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9-06-06 作者:佚名 來源:農民日報
圖為草廟子鎮一角。 叢廣文/圖
“綠樹濃蔭夏日長,草木葳蕤競爭妍。”火熱的夏日來臨,今年60多歲的吳文軍幾乎每個周末都會與老伴到山里避暑,他們在山東威海草廟子鎮北黃山村租了幾間民房,“綠水青山就在眼前,古樸的村莊整潔干凈,剛來時就一眼相中了。”他說。
隨著火熱氣息撲面而來,越來越多的城里人慕名而至,在草廟子鎮的巷陌田間不時會捕捉到那些“城里來客”的翩然身影。
現在,草廟子鎮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已嶄露頭角。據不完全統計,僅去年下半年至今年5月,僅此方面的收入已占據全鎮農業總收入的“半壁江山”,實現總收入2.3億元,占全鎮農村家庭年總收入的4成以上,成為該鎮鄉村振興的新動能。
把好民意關,治理有溫度
“衛生靠風刮,污水靠蒸發,治理靠突擊,垃圾到處撒,環境真邋遢,民眾意見大。”曾幾何時,草廟子鎮的環境整治工作也是處于較低檔次徘徊,出現過“村莊環境年年搞,年年不見新起色”的尷尬局面。
近年來,草廟子鎮下決心把群眾身邊環境治理好,但怎么干才能真正讓群眾滿意?是繼續閉門造車還是另辟蹊徑?在總結以往經驗的基礎上,草廟子鎮沒有機械地照本宣科,而是注重把“民意”融入其中。
幾年前,草廟子鎮幫助東宋家村改善村民飲水,圍繞確定水源地征求村里意見時,有村民提出水源地離果園較近,果樹噴藥時極易發生水質污染。聽到村民的建議,鎮上當即重新勘探了新的水源地,真正把好事辦到了村民的心坎上。
正是這樣的經歷多了,草廟子鎮更加堅持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把民意元素揉合到整個過程中。匯聚民意集思廣益,鼓勵村民全程參與,讓他們感受到美麗鄉村建設的溫度。
“咱村的地形高低不平,俺可不同意大挖大填,就勢造形不僅花費少還效果好。”王成卿是草廟子鎮垛嶺村的村委委員,天生一副“熱心腸”。前兩年,村里開展環境整治征求大伙的意見時,她一股腦提了五六條“看法”,最后全部被采納。
“全村67戶,一半以上提過建議,關注度前所未有。”垛嶺村黨支部書記詹明岐說,本著大伙兒的事大伙兒共同商議的出發點,村民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如今,垛嶺村正是按照村民的意愿把小山村建成了原生態的石頭村,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山外來客來這里風情體驗、外景拍攝等,也帶動了村里400多畝的特色產業發展。
與垛嶺村一樣,在鎮上的支持引導下,列入全鎮美麗鄉村建設的20多個村,規劃實施前堅持先過“民意關”成為一條“硬杠杠”。正是一摞摞問卷調查,一遍遍精心調研,一次次認真座談,將民意的同心圓彰顯在美麗鄉村建設的嶄新畫冊中。
興山村是該鎮的一個偏遠山村,村集體經濟勢力薄弱。在開展村莊建設中,村里在充分吸納村民意見建議的同時,還推出了“建美好家園從我做起”的倡議和評比等一系列活動,村民不僅主動將自家房前屋后,屋里院內收拾得井井有條,還主動加入到村莊扮靚活動中,實現了“村民自我動手,村莊環境變優”的共同心愿。
大木嵐村則借助毗鄰臨港區中心輻射圈,對原本規劃基礎不錯的村莊布局進行“外科手術”,清理了街道和村莊周邊的亂搭亂建,并抓住“平安威海”建設這一機遇,立足于“平安村建設”,堅持推出“安全出行體驗月”活動,以實景模擬、聆聽講座、文藝演出等形式,吸引人們廣泛參與。目前,該村還被評為全國法治文明示范村和省級交通安全示范村。
“村莊環境大提升,振興發展大攀升,宜居指數大躍升”。現在,在草廟子鎮的22個現有村莊中,有一半以上是通過了市級或區級環境整治示范村驗收,村莊整體環境有了大幅改善。
干部敢擔當,美麗競出來
“干部敢擔當,環境大變樣”,一流的業績永遠是干出來的。基于這樣的認識,草廟子鎮在短短兩三個月的時間里,先后組織全鎮22個村的村“兩委”干部去榮成市崮山前村、乳山市下石硼、濟南市馬套村、紹興市荷湖村等20多個省內外示范村取經。
為了避免出現“出去觀摩都說好,回來不長就拉倒”的弊端,鎮上在組織外出觀摩的同時,還在一個月內連續召開了大大小小12場會議,既聘請市級有關專家學者授課,也安排村干部上臺談體會、議打算,談得不到位的下次再上,一次不行就兩次甚至多次,直到過關為止。
與此同時,干部考核主動向精、準、狠發力,5套激勵獎懲機制和14項管控制度相繼同步跟進,黨政辦公室統領美麗鄉村建設全局,書記親自抓,鎮長靠上抓;組織部門強化專項考核對接,在細化量化中體現干與不干的差距;財政部門發揮專屬資金扶持,對于干得好、進度快的村進行傾斜支持。
干與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孬,在每個月的考核表上一見分曉,最多的一個月的考核工資相差1200元。同時,鎮紀委還及時介入,對于工作不力和不作為的農村干部和包村機關干部進行約談問責和有效懲戒,使干部干事有了“緊箍咒”。
“比一比,拼一拼,美麗鄉村羨煞人;鄉村振興起點高,干部施策各有招,美麗鄉村分外嬈。”草廟子鎮鎮長曲兆文表示,為更好激發他們的工作進取熱情,鎮上還將全鎮22個村依據村情特點相近劃分成11個挑戰工作組,并劃定為樣板村、先進村和和普通村3大類別,組織村情相似的村進行對口賽,勝出者才能向先進類別村普級,達到樣板村的各村還將進行年度最美村莊大對決,并將各村的普級結果作為考核的主要內容,以此調動他們爭先趕超的積極性。目前,全鎮已有14個村邁進先進村行列,5個村成功普升樣板示范村,成為引領美麗鄉村發展的主力軍。
村村有亮點,特色促發展
“農業要加快發展,農村要治理提升,農民要持續致富增收,離不開合適的產業支撐。”草廟子鎮鎮長曲兆文表示,鎮上出臺了一系列扶持農村加快發展大變樣的“組合拳”,引導各村結合村情選準產業發展的清晰路徑,鎮上則根據每個村的產業布局需求從源頭規劃設計到后期的實施資金投入,進行跟蹤對接,擇優扶持,確保好的產業項目發展有始有終。
可如何選擇好的產業?“‘看點’就是‘亮點’,與眾不同才能博得青睞,要做就做出新特色,只有這樣才能脫穎而出。”“不搞千篇一律,做到因村整治,順勢而為,突出特色。”這些已成為草廟子鎮美麗鄉村建設的主基調。
為了更好地支持各村發揮自身的優勢,讓村莊變美變靚,草廟子鎮堅持量身定制,結合村莊布局特點、資源稟賦等進行貼身設計,最大限度釋放出秀麗村莊的發展內涵。
李子耩村作為全市美麗鄉村示范村,一開始就主打“特色牌”,鎮上聘請市政景觀設計公司進行高標準設計,深層次挖掘村莊自身區位、土地和水資源、人文等優勢,進行整體規劃打造,形成了村莊“二環六園”的精致景觀布局,特別是在環采摘園及環垂釣園區,分別建設了中藥百草園、兒童戶外探險園及百果園、有機蔬菜種植園,讓來者輕松體驗到不同層面的樂趣。
另外,與李子耩村不同的大木嵐等部分村針對優勢資源短缺,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村里發展。對此,他們積極走出去,通過學習消化吸收、挖掘自身軟勢力等,對美麗村莊建設進行精準定位。以特色優勢贏得發展先機,是該鎮部分邊遠山村的發展路徑。
北黃山村在建設美麗鄉村中,依托村莊靠山的優勢,以石街、石墻、石房為格調,將村莊打扮成原生態的“石頭村”。同時,突出“互聯網+”作用,通過網上宣傳村里的田園采摘等項目,吸引了不少粉絲關注,他們或網上采購村里的各種“山貨”,或到村里租賃民房體驗農樂,實現了村莊外在美與內在受益雙贏。
作為該鎮比較偏遠的東李家夼村和西李家夼村卻是獨辟蹊徑,結合村里老房子多,孝道文化底蘊深厚的特點,深入挖掘以“膠東老家”為輻射的多方面資源優勢,做精做深“老家”體驗、文化傳承、娛樂探險、民俗展示等亮點,致力在160萬平方米的規范區內打造極富韻味的古村落休閑旅游地,讓游客在這里充分感受到古樸的文化氣息,以及“小橋流水人家”和“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原生態風情。
相關標簽:威海市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