輛小貨車配送小蠶和蠶藥,還特別制定了小蠶和蠶藥的配送計劃表和時間安排表,及時為蠶農送貨上門,極大的降低了廣大蠶農的養蠶成本。很多致富無門的貧困戶也想養蠶找出路,卻苦于沒有資金。于是,韋美芬就以賒銷的辦法,等農戶有了實實在在的收入時再收回成本。近年來,韋美芬賒銷給蠶農的小蠶、蠶藥等總價值近6萬多元,解決了許多困難蠶農的資金困難,幫助蠶農通過種桑養蠶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沖脈鎮龍村屯韋桂青因缺乏技術及資金,且屢試屢敗,開始灰心喪氣。得知情況后,韋美芬把她安排到自己的小蠶共育基地手把手地教她,不僅給她發工資,還讓她賒養小蠶。“我現在不僅可以指導別人養好蠶,而且還是基地的職工了,家庭收入翻了一翻呢!”韋桂青高興地說。
為了順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做大做強桑蠶業,2006年,韋美芬依托柳城縣“鵬鑫源”繅絲廠牽頭成立了“沖脈鎮桑蠶協會”,使全鎮桑蠶產業形成“企業+協會+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現在,韋美芬的小蠶共育基地每年支持800多養蠶戶的需求,其中貧困戶就有80戶多戶。沖脈鎮農民人均收入僅桑蠶一項就有近4000元。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前行
2017年6月,韋美芬當選為黨的十九大代表。十九大閉幕后,韋美芬返回家鄉,奔赴各地開展宣講,傳達十九大精神,讓大家堅信在農村發展大有干頭,農民生活更有奔頭。
韋美芬不滿足于眼前的成績,而是謀劃發展新的產業帶領更多群眾發家致富。2018年,她承包下150畝土地,建設綜合種養殖基地,在基地里種空蓮,養小龍蝦,養螺絲,建立規范化養蠶室,將基地打造成集農業示范、休閑娛樂、生態觀光于一體的鄉村旅游度假示范點。
從小蠶共育基地到綜合性種養殖基地,從發展特色種養到實現農旅結合,韋美芬一步步實現了自我人生價值的超越,還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共產黨員真心實意為群眾辦實事、謀福利的宗旨意識。
相關標簽: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