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9-06-06 作者:佚名 來源:環球網
“南召的山水好,這里的蜂蜜也不錯,這不,我現在買上4瓶,回去送給朋友,讓他們也品嘗一下!6月4日上午,在陜西南召五朵山景區,來自西安自駕車友劉大偉對南召縣四棵樹鄉大柳樹村貧困戶韓長發家的蜂蜜贊不絕口。
現年56歲的四棵樹鄉大柳樹村貧困戶韓長發,家庭6口人,供給3個孩子上大學、高中,老母親80歲高齡,常年尋醫問藥,妻子身體不太好,無法干重活。因病因學致貧,家庭經濟拮據。韓長法原來養殖2箱中華蜂,缺乏相關的養殖管理技術,養蜂收入微薄。他計劃擴大養殖規模,因沒有資金支持和技術支撐,空懷一腔致富夢想。
五朵山景區在對口幫扶的過程中,了解到韓長發的家庭情況和發展心愿后,免費向他發放3只蜂箱,聘請縣養蜂技術人員現場對他進行培訓指導。同時,公司以高于市場價與他簽訂了蜂蜜收購合同,徹底消除了后顧之憂。2018年底,韓長發5箱蜂蜜喜獲豐收,每箱平均收割28斤蜂糖,按照收購合同銷售給南召縣利眾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一年下來老韓收入11200元。
五朵山是中華蜂的優良養殖區。五朵山旅游開發公司聘請縣內養蜂專家傳授養蜂技術,向有貧困戶無償發放蜂箱,帶動100戶貧困戶年均增收5000元。
南召縣五朵山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立足當地資源條件、產業基礎和種養習慣,注冊成立南召縣利眾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動員群眾種植食用菌、中藥材,養殖蜂蜜、蟲草雞、水產品,編制竹制工藝、開發特色旅游商品,統一收購、統一包裝、統一營銷。目前,形成五朵山松林蟲草蛋、土蜂蜜、大柳樹編織、九龍湖寒水生態魚等品牌。
南召縣按照生態為本、共同致富的理念,通過旅游帶動、社會參與的發展戰略,形成“景區依附型”為主,以“特色鄉村型、休閑農業型、度假康養型”為輔的新型旅游扶貧模式,讓貧困群眾從旅游扶貧中收獲好“錢途”。
綠水青山
寫就山水南召經濟發展新篇
“北扼汝洛、南控荊襄”的南召縣,近年來打響了“原生山水、遠古南召”的城市品牌,被河南省旅游局命名為“南召速度”,被國家旅游總局命名為“中國最佳休閑度假旅游名縣”、“中國優秀生態旅游名縣”。
旅游資源豐富,自然、人文景觀兼備的南召縣山河秀麗,風光旖旎,集“北雄南秀”于一體,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自然、人文景觀兼備。國家旅游資源普查結果顯示,南召縣內旅游資源單體總數達到586個,其中優良級達到233個,數量與質量均居南陽市第一,位居全省前列。
這是一個深山縣,是南陽市重要生態涵養區和水源地保護區,工業發展先天短板,農業耕地面積少,但地理位置獨特,生態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到65.74%,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百余座,流域超過100平方公里河流9條,是長江流域、淮河流域、黃河流域三大流域結合之處,是南花北移和北樹南遷的物種過渡帶,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數量和質量均居南陽市第一、河南省前列,被譽為“自然氧吧”和“天然水缸”。
2016年,南召縣立足“生態”和“特色”旅游兩大主題,實施“精準扶貧、景區建設、民宿開發”和“美麗鄉村、生態產業、鄉村旅游”兩個“三位一體”融合發展的戰略,全縣完成景區建設投入4.5億元,同比增長8%;接待游客490萬人次,同比增長10.5%;旅游綜合收入9.8億元,同比增長10%,旅游經濟發展態勢良好。
金山銀山
依托旅游經濟謀劃精準扶貧藍圖
5月初,《南召縣旅游扶貧規劃》評審會在鄭州舉行。專家組認為《南召縣旅游扶貧規劃》資料比較詳實,內容比較全面,建設項目切合實際,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指導意義,符合國家《旅游規劃通則》的要求。專家組一致同意《南召縣旅游扶貧規劃》通過評審,同時還提出了進一步完善規劃的意見和建議。
3年后,我們可能看到這樣一幅畫面;南召縣旅游經濟快速發展,帶動相關農戶和鄉村初步實現脫貧,增加旅游服務業就業3000人,主要旅游鄉村人均收入增長100%,規劃區內所有主要旅游鄉村全部實現脫貧,直接脫貧人口達10000人。
這是南召縣旅游扶貧專項規劃中向外界展示的“旅游+”精準扶貧社會效益目標。
據記者了解,在此規劃藍圖上,政府引導、政策扶持、政企共建是關鍵。鄉村旅游將是南召縣旅游業新興主導產業。
到2019年,南召縣鄉村旅游接待人數達到30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到3億元;建成云陽鐵佛寺石頭村、唐莊村、喬端鎮石鼓村等10個旅游扶貧試點村;推動旅游服務業就發展和培育,實現旅游從業人員人均收入增長。
方向已明,行動自然也不會落后。按照南召縣旅游發展“一核兩軸四區”的布局,將南召縣旅游扶貧發展的空間布局為:“一中心一示范四片區四重鎮”的格局,即縣城旅游服務中心、五朵山旅游扶貧示范點、蓮花養生休閑旅游扶貧片區、高效生態經濟示范旅游扶貧片區、高山娛樂度假旅游扶貧片區、觀光科考體驗旅游扶貧片區和四棵樹旅游扶貧服務重鎮、喬端旅游扶貧服務重鎮、馬市坪旅游扶貧服務重鎮、云陽旅游扶貧服務重鎮。
依托突出而特色鮮明的人文、歷史、自然要素,南召旅游扶貧區的旅游鄉村藍圖值得期待:相關專家指出,這將是按照生態為本、景區為核、旅鄉協同、脫貧致富的發展理念,通過政府主導、旅游帶動、社會參與的發展戰略,而形成“景區依附型”為主,以“特色鄉村型、休閑農業型、度假康養型”為輔的新型旅游鄉村。
旅游富民
特色產業發展的扶貧模式探索
旅游扶貧是一種全新的扶貧模式,即通過扶持發展旅游業,帶動具有旅游資源優勢的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一種區域經濟發展模式。旅游扶貧是開發式扶貧的一種創新方式,一人、一地富裕了,便帶動了更多的地方富裕起來。
在扶貧模式上,南召縣不斷探索和總結,走出了自己的縣域特色之路。
在勞務式扶貧方面,對于有勞動力、有能力、有意愿參加旅游產業扶貧的貧困戶,與旅游企業簽訂協議,引導公司在景區開發建設中優先安排貧困戶在企業內部就業,提供管理、宣傳、導游、客運、餐飲、住宿、門衛、環境衛生等多個工作平臺,拓展就業崗位。其中,五朵山景區提供就業崗位120個,玉蘭生態觀光園提供就業崗位110個,寶天曼景區提供就業崗位64個,猿人山滑雪場、猿人峽谷漂流提供就業崗位100個,天瑞旅游集團提供就業崗位20人,白河第一漂景區提供就業崗位55個(夏季)。
在直接幫扶方面,采取貧困戶掛靠旅游企業的形式,對于每戶5萬元的政府貼息貸款,可以直接托管給公司,托管期間,貧困戶享受政府貼息政策,每投入托管資金五萬元,旅游企業保障每戶每年最低收入。銀行貸款到期公司負責償還本金及利息,貧困戶不承擔任何費用。
在生產合作幫扶方面,一是土地流轉,將景區內的土地統一承租規劃,種觀賞作物及各種經濟作物。對于有勞動力并愿意從事農業勞動的農戶,可租賃給貧困戶種植,旅游開發公司免費全程技術指導與貧困戶簽訂苗木銷售合同,優先按合同銷售,解除貧困戶的后顧之憂。二是充分挖掘景區周圍飲食文化和手工技藝,發展旅游食品和旅游手工藝品等特色旅游商品,培育旅游商品企業和品牌,促進農副產品增產擴銷,切實提高農民收入,群眾加工、生產、采摘的山野特產、農副產品等,公司全部按高于市場價的價格收購。三是扶持景區16戶貧困家庭建起了“農家客!焙汀稗r家飯莊”,參與景區的餐飲、住宿接待業務。四是景區提供商鋪房作為脫貧過度房,對準貧困戶全面開放,支持貧困戶經營農家樂、住宿接待、旅游紀念品銷售等活動,公司根據情況適當減收、緩收、免收租金。五是變閑置資源為可用資產。貧困群眾可以以山林、田地、房屋、宅基地等資產折價入股,成為公司股東,參與公司分紅。
這可以說是一條精準扶貧和旅游扶貧的結合之路。
南召縣堅持因地制宜、一村一品、突出特色的原則,以旅游局精準扶貧駐村幫扶點板山坪鎮上樓村為試點,結合大曼山旅游資源,在精準扶貧中,把旅游扶貧作為重要抓手,做好精準扶貧和旅游扶貧的結合。
一是培育主導產業。成立香菇種植合作社,通過進行產業培育、技術培訓、統購統銷和自我營銷相結合,逐年擴大種植規模,同時按照市場規律的要求,鼓勵合作社引導廣大種植戶對農副特產進行等級分選、加工,提升農副產品附加值,增加貧困人口經濟收入。2016年全村發展香菇種植20余萬袋,香菇種植收入占年人均收入的40%以上。同時發展鄉村旅游。依托大曼山自然山水生態旅游基礎條件,整合各類資源,硬化鄉村道路,提升鄉村生態環境,在大曼山下發展農家樂,增設露天燒烤攤點,助推鄉村旅游發展,擴大貧困人口就業崗位,增加收入,實施脫貧。
據了解,目前上樓村貧困戶樊金海、姜國耀已建成家庭農家樂2家,日接待游客10人左右,成為貧困戶脫貧增收的主要途徑。
三是開發旅游產品。在鄉村旅游發展中,通過對廣大游客發放宣傳彩頁、成立購銷協會等形式,對大曼山特產天然拳菜、香菇進行推介、包裝,使鄉村旅游和旅游產品有機結合,增加收入,加快脫貧。
聚力共贏
政府主導、企業助力、農戶參與的“五朵山樣本”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的文件中多處提及“旅游”,就大力發展鄉村休閑旅游產業、培育宜居宜業特色村鎮等做出了重要部署。
其中指出,要大力發展鄉村休閑旅游產業,就要充分發揮鄉村各類物質與非物質資源富集的獨特優勢,利用“旅游+”“生態+”等模式,推進農業、林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康養等產業的深度融合。豐富鄉村旅游業態和產品,打造各類主題鄉村旅游目的地與精品線路,發展富有鄉村特色的民宿及養生養老基地。
“原生山水”的“遠古”南召無疑是具備旅游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的優良基礎,并作出了積極、有效的努力和實踐,并按照政府規劃引進社會資本力量,在旅游+扶貧的實踐中帶動農戶和農村脫貧致富,且已見成效。五朵山景區即為典型代表——通過旅游企業發展、做大做強現有企業的途徑來吸納更多的貧困戶參與旅游經營活動,拓寬貧困人口增收渠道,實現旅游+扶貧的雙贏目標。
南陽市五朵山旅游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于2003年,注冊資本11268萬元,主要從事南召五朵山景區旅游開發經營,旅游接待服務,是以五朵山景區為依托的一家集團化民營企業。公司經營的五朵山旅游景區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南陽市十佳魅力景區、中原十佳旅游生態圣地,現在正朝著創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及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的目標邁進。
更引人注意的是,五朵山景區范圍內有六個自然村,2萬口人,其中貧困戶657戶,2213口人。五朵山旅游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卻獲得了河南省扶貧先進單位榮譽。
據了解,該公司啟動景區帶動扶貧模式,通過培育景區第三產業的發展,促進周邊交通設施提升、生活環境改善,帶動景區周邊鄉村在餐飲業、住宿業、娛樂業、交通業、商業、景區工作參與等方面實現創業富民和就業富民。一方面開展農旅融合模式,實現農業直接增收和旅游觀光體驗收益的雙獲益模式。另一方面開展旅游商品制造模式,采用打造旅游商品制造專業村的模式進行扶貧,使居民從傳統農業生產中解放出來,從事旅游商品制作和銷售。更是開展特色鄉村發展模式,對于具有獨特地理優勢的北大河村,實施整村推進戰略,進行整體的挖掘、包裝和改造,形成餐飲、住宿、農副產品銷售一條街。
五朵山旅游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介紹,該公司按照市場運作機制,發揮公司在資金、人才、技術和信息等方面的優勢,與貧困戶互利合作,共謀產業發展。并以“公司+合作社+農戶”為基本模式,著力于增加就業崗位、開展農家樂服務、手工藝品加工銷售、特色養殖等方面著手,爭取通過三到五年的逐步實施,使公司周邊的群眾全部脫貧。
有這樣一筆賬是五朵山旅游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通過“股份幫扶模式”算出來的。支持貧困戶以資金(含政府補助資金)、資源等參股,按股分紅。
貧困戶可以自己在九龍湖養殖場按要求(最少一斤大小)投放魚苗,到年底以同樣條數返還。實現貧困戶與公司利益共享。按每戶每年投放1000條魚計算,每條一斤,每斤魚苗2.4元,共計2400元。到年底打撈出的魚平均每條6斤,每斤5.8元算,共計34800元?鄢杀举M用2400元,凈收入32400元。
支持貧困戶將土地、林地等資源采取租賃方式給公司,由公司經營、管理。 兩年來,公司先后在縣域內的四棵樹鄉的五朵村、北大河村等六個村的村民小組簽訂了林地轉租轉包協議達86平方公里,均是海拔800米以上的天然林區,每畝租金為300到1000元不等。公司每年需支付租金280萬元。今年初在大柳樹村流轉土地96畝,建設游客集聚中心。每年租金1500元,共計15萬元。
國家旅游局局長李金早在今年年初的全國旅游工作會議上就指出,要通過大力發展鄉村旅游,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南召縣的旅游扶貧探索和實踐無疑是積極、有益、多贏的,“藍圖在胸,壯志可酬”,依托青山綠水,不等不靠,金山銀山就是最好的回報。
相關標簽:陜西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