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9-06-10 作者:佚名 來源:農民日報
網格化管理、志愿者上門指導、有機漚肥……近年來,上海市松江區葉榭鎮在垃圾分類上“入鄉隨俗”,各村熱情高漲,效果顯著,有效實現了生活垃圾分類,減量約五成。
在各地鄉村,也已探索出不少這樣服“水土”的好辦法。如,借用鄉村熟人社會特點,張貼光榮榜激勵農戶行為;設立“垃圾銀行”,農民回收垃圾換取日用生活品;將垃圾中占比較大的菜葉等分類出來,就近積肥還田等。從中也可看出,在農村推行垃圾分類,必須“入鄉隨俗”,與農村實情相結合,才能高質量、可持續地推進。
垃圾分類是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方式,然而從認知到行動,還有一段不短的路要走。廣大農村地廣人稀,相較城市觀念更為傳統,這就需要設計出貼合鄉村實際的制度措施,激發出每個人的分類熱情,變“要我分”為“我要分”,如此,才能更好地推動隨手分類、習慣養成。
相關標簽: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