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9-06-14 作者:佚名 來源:人民網
“這蝦跳得猛哦,品質不孬,給我來20斤。”“我要這一籠。”“唉唉唉,我先來的好吧。”在安徽省長豐縣吳山鎮薛店村鄧兵家的龍蝦養殖水塘邊,附近小飯店的老板們正在搶購小龍蝦。正值初夏,忙著起網、收網將小龍蝦倒入桶中的鄧兵臉上雖然滿是汗水,但難掩喜悅的神情。
鄧兵是吳山鎮薛店村的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其夫妻二人均有殘疾,但鄧兵身殘志堅,靠著自身的不懈努力和扶貧的各項利好政策,不僅供養著兩個孩子上學,還在2015年底成功脫貧,通過養殖小龍蝦,每年增收近萬元,成了遠近聞名的養蝦能手。
“當然要感謝黨和政府,現在的日子紅火了,多虧了黨和政府的扶貧政策好,發展產業不僅有收入,還給我們獎補。”鄧兵高興地說道。“我自己知道著,政府幫扶幫得了一時,但幫不了我們一世,還得要靠自力更生,政策那么好,我們哪有不努力的理呢?”他邊說邊時不時瞅瞅蝦塘里快要起籠的小龍蝦,嘴角咧著,揚起幸福的微笑。
“水產養殖比光種田劃算多了,蝦子每畝純收入兩三千元,我們村目前總共發展了兩千多畝的水產養殖,還有數百畝的稻蝦共作,光開展龍蝦養殖的貧困戶就接近40戶。”吳山鎮薛店村黨總支書記鄧青之說道。“我們村淡水資源豐富,水稻面積大,鎮上就針對我們村的先天優勢,提出水產養殖的產業發展方向,并給我們大力的扶持和幫助,我們自己也就試著搞了起來,現在可好了,不僅讓廣大貧困戶得到了實惠,村里的其他群眾也都搶著要發展水產養殖,這就直接推動了我們村傳統農業向著綠色生態方面轉型升級。”
然而,像水產養殖的產業發展模式推廣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小龍蝦產業扶貧也不只是向貧困農戶提供低價蝦苗和補貼這么簡單。扶貧不僅需要物質扶貧,更需要智力扶貧,不僅要“輸血”,更要善于“造血”。吳山鎮從一開始就高度重視對貧困戶的技術支持和產業培訓,多次邀請專家和縣直有關單位到鎮村開展水產養殖特別是小龍蝦養殖的技術培訓講座,向開展水產養殖的貧困戶和群眾教授實用和先進的養殖技術,在日常的養殖過程中,充分發揮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作用,技術人員常態化的深入田間地頭指導群眾開展養殖。
“近幾年,隨著現代農業的不斷發展,水稻卻越來越賣不上價,而租金和農資卻是不斷上漲,土地流轉少人問津,甚至流轉土地的大戶找到村里要求土地退包。我們針對這一情況,主動求變,針對水產養殖以及稻蝦共作模式具有投資少、風險小、周期短、見效快的特點,我們把發展水產養殖列入脫貧攻堅產業的重點發展項目,在全鎮范圍內推廣和支持水產養殖,2019年,我鎮就有140多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養殖小龍蝦并實現穩定增收,戶均可以增收6000余元。截止目前,全鎮已發展水產養殖面積6500余畝,產值5200萬元。”吳山鎮分管領導介紹。
一片水稻、一溝龍蝦、一地兩用、一水兩養。吳山鎮通過水產養殖趟出了一條高值扶貧產業之路。接下來,吳山鎮將在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產品質量、形成特色品牌、延伸產業鏈條等方面深耕細作,把產業扶貧工作做實做細。
相關標簽:安徽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